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景区带动 乡村拉动 恩施旅游扶贫新篇章


来源:恩施日报

人参与 评论

 近年来,恩施市将旅游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路径,探索实施龙头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拉动型、产城融合撬动型、综合改革推动型等旅游扶贫模式,以旅游全域化、全域旅游化推动扶贫攻坚与市域经济发展。    今年

 近年来,恩施市将旅游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路径,探索实施龙头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拉动型、产城融合撬动型、综合改革推动型等旅游扶贫模式,以旅游全域化、全域旅游化推动扶贫攻坚与市域经济发展。   

今年一季度,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7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68亿元,同比增长13.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82亿元,同比增长29.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亿元,同比增长11.9%。接待游客14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4%、12.8%。景区旅游带动“太美了,我拍了很多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希望新疆喜欢旅游的朋友都到恩施大峡谷来看看。”5月20日,首趟从新疆发来的旅游专列到达恩施,游客梁丽芳游玩恩施大峡谷后说。   

恩施大峡谷景区累计投入13亿元,建成七星寨景点、云龙河地缝景点、《龙船调》山水实景剧场,跻身灵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大峡谷“一炷香”被美国CNN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二十大景点”之一,被新浪网评为“中国最美的40个旅游景点”之一。   

围绕完善配套体系、提升接待能力目标,全市建成星级酒店29家、星级农家乐302家、“仙居人家”60家,床位3.1万张。投资5亿元,建设生态公路,完善交通、卫生、信息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该市致力培育精品景点,发挥龙头景区吸纳、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农民依托龙头景区就近就业创业。恩施大峡谷建设商铺153个,带动景区周边前山、营上、木贡3个行政村586户1272人脱贫致富,景区管理、服务人员优先录用当地农民,820名村民直接就业。   

该市还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推行“互联网+旅游产业”营销模式,发展电商平台,鼓励网上营销。全市进入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网店总数突破500家,年交易额突破3亿元。乡村旅游拉动挖土豆、摘番茄、推石磨……5月24日,恩施市白果乡下村坝村观音塘硒元素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有机蔬菜基地,来自巨人智慧学校的学生及家长走进“开心农场”,现场感受有机蔬菜种植园。   

立足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美丽乡村,该市力促“村村寨寨成景区、家家户户是宾馆、人人个个做旅游”。   

该市围绕“保烟增茶强蔬菜,抓林促药壮畜牧”思路,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推进特色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目前,培植乡村休闲旅游点16个,9个村被纳入“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    该市以打造“八大生态走廊”为重点,近3年整合资金6亿元,用于贫困村交通、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行政村公路通达率100%、通畅率98%,通客车率达到86%,解决19.53万居民和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完成48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搬迁扶贫2725户9537人。   

同时,该市每年整合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加强州城山体、水体保护,实施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让“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土更净、城乡更美”。   

此外,该市坚持“能集中的不分散、能依山就势的不占良田、能‘土’的不‘洋’”原则,突出民族元素,实施特色民居改造3.2万户,建成105个新农村示范村。沐抚荣获“十大荆楚最美乡镇”称号,戽口村被住建部评为“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高拱桥被评为“十大荆楚最美乡村”,盛家坝二官寨、太阳河双河岭等7个村上榜省级“宜居村庄”。产城融合撬动今年1月,恩施土家女儿城旅游区喜获国家4A级景区殊荣,“五一”期间,接待游客9万人次。这个占地不足800亩的旅游综合体,年接待游客能力达到240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左右。   

女儿城与高等院校签订就业合作协议,免费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摊位60余个,解决了1800余名大学生就业。女儿城进驻个体商户380家,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带动周边1382人直接就业,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   

围绕实施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该市广泛引入市场主体,兴办旅游产业实体,打造旅游综合体,拓展旅游扶贫空间。突出恩施女儿会、恩施玉露茶等文化元素,打造亮点、培育看点,先后建成土家女儿城、硒都茶城、奥山世纪城等文化旅游综合体;中国女儿城、施南古城等正在加快建设。   

该市注重功能配套,着力打造集商贸、流通、旅游等要素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切实发挥旅游综合体吸纳聚集效应。去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89亿元,同比增长24.7%,市场主体达到46609家。   

该市鼓励市场主体通过3年免租、低价租赁等方式,吸引本地农民创业,带动就业。目前,全市直接从事旅游业人员3万余人,带动10万余人就业创业。综合改革推动“现在房子焕然一新,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龙凤镇龙马集镇居民杨琼说,相信以后的生活一定越来越好。   

眼下,龙马旅游风情小镇建设接近尾声,预计7月18日试营业。   

依托优势资源,小镇发展观光农业、文化旅游产业,以山水养生、土苗风情、龙马精神为定位,打造田园农舍、土家山寨、盐茶古街、龙马主街4个片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实施精准扶贫,分村分户建立产业帮带措施,对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到户,对帮带措施责任明确到人,对生态环境脆弱、居住条件差的贫困家庭,实行统一规划、梯次搬迁、适度集中。目前已有600户2100人告别生态恶劣区域,搬进生态宜居新家园。   

创新资金整合机制,推行“钱随事走、集中集成”,整合扶贫、移民、住房保障等资金4亿元,改善学校、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宜居村庄,引导农民向中心集镇和社区集中。   

龙凤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以来,龙凤城镇人口由1.17万人增加到2.3万人。   

守住绿水青山,提升生态效益。按照“退得下、还得上、不反弹”原则,该镇对25度以上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完成退耕还林3.2万亩,建成生态庭院800余户、人工湿地127户,林下套种魔芋、金银花等经济作物5000亩,户均收益近3000元。   

该市着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板块,打造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建成茶叶、烟草、蔬菜、花卉、小水果等现代农业基地4.5万亩,5000余贫困户从中受益。   

该市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金融机制,引导金融资本进农村,着力解决农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农民“贷款难”问题,带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5家,入社农户7401户。   

为把农特产品“拎”到网上卖,该镇引入省供销联社裕农公司,推进电商进村,拓宽农产品交易渠道,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取得良好成效。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谭子墨]

标签:旅游 扶贫 景区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