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西藏文化周:一场关于藏传佛教的中德对话


来源:新华网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中国西藏文化周:一场关于藏传佛教的中德对话 中国西藏文化周:一场关于藏传佛教的中德对话(图片来源:中新网) 2013年10月24日晚,位于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的中国文化中心礼堂里座无虚席,超过百

原标题:中国西藏文化周:一场关于藏传佛教的中德对话

中国西藏文化周:一场关于藏传佛教的中德对话(图片来源:中新网)

2013年10月24日晚,位于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的中国文化中心礼堂里座无虚席,超过百位德国观众满心好奇地迎来了一位特殊客人,他就是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佛教协会会长、桑耶寺住持列谢土米活佛。

列谢土米为德国观众带来了名为“西藏宗教和我们的修行生活”的演讲。他通过大量生动的图片系统介绍了藏传佛教的历史、现状和特点,以及藏传佛教僧侣修行的方式,让德国观众体验到了来自雪域高原的独特宗教文化。

“藏传佛教文化是一个兼容并蓄的文化体系,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基本教义,结合藏地实际,大胆创新,成为一种富有新意的佛教,”列谢土米说,“它倡导慈悲为怀、仁爱宽厚、尊重生命、崇尚和平;追求普度众生、积德行善。”

列谢土米说,他于1984年开始在建于公元799年的桑耶寺出家为僧,至今已有近30年了。他向观众们展示了多幅西藏僧侣在学经班苦学和在经师的主持下念经诵佛的照片。

“旧西藏寺庙等级森严,一般的僧人生活贫困,没有学经修行的机会。如今,所有年满18岁的公民均可以自愿出家为僧,在寺庙里的权利和地位是平等的,有保障的生活更能安心修佛,”列谢土米说。

说到藏传佛教近年来的变化,列谢土米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说,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先后拨款7亿多元人民币和大量黄金、白银等物资,修缮了西藏自治区一大批宗教场所。西藏僧尼各项公民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每个寺庙都通路、通水、通电、有报纸、有文化书屋等,大大改善了寺庙的环境,方便和丰富了僧尼的生活,也为僧尼安心修行和增进修为提供了方便。

“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好我们的寺庙,开展佛事活动,培养弘法传承人,以及为社会和人类作自己的贡献,”列谢土米说。

列谢土米演讲后,德国观众纷纷向他提出了包括藏传佛教的教派和僧人日常生活在内的各种问题,列谢土米一一作答,现场气氛和谐而融洽。演讲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德国观众簇拥在列谢土米的身边问东问西。

施拉姆是一名生物化学家,她告诉记者,她向活佛询问了皈依佛教的经历和西藏寺庙的资金来源。 

“他告诉我西藏寺庙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这让我很吃惊,因为这和德国教会的情况很不一样。中国致力于保护珍贵的西藏宗教文化遗产,我认为这无论对西藏人民还是全人类都很重要,”施拉姆说。 

问及和活佛面对面交流的体会,施拉姆说,与列谢土米的交谈是种奇妙的经历,因为自己从未和活佛如此近距离交流。

“遗憾的是我不会说汉语或藏语,否则我可以问活佛更多问题,因为我对藏传佛教非常感兴趣,”施拉姆说。

另一位观众泰维斯表示,中国政府投入巨额资金用于修复和重建西藏的寺庙让他印象深刻。

“在此之前我对西藏宗教完全不了解,而这场活动让我了解到大量关于藏传佛教的信息,这些都是在德国媒体报道中看不到的,”泰维斯说,“而且我觉得今天见到的这位活佛非常友善和随和。”

列谢土米告诉记者,通过对藏传佛教的发展、教义,以及僧人生活的介绍,这次活动使德国观众对西藏宗教现状有了基本认识。

“如果不是语言沟通上有些不便,我可以和他们讲上几个小时,”列谢土米说。

出席活动的藏学家边巴拉姆说,现场交流活动气氛热烈,由此可以看出德国朋友们对西藏宗教非常好奇。

“虽然他们提出的关于藏传佛教的问题很基本,但是这反映了德国民众对于西藏文化的好奇,希望以后这样的交流活动多举行一些,”边巴拉姆说。

列谢土米的演讲是“2013德国·中国西藏文化周”藏学家活佛交流活动的一部分。文化周期间,来自西藏自治区的藏学家活佛将就西藏的社会发展、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以及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等内容与德国各方人士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

此外,中国西藏文化周还将通过“雪域风采”图片唐卡展览、“魅力西藏”歌舞表演、西藏民俗文化演示和涉藏图书展览等形式,集中展现极具特色的高原文化以及西藏的发展进步。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任谦]

标签:西藏 文化 佛教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