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图借阅榜前10无一名著 阅读不是快餐式消费
这是一份让人有些出乎意料的借阅排行榜——没有一部经典名著上榜。记者从省图书馆新馆文献借阅排行榜(自去年12月8日开放至今)上看到,进入前10位的依次为:《十三步》《读者》《黑暗王子格雷亚3》《图解周易大全》《植物大战僵尸10》《高手过招》《赛尔号雷伊传说3.陨石大作战》《魔法老师》《女王-再见黑天鹅》等。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分析:现在不少人的阅读陷入娱乐化,寻找的不是美感,寻找的是一种消遣、一种刺激,或者阅读的目的是希望得到一些猎奇的内容,满足自己的平淡生活打发时间。 [详细]
网友吐槽读不下去的书 专家:阅读很私人无须太强求
一条名为“死活读不下去前10名作品”的微博,在网上疯传。“死活读不下去前10名作品”,中国四大名著无一幸免。
读者吐槽的理由很多,有人吐槽《红楼梦》“那么那么多人,完全记不清楚关系!有强迫症的我为了理清复杂的家族关系还画了一个表,读了N多遍都读不下去!”有人吐槽《百年孤独》“都说是一本牛到不能再牛的书,可是真的读不懂。无力啊。” [详细]
文学评论家叹当下阅读出了问题:都喜爱读浅文学
评论家们感慨,当下阅读可能出了问题,很多人爱读浅文学,“死活读不下”深文学。白烨指出,“当下文坛三分天下”,除了传统型文坛外,又演变出市场化媒体和以网络媒体为平台的新媒体,其内容却“繁而不荣、多而不精”。
当下,长篇小说依然受作家追捧,但每年网络长篇小说的产量是职业作家的两到三倍。网络小说多以玄幻、仙侠、穿越、职场、官场、后宫为主题,备受青少年读者欢迎,风格总体来说偏娱乐、轻松。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旗下刊物月发行量比最有名的几本传统文学期刊加起来还多。[详细]
名著“死活读不下去”说明时下风气浮躁 急于求成
说到为什么“读不下去”,读者的理由也各有不同,或曰读《红楼梦》,受不了书中的大量诗词,妨碍了理解故事;或曰《百年孤独》中,外国人名过分冗长,难以记忆;或曰《追忆似水年华》和《尤利西斯》,篇幅太长等。
毋庸讳言,名著也确有种种不足之处,除了上述理由外,有些还有语言晦涩,情节拖沓等缺陷,都减少了阅读的快感。不过,就国人而言,“死活读不下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时下风气浮躁,人们干什么都急于求成,读书也一样。浅阅读、快餐式阅读、碎片化阅读流行,许多人根本没有耐心去看那些长篇作品。[详细]
经典读不下去非自身魅力缺失 是读者心态与审美出了问题
经典何以“读不下去”?或许问题不在经典本身的魅力缺失,而在于阅读者的心态与审美趣味出了大问题。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人们对于读书的认识,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浅阅读、体验式阅读、快餐式阅读、图片式阅读、浏览式阅读等成为一种潮流。而对于一些经典图书的阅读,却存在着偏见,认为太费时,也太费力,于是“读书无用论”、“读书实用论”、“读不下去”等观点甚嚣尘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众的精神取向,也触及着一个社会最根本的价值底线。
读书应该是自由的、轻松的、愉悦的,然而在现实中,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都被贴上了功利化的标签。走进各大书店,迎面扑来的是各种成功法则、励志成才、职场宝典的书籍,这些“智慧之书”俨然成为整个社会争相阅读的“经典”,无疑,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详细]
名著变"天书" 读不下去是个借口 不愿读才是最主要原因
“读不下去”也许只是一个借口,“不愿读”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而这种“不愿读”的背后,暴露出的正是当前国民图书阅读率不断下降的原因,正是当下国人阅读困境的具体表现。在国家准备以“全民阅读立法”的方式促进国民读书的大背景下,这才是最值得引起我们深思和警醒的地方。
