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遇奇葩 客户经理竟然藏理财卖保险
原标题:银行理财遇奇葩客户经理竟然藏理财卖保险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银行客户经理纷纷推荐起了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保本、保息、无风险”成为理财经理对这些产品的宣传语。 银行理财陷低谷 普益财富监测数据
原标题:银行理财遇奇葩客户经理竟然藏理财卖保险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银行客户经理纷纷推荐起了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保本、保息、无风险”成为理财经理对这些产品的宣传语。
银行理财陷低谷
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上周96家银行共发行了975款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比上期减少了13家,产品发行量减少了4款。上周,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2%,与前一周基本持平。其中预期最高收益率在6%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共10款,市场占比为1.03%,环比下降0.09个百分点。
其实,从今年10月24日央行再次“双降”起,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继续下调,收益率5%以上的产品已难寻觅。据《证券日报》记者实地走访多家银行网点了解到,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4%左右,国有大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还不到4%。
在北京市海淀区某股份制银行网点,本报记者甚至没有发现一款银行理财产品在售。在记者不断追问下,该行的理财经理才告知,“目前仅有一款预期收益率为4.3%的产品在售,不过由于连续降息,银行息差收窄,利润太低,总行给的通知是尽量不卖。”
在走访的另外几家银行,《证券日报》记者也遇到类似情况。“目前并没有特别推荐的理财产品,如果您是新客户,有一款106天、预期收益率是4.3%的产品可以考虑,其他产品收益率就都比较低了。”某国有大行的大堂经理告诉本报记者。
保险理财比拼收益率
《证券日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很多客户经理都放弃了推销银行理财产品,转而推荐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
在北京市海淀区某国有大行网点,宣传栏上用醒目的红字写着“华夏产品,保本保息,三年5.25%”,“安邦产品,保本保息,五年5.35%”。 当本报记者表示想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该行的理财经理劝阻记者称:“目前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太低,不如购买保险产品划算,并且我行现在在售的两款保险产品将保本、保息写在了合同里。”
《证券日报》记者随后表示希望能看一下合同。该行的理财经理介绍道:“合同暂时不能看,大概的条款是‘合同到期后,本金和分红金额分别为多少’,而这个金额换算下来正好相当于现在给出的年化收益率。”
在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的银行网点,工作人员也向本报记者推荐保险产品,“我行代销的这款万能险,保本,每年复利,三年后支取相当于年化收益率5.6%。”该行的理财经理还热情地介绍道:“其实银行代销保险产品以前有不少负面新闻,很多是因为沟通不清楚,尤其是不少老年客户把保险当存款,提前支取发现要扣手续费,这才造成了误会。现在销售保险产品,我们银行都有明确的流程,从产品的详细介绍,解答客户的疑问,再到最终签合同都有全程录像,就是为了让所有客户放心。”
在《证券日报》记者走访过程中,许多银行的理财经理都在热情地推荐保险产品,“不仅收益率高而且有保障”。
不过,从投资者角度来说,大家往往对银行的招牌信誉给予很高的信任,甚至连产品说明都没看懂就签订了合同,这种盲目的信任往往为今后的麻烦埋下隐患。《证券日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就遇到两位中年女士购买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其中一位客户在与理财经理沟通过程中只是不断在说:“你介绍的这些我不太明白,我只是想知道最终的收益是多少钱,你给我算出来告诉我就可以了。”
本报记者虽然并不清楚其他客户的情况,但注意到,至少对于这两位女士,理财经理最终也没有告知,该产品不可以提前支取。
当然,银行业内人士也提醒,对理财经理推荐的高收益产品要保持理性,问清楚产品的属性,看好合同,避免口头承诺无法兑现。另外由于保险产品的流动性低,未到期取出将会损失本金,投资者要提前考虑好自己的资产配置,如果资金短期要用,还是建议购买短期的银行理财产品。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