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恩施政府推进老城文物保护工作让老城重生 曙光初露


来源:恩施日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恩施老城重生曙光初露 今年以来,恩施市政府积极推进老城文物保护工作,启动南城门城楼抢救维修、武圣宫维修和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维修、连珠塔环境整治工作。恩施市文体局、文物局积极向国家、省文物局争取汇

原标题:恩施老城重生曙光初露

今年以来,恩施市政府积极推进老城文物保护工作,启动南城门城楼抢救维修、武圣宫维修和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维修、连珠塔环境整治工作。恩施市文体局、文物局积极向国家、省文物局争取汇报,并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编制和资金申报等基础业务工作。

11月4日,恩施市文物局收到省文物局下达恩施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施州城址城墙(南门至西门段)保护工程专项补助经费1006万元。这一利好消息让多年来人们呼吁的老城文物保护有了实质性进展,恩施老城重生初见曙光。

恩施老城西门城墙。(记者黎袁媛摄)

抢救工程悄然动工

天刚蒙蒙亮,薄雾还笼罩在老城的街巷中。

最先醒来的是早餐铺主人。田家的烧饼、潘家的包子、李家的肠子面……热腾腾的蒸汽搅合在一起,唤醒了整座老城。

挑着担子的农民多了起来,他们三三两两沿着光滑的石板路,穿过古老的南城门来到菜场。

这道见证施州古城数百年风霜的明、清老城墙的城门上覆盖着茂盛的野草。从一边的工地上攀上城门垛,只见荒草丛生,砖块遍地,与东边的五峰山连珠塔遥遥相望。从垛口一人多高的艾草间,隐约可见到城门下的百货小摊。巨大的塑料布铺在城门顶上,积着雨水。

“城墙太破了,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紧挨城门居住的解放路居民徐明珍说。她家楼房二层窗台正好与城门平齐。

“八九十年代(上世纪),我们家门口每天都是人山人海,买菜的放担子都没有地方。现在,人少了,自然也不热闹了。”73岁的徐明珍回忆起以往的岁月。

老人的话,见证了老城的衰落。恩施老城,这座坐落在六角亭象牙山下的城池,是古老的施南府。抗日战争时期,恩施曾为湖北省临时政府,六角亭是繁荣的商贸中心。由于城市传统格局、街巷、山水风貌保存完整,1991年7月22日,恩施市成为省政府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湖北省西部地区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随着上世纪90年代恩施市直机关单位纷纷迁走,老城日益沉寂。

2013年,《施州城址城墙维修方案》报到国家文物局,今年2月到3月间立项,本月正式得到拨款,“这么快,是个奇迹,说明国家对老城保护越来越重视。”恩施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刘清华说。

7月22日开工的“施州城址——南城门及城楼抢救性保护工程”完成后,古老的南城门将新增门楼和游步道等设施,人们可登楼望远,成为让人亲近的恩施新景点。

与此同时,对空置多年的恩施市老市委办公楼也开始了清理整修。

今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公布第六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恩施抗战遗址”和“恩施地委、县委办公楼旧址”两处文物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位列其中。

恩施地委、县委办公楼旧址位于六角亭公园街原老市委内,又称恩施专署办公楼,市民惯称“老市委”,为1952年至1955年建筑,保存有施南府衙门、民国时期建筑和西式建筑风格,是州城内保存极少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建筑。由于建筑风格优雅,气氛怀旧,不少年轻人选择在这里拍摄婚纱照。

这两栋房子整修前的清理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整修后,将在此筹建恩施抗战文化陈列馆。

重塑骨架再现繁华

“文化街区和城墙是老城的骨架。没有骨架,历史文化名城撑不起来。期望这是施州古城重现繁华的开端。”刘清华说。

从时间维度看,施州古城墙已有1000多年历史,主要指位于今六角亭街道办事处解放路、城乡街、胜利街社区的六角亭老城的古城墙,它起源于唐代,南宋时开始建土城和土城墙,元时加固维修土城墙,经明朝洪武年间修建成石墙、清朝维修扩建后,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古代城墙。