读书本来就是一项艰苦而寂寞的事情, 虽然同为精神活动,但却远没有在网络上浏览新闻,在网吧玩游戏,在歌厅唱歌来得轻松惬意。于是,图书越来越多,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就成为这个时代一个很矛盾,也很令人尴尬的“阅读现实”。[详细]
勿将排行榜当笑话 名著读不下去是读书之人的尴尬
这些书几百年都这么读了下来,想不到今天却被吐槽“读不下去”,可见问题不是出在书身上,而是应该在今天的读者身上找找原因。读者们“死活读不下去”的理由,可谓千奇百怪。比如《红楼梦》,有人受不了书中的大量诗词,认为妨碍了理解故事;再比如《百年孤独》,有人声称是外国人名过分冗长,稍多读一点便分不清谁是谁;至于《追忆似水年华》和《尤利西斯》,据说读者多是嫌其篇幅太长,建议当成“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必备书”。总之,今天的“理想之书”似乎应是通俗的、短小的,而沉重的大部头经典显然是不受欢迎的。
平心而论,阅读经典的确是要花费些时间和气力的,在一个生活如此快节奏的时代,让人们静心读本好书几乎成了件奢侈的事情。《瓦尔登湖》的译者徐迟先生在其译本序中开篇第一句话便提醒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如今这本书真的令人“读不下去”,译者的这一先见之明倒显得有些悲哀了。 [详细]
浅阅读时代一味呼唤对经典的珍重 却不如对经典的真实理解
在如今浅阅读盛行的时代,一边是快餐式、碎片式阅读的轻松,一边是慢读、细读的沉重,经典自然免不了有点曲高和寡的味道。就阅读是一种学习、一种对自我的提升而言,浅阅读并不是真正的阅读,长久沉浸在浅阅读的习惯之中,也只会让人离那些最好的书籍愈来愈远。然而,只是呼唤对经典的珍重,却不如对于经典真实的理解更为重要。
要求人人都去阅读经典,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何曾看到过满大街都是书生的国度呢?问题在于,很多读者渴望静下心来翻开经典,却发现有些经典让人感到索然无味,难以卒读。其中原因,并不是人们对它们缺乏敬重,而是这些大书和我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隔阂,我们很难去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详细]
浅阅读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也许作者比读者更应该反思
文章首先要易于传播,不易传播的文章,写得再深刻,也影响不了读者;影响不了读者,那还叫什么好文章?文章表达的四个层次,一个是浅入深出,原本很明白的道理, 作者一讲倒反而让人迷糊了;一个是浅入浅出,用简单的话,讲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是深入深出,文章固然有高度,但面目可憎,人们不愿意看;一个是深入浅出,既讲了深刻的道理,又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深入浅出最好,深入深出次之,浅入浅出再次之,浅入深出最糟糕。
不知道一些人所批评的“浅阅读”是指哪些方面,是对“浅入浅出”一类的阅读,还是对“深入浅出”一类的阅读,抑或是对什么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浅”阅读?但无论哪一种,都离不开“浅”的特点。既然知道读者有这样的特点,作者为何还要固守着一本正经?在批评大学生“浅阅读”的同时,要反思那些推荐图书中又有多少做到了深入浅出?又有多少是以符合现代读者喜闻乐见方式传播的?是作者不能更好地采取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写文章,表达观点,所以才不招待见。可以说,是作者自己抛弃了自己。所以,别要求读者都像作者那样,为了写书去阅读深入深出的东西;也别要求读者都像专业人士那样去阅读专业的东西;读者就是读者,有自己的阅读方式选择。 [详细]
“浅阅读”时代,好书“读不下去”刺痛了真正读书之人的心。经典著作本身魅力无法抵挡,只是风气使然,浅阅读造成了思想的懒惰与肤浅。浅阅读也许不可避免,但是我们依旧呼吁重拾文学经典名著。不过读名著不是一味的强调对经典的珍重,而是要真切的了解其内涵,这样才能读出经典的乐趣,避开浅阅读的浅显浮华。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