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银行“混改”还差点啥


来源:证券时报网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银行“混改”还差点啥 最近,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甚至成为银行股价大幅上涨的鼓风机,在传出即将推动“混改”后,交行和中行先后出现难得一见的涨停记录,反映出社会对银行业

原标题:银行“混改”还差点啥

最近,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甚至成为银行股价大幅上涨的鼓风机,在传出即将推动“混改”后,交行和中行先后出现难得一见的涨停记录,反映出社会对银行业,特别是国有银行推动“混改”的极大期待。

但实际上,凡是已经上市流通的银行,都已经不是单纯的国有或公有制经济组织,早已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造了。像中国银行,早在2005年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以及2006年在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之后,其股权之中就已经包括了国有股权、社保基金、机构和个人投资人以及海外投资者,尽管仍保持国家绝对控股,但绝对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了。

那么,为什么还要进一步推动“混改”?进一步推动“混改”,到底要改什么?

国有银行改革的成功一步

此前推行的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并上市流通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银行不断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从实践情况看,必须承认,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

中国从1995年颁布和实施《商业银行法》,推动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但由于种种原因,《商业银行法》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商业银行受各级政府行政干预依然非常严重。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其对经济和社会(政局)稳定的巨大冲击让人触目惊心,由此也引起了我国对金融系统重要性以及金融系统性风险危害的高度重视,并从2008开始推动了一轮深刻的金融体制改革:成立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金融工委”),将国有金融机构(银行和保险)的人事及党组织关系从地方党委和政府中脱离出来,实行垂直管理,从而大大削弱了地方政府对国有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贷款)的行政干预;发行2700亿元专项国债,补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取消银行信贷规模管理,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剥离商业银行附属公司和业务,实行金融“分业经营”,强化专业性;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等。这使国有银行大大减轻了不良资产的压力,增强了资本实力和经营活力,使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迈出了实际性步伐。

但由于整个国家仍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之中,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和经营模式没有发生重大变革,其深层次的问题还会不断暴露, 经营管理水平难以取得明显提高。到2003年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再次显现,甚至有国际评级公司认为,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如果提足不良拨备,资本金已经不能弥补亏损,因此,已经是“技术性破产”了,亟需推进改革、强化管理。而此时中国已经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WTO,尽管赢得了金融开放5年过渡期,但如何应对过渡期结束,中国金融全面对外开放,国际大型银行纷纷进入可能带来的冲击,成为一个非常急迫的重大课题。因此,党中央、国务院下定决心推动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并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实施境内,特别是海外上市流通,接受国际化的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影响和监管,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发生深刻变革,推动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达到国际通行标准,强化商业银行自主经营和稳健经营。为此, 首先选择了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股份制改造试点,2003年底从国家外汇储备中拿出450亿美元,成立中央汇金公司,并直接平分投入两家试点银行, 作为新的资本金;试点银行全面清产核资,并在原有的所有者权益范围内核销呆帐、剥离不良资产;按照《公司法》建立董事会,引进股权董事和独立董事,与银行高管层适当分离;引进国际国内战略投资者,补充资本金,调整股权结构和董事会构成;推动香港和上海挂牌流通,接受上市公司的严格监管,强化信息披露和经营管理透明度建设。其后,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也先后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流通,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转变成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流通之后,资本金进一步充实,并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产品和管理经验,推动业务规模快速扩张、盈利水平不断提升, 推动中国金融从2006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通道。伴随中国经济整体的快速发展,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排名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2008年底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工商银行甚至成为全世界市值最大、利润规模最大的银行,中国银行也成为第一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此后,中国工商银行也被纳入)。这充分反映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了重大成果。

银行业还需深化改革

但是,进入2012年之后,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以及实体经济盈利水平的不断降低,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开始增多,税后利润增长速度开始下降,上市银行的股价陷入低迷,甚至纷纷跌破账面净值,反映出市场对银行业的信心不足。2014年下半年以来,银行业不良双升、案件增多,不少银行利润出现负增长,金融系统性风险隐患加大,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掩盖的问题开始加快暴露,组织结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等与市场化的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尚有明显差距。这不能不让人意识到,既往的金融改革仍未到位,还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特别是银行业体制改革。

现在比较一致的认识是,国有控股银行的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和激励约束机制仍有待优化:目前,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国家保持绝对控股,股权比例过高,对董事会、高管层成员的控制力很强;董事会的组成基本上安排6位国有股专职董事(常驻所在银行工作,实行定期轮换制)、4位执行董事(含董事长),其他股权董事或独立董事难以发挥应有作用;银行内部党委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以及纪检监察、稽核检查(内部审计)等机构众多、职责重叠、成本大增;外部大股东(财政部、中投或汇金)、党的组织部门、金融监管部门、财税管理部门、监察审计部门等对国有控股银行的管理内容(职责范围)、方式方法等也有待厘清与规范,减少重叠和过多干预;没有实行管理层和员工股权激励,管理层的价值取向和绩效管理有待改进;党的领导、干部的任命与商业银行市场化经营管理如何有机协调有待探索。

因此,进一步深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重点,应该是进一步优化其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和激励约束机制。其中,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应该是重要的起点和基础。

早在2014年,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就已经明确提出,银行“要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促进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海外银行资本优势互补,健全和完善产权清晰、责权明确、自主经营、自主决策、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可以说,这为银行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了目标,也使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进一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责任编辑:何晓阳]

标签:银行 混改 改革 凤凰新闻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