从地理范围来看,施州古城墙从北门河坝(原北门古城墙)到东门大桥(原东门古城墙),再沿着六角亭到南门、西门古城墙,周长7里,形成一个不规则圆形城池。古城墙依山傍河环绕整个恩施老城区,清江河成为天然的护城河,使得恩施古城易守难攻。原古城范围基本上属恩施市六角亭办事处辖区。经实地测量,恩施老城古城墙全长为2840米。城墙内外,共有武圣宫、文昌祠等省、州、市级保护文物15处。

10多年来,各界对于恩施老城保护开发的呼吁一直不绝于耳,但一直难以见到实质性进展。“没有足够资金,基本处于哪里垮一点就修一点的状态。”刘清华说。

2010年,恩施市旅游局启动“恩施州城历史文化观光一日游”旅游线路,路线为老城“文昌祠——施南府古城门——洗马池——古民居——老街”。但是,这条线路并没有实际运行。

时任恩施市旅游局局长田贵周认为,没有成熟的景点是这条线路没能运行起来的原因。虽然老城有许多文物建筑,但多是仅仅“挂牌”,大多破败不堪,只有符号意义,没有审美价值,也就没有了旅游价值,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产品。

2011年,《恩施六角亭老城旅游规划》《六角亭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出台,恩施州规划局、市文体局、市文物局聘请相关机构编制《恩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施州城址保护规划》。

在规划中,施州古城繁华整体再现,形成施州古城墙旅游景观线路。按照规划,将全面修复施州古城墙,修复东、北二城门和东南西北四城楼,疏通城墙外人行石板路,登城门城楼的石阶梯路,贯通城墙步道。

对建在城墙上和城墙保护范围内的民房,只搬迁不新建,城墙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民房限高、限密,格局、风格协调统一。

抢救维修已垮塌或有垮塌危险的城墙,避免因文物安全危及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先期修复一段城墙,展示历史风貌。随后维修贯通自南门城楼,经州武警支队、西门、回龙山、碧波峰段城墙,打造一段城墙旅游线,同时疏通古城墙全线的人行步道,让市民能全程了解古城墙的概貌。

最后,从碧波峰经北门、北门外、军分区、东门至恩施市二中,进行维修贯通,全面呈现施州古城墙旅游景观。

传承和延续文物原真性。按“文物保持原状”的原则,展示山区古城墙的修建技艺和特征,用“隧道回建”方式修复人民路豁口山脉和城墙,分段保持宋土城(墙)、明城墙、清代城墙特色。

开展以“施州古城墙”等为题的“施州古城”文化学术研究,出版系列著作论文,争取将施州古城墙列入“中国明清古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恩施老城走向何方?”通过规划,人们终于看到了这个问题的官方解答。

老城重生道路漫长

11月25日,“施州城址——南城门及城楼抢救性保护工程”已经停工两个月了。“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城墙周围建房现象突出,如今征地拆迁是最大问题。”恩施市六角亭办事处一名干部说。工程共涉及40多户居民的征地拆迁问题,目前已有10多户居民搬走。

城墙根下一户居民靠城墙墙体修建住房,由于城墙年久失修,住户曾多次被掉落的石头、砖块砸伤,两年前自己主动找到办事处表示愿意离开并签下协议,得到了两套住房补偿,可如今突然反悔,依旧住在老屋中不肯搬走。

在城墙西门段,“与墙共生”的民居更多。恩施市六角亭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表示,具体数据尚未统计,但数量“只会多,不会少”,工程难度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似乎是与规划赛跑,2012年恩施老城拆房重建现象“一夜疯长”。新房全为外墙贴砖、铝合金窗的水泥楼房,跟旁边的老房子混搭在一起,让原本古意浓浓的历史文化街区面目全非。

根据我国2008年开始实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确定的建设控制要求,在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

文物专家指出,历史文化街区重在保护外观的整体风貌。不但要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还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民居、院墙、山水地貌乃至古树名木等。

“就像一块石头投进死水引起涟漪。通过这个项目,希望各方面能够认识到老城墙的意义,进而认识到整个老城的价值,并采取有效行动保护它,让它焕发新生。这不只是恩施市的事,更是全州人民的事。”刘清华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谭子墨]

标签:恩施 恩施老城 凤凰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