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明年稳健货币不变更多金融改革政策可期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明年稳健货币不变更多金融改革政策可期 “本届政府上台以来,利率市场化加快,金融改革稳妥推进,明显感觉目前改革在加快。”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12月16日,中

原标题:明年稳健货币不变更多金融改革政策可期

“本届政府上台以来,利率市场化加快,金融改革稳妥推进,明显感觉目前改革在加快。”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12月16日,中国政府网发文,盘点了本届政府成立以来出台的重要金融政策及成效。

在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方面,我国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非对称下调存款贷款利率,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完善金融监管政策,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方面,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拓宽金融服务“三农”发展,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货币政策适用新的经济状况,经济运行状态发生了变化,又能够针对薄弱环节,三次降息、定向举措创新不断,对于服务实体经济也有很大帮助。”连平称。

除此,深化金融改革方面,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开发银行住宅金融事业部,深化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开展民营银行试点,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防范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方面,启动沪港通交易试点,金融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推动双边本币互换。

那么,明年是否有更多政策可期?

商业银行法修改

“货币政策应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在连平看来,目前的货币政策方面具有针对性,但灵活性和前瞻性相对仍然较弱。“特别提醒市场,不要把利率汇率的预调微调认为是货币政策变宽松了,货币政策主基调还是稳健为主,松紧适度。”

连平表示,今年从存款和流动性来看,是一松一紧,流动性相对松;存款虽然经历过一次存贷比的调整,但还是比较紧。明年两者可能都比较松,这和政策管理框架变化有很大关系,这样的情况下,市场活跃度相对会高些,对股市和银行业市场、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各方面来说都是有利的。

连平向本报记者预测,明年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推进在加快。实质性动作将加大,存贷比调整是大趋势。“明年将进行商业银行法的调整,存贷比调整方面,将增加分母。有可能带来准备金率的小幅度下调,对整个银行体系的影响会比较大。”连平说。

今年,经国务院同意,银监会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偏离度指标,要求商业银行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和设立存款偏离度指标,有利于释放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空间,缓解“冲时点”行为,进一步发挥“有扶有控”的差异化政策效果。

2014年7~9月,商业银行日均存贷比与原口径相比平均下降2.2个百分点。三季度末,18家主要银行的加权平均存款偏离度为1.7%,较6月末下降3.14个百分点。

资本账户开放

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的汇报》,拟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覆盖我国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实行最高50万元的有限赔付,以低费率起步,将保费建立存款保险基金。目前,方案正在公开征求意见。

50万元的保护限额,能够为全部金融机构99.6%和城市商业银行99.5%、农村金融机构99.7%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护,能够确保绝大多数存款人的信心和稳定。

连平称,对于改革方面,存款保险制度、资本账户开放、国企改革三者应是相互推进。“如果国企不改革,那么他们对利率市场化就不敏感,对于实体经济也是有影响的。财政政策落实,增加的钱用在刀刃上。”

“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开放,明年也会向前推进,比如考虑中的几个地方自贸区,上海自贸区资本账户的放开,在自贸区里,合格的个人对外证券投资可能会放开。”资本账户开放方面,连平提醒,贸易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账目开放需要谨慎,但要加大力度,证券方面开放应是大势所趋。

201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增加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进一步扩大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范围,推进优先股试点工作。截至12月9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1434家,总市值3994.47亿元,累计实现融资151.16亿元。规范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及重大资产重组等行为。进一步鼓励证券投资基金创新,规范私募基金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推到现在,资本项目开放是其内在要求。”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经研究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资本项目开放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一条规律。汇率不是足够灵活的情况下,无论资本项目开放之前所谓的宏观基本面多好,几乎都难逃厄运;凡是开放前汇率自由浮动,无论开放前条件如何不成熟,最后都实现平稳过渡。

(相关报道见第一财经网站专题)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何晓阳]

标签:金融 政策 改革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