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遗落秘境山羊溪


来源:恩施新闻网

人参与 评论

选个大晴天,放下手机,换上运动鞋,不必戴遮阳帽,好让初夏的阳光肆意地镀在脸庞上,一行驱车二十多公里抵达岔口山,那是进入山羊溪的关口,也是这条崎岖车路的尽头。    山羊溪,盛家坝乡石栏村的一个村民小组

选个大晴天,放下手机,换上运动鞋,不必戴遮阳帽,好让初夏的阳光肆意地镀在脸庞上,一行驱车二十多公里抵达岔口山,那是进入山羊溪的关口,也是这条崎岖车路的尽头。

山羊溪,盛家坝乡石栏村的一个村民小组,因早年喂养很多山羊而得名,与宣恩晓关、椒园接壤,与世无争地镶嵌在茫茫深山之中,是盛家坝乡最偏远的一个村民小组,至今只通两条断头路,断头路的中间便是广阔的无人区。

从岔口山一行安步当车,除了几处稀落的人家便是肆意绵延的山脉,我们要循着旧道走进山羊溪的腹地。走在荒草即将吞噬青石板的小路,脚下是一阵阵茅草划过小腿的感觉,夏日的阳光也正灿烂,早已把我们的一瓶饮用水耗干。鸟鸣和虫鸣已分不清,如果不是同行介绍,我也分不清那映入眼帘的山涧和峰峦,阳光镀在了脸上,热量传递到全身,涌出的汗水让我邂逅这秘境的美景显得心安理得。

一场行游,最美的除了风景,还有故事。同行人说起了山羊溪的旧事。

山羊溪山大人稀,满山满岭的青杠树,是造物者对山羊溪人最好的馈赠,最穷困的处境酝酿了最特色的资源,在条件窘迫的年代,烧炭便成为了最好的营生。在大集体时代,山羊溪小公社办有烧炭场,安排专人从事烧炭作为公社收入。土地分下户后,山羊溪人仍然保留了烧炭的习俗,家家户户有炭窑,人人是师傅,那个年代常见山羊溪人背炭出来贩卖,同行的长者依稀记得一句形容妇女买炭的顺口溜:“背上一背炭,头上别枝花,行走几十里,卖炭到盛家。”随着时代变化,这片土地纳入到天保工程,烧炭也变成了旧闻。

在美景与故事的重叠里,我们从早晨走到了晌午,在最口渴难耐的时候我们到达了此行的驿站——74岁老人胡千章的家,胡千章年事已高、身体欠佳,近些年在外务工的儿子回家来照顾。他儿子喂了几十只山羊,依山傍水种了几亩水稻,他说老人和家园是他不能抛弃的守望。老人和他儿子中午洗了一大块腊肉、宰了两只土鸡,让我们感受到了最浓烈的质朴与大方,一大桌子生态绿色的农家菜,让我等饕餮一番。

午餐过后,我们迈入真正的无人区,随着山羊溪人不断外迁,无人区的面积也在日益扩大。这片区域里,人类撤出,大自然重新控制,成块的土地被荒草覆盖,断井残垣也爬满了青藤,打上了大自然的印记。深山中穿越五公里,便来到了山羊溪,清澈的山羊溪中,小鱼是不怕人的主,我们走到溪边它们也不躲不藏,成群的蝴蝶停在石壁上,或许在密谋将那溪边的百合花粉瓜分。

涉过山羊溪,我们经过了荒弃的山羊溪村委会和村小,眺望群山制高点雷火顶,那是山羊溪人的圣山,听闻了山顶上的传奇故事。稍作停顿后,我们走过干鱼泉,涉过两岔河,一行取道水路,乘船经小河到马鹿河五星坝上岸,结束此次行游,已是傍晚六点。

山羊溪的景,质朴中带有野性,野性中掺杂伤郁,不管是遗落,还是与生俱来,都顺应着自然规律;山羊溪的人,淳厚中富有韧性,韧性中显现期望,不管是留守家园,还是迁居外地,都饱含着生存智慧。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谭子墨]

标签:山羊溪 老人 无人区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