注册

湖北碳交易市场下月初开闸 男子“炒碳”两月赚10万


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湖北碳交易市场4月初开闸 240亿元碳市场等人来炒 图为:我省的碳交易市场蓄势待发 图为:炒碳成为一种新的生财之道 在各方期待中,我省碳排放交易大幕徐开。 昨日,我省《碳排放交易管理暂

我省市场规模240亿元

个人投资免开户费

我省跟深圳的做法相同,个人将有机会掘金这一新兴市场。《办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除列入配额管理的138家企业外,所有自愿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活动的法人机构、其他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成为交易主体。“个人和机构投资者都不需缴纳开户费。”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会员部经理李秋晨告诉记者称,与投资股票市场相仿,投资和只要新开碳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最小交易单位是一吨,当日涨跌幅度控制在10%”。同时,通过逐一编号,我省将会对每吨碳排放权予以跟踪。“市场频率是关键。”据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王丹介绍:“如果只让试点企业来参与,市场活跃度就比较有限,这就需要投资人参与”。

实际上,已有不少投资者已经在跃跃欲试。

昨日,个人投资者张先生对记者表示,在参考国外和国内等先行市场表现后,自己对即将开闸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充满期待,“准备先拿出100万元”。

统计显示,2013年国内5个碳交易试点的配额总量为8亿吨,二级市场成交44.6万吨。有预测称,由于国家大气治理计划的严格实施,2015年,成交数字将会激增到2.3亿吨。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根据核算,我省碳排放总量为3亿吨,“目前,(深圳)每吨碳排放配额的市场价格约80元,以总量3亿吨计算,我省市场规模将可达到240亿元”。

兑现发展中的环保责任

将建立碳排放黑名单

根据《办法》,我省将建立碳排放黑名单,并通过政府网站及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同时,还将积极探索碳排放权抵押、质押等金融产品。“逐步降低我省的碳排放强度,这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碳排放专家、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邬田华表示,早在2009年底,我国就已经定下了2020年碳强度下降的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一旦试点启动,我省能够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指标,” 邬田华说,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努力去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速,“这也是应该承担的责任”。

此外,据王丹介绍,参照国外成功经验,碳交易将会催生一个“碳资产管理”产业链,需要大量提供碳核查、清单编制和培训、咨询服务的人才,可为当地相关产业新增大约25%的就业机会。

在湖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省委决策顾问马哲军看来,抓住试点契机,培育全国碳交易市场中心是当务之急,“留给湖北的时间并不多了”。

炒碳样本

小伙投30万“炒碳”两个月掘金10万

对个人投资者的开放,意味着我省的碳交易市场,将和深圳一样,成为一类人群的“生财之道”。

深圳排交所的统计表明,截至目前,该所开通个人账户的投资者接近200名。其中不乏获利颇丰的投资者。

29岁的史成便是典型代表。他的“炒碳”经历,值得借鉴。

去年6月,通过媒体报道获悉深圳碳交易市场开启的消息后,史成认为这个“新鲜玩意”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选择。去年7月2日,在缴纳了2000元会费和1000元年费之后,他拿出30万元本金进场交易。“刚开始我挂出了30、32元不等的买入需求信息,但一直没有供应,直到一个月后,一批单价为35 元、总量7000吨碳配额交易信息出现时,我全部买入。那时,我判断碳价肯定会上涨,此后走势果然如此,我不断地抛售了一些。9月下旬的一个交易日,碳价涨到90多元每吨,我卖出2200吨。”

至此,这个年轻小伙从碳市场成功掘金10万元。

在获利之后,史成决定将手中持有的1800吨碳存量向深圳排交所申请冻结。“这批碳不再卖出了,就当回馈社会。”这批1800吨碳配额将予以注销,不再对外出售。

史成还表示,他在这一轮行情中获利不菲后,决定短时期内将暂停交易。“(深圳碳市场)产品太单一了,这有点像柬埔寨股市只有金边水务一只股票,现在碳价涨到这个水平,投资空间没起初那么大了。”他希望,未来深圳排交所能推出碳基金、碳金融衍生品等更多产品。

暴涨4倍猛跌四成

碳市涨跌猛于虎

作为国内首个碳交易试点城市,深圳的样本意义突出,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市场培育,都有可借鉴之处。

去年11月,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开市满5个月。其间,碳交易价格经历了剧烈震荡的“过山车”:从去年6月的28元/吨,飙升至去年10月中旬的140多元/吨,又回落到80元/吨。

当地的专家分析称,造成这种暴涨暴跌,有两大原因。一是由于碳交易才启动,控排企业尚不了解自身对碳配额的具体需求,多数仍处在观望阶段。二是另一个交易品种CCER(自愿减排量)的缺席,他所指的CCER是一直悬而未决的抵消机制,即控排企业可通过开发具有减排效益的项目抵消不足的配额。深圳允许控排企业使用CCER抵消配额的比例为不超过当年实际碳排放量的10%。所以,当时的碳价格并非碳价值的真实写照。

但是,也有专家称之为正常的市场行为:控排企业放量少导致供需失衡,价格就自然往上走。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文婷]

标签:交易 市场 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