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区内涝风险图绘成 防御内涝不必“盲人摸象
暴雨来临时,内涝多发的武汉城区哪些区域、哪些点、哪条线路容易产生内涝渍水,严重程度如何?近日,湖北省武汉市区域气候中心与市水务局联合编制完成了该市第一幅城区内涝风险图,清晰地标注了武汉三镇六个城区66
暴雨来临时,内涝多发的武汉城区哪些区域、哪些点、哪条线路容易产生内涝渍水,严重程度如何?近日,湖北省武汉市区域气候中心与市水务局联合编制完成了该市第一幅城区内涝风险图,清晰地标注了武汉三镇六个城区66处内涝风险区域、风险点(线)及其风险等级。
城市内涝日趋严重
近年来,武汉市几乎每逢暴雨必现涝情,“到武汉去看海”成为网友们无奈的笑谈。2011年6月18日,一场大暴雨使武汉市出现88个渍涝点;2013年7月5日至7日,受大暴雨袭击,武汉市50多条交通干道、75个小区受淹。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副主任洪国平说,内涝成因是多方面的。从气候角度分析,研究表明,自1983年气候明显变暖以来,武汉市短时致涝暴雨发生频率有增多趋势,强度有加大趋势,而这种降雨正是导致城市内涝的“元凶”。从城市基础设施角度分析,主要有城市早期排水管网设计能力偏低、设施不完善、雨污混排,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建设工程同期施工等人为原因。
记者了解到,按照2011年我国新修订的城镇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要求,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1至3年,重要地区3至5年,特别重要地区10年以上。而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城市普遍低于上述标准或采取下限标准。武汉市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大部分地段暴雨重现期为1年,局部低洼地段为2至5年。
摸清底细加强防御
洪国平介绍,在单位时间内落到市区路面或地面的降水一部分被渗透吸收,另一部分形成径流。如果雨强过大,径流超过管网体系的抽排能力,剩余径流就会依重力势能向低洼地区汇集,进而形成内涝。因此,只有超过致涝临界雨量的暴雨才会形成内涝。而临界雨量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水管网体系能够消化的最大雨量。
武汉城区内涝风险图利用基于GIS的暴雨洪涝淹没模型和市区排水管网数据、城市地形地貌及近年来的内涝数据,确定城市内涝临界雨量,模拟在不同暴雨强度下城市内涝区域和淹没深度,输出淹没区域图,再叠加近年出现的内涝信息,根据内涝点所在淹没区域、淹没深度和在不同强度暴雨中出现的频率,最终确定内涝点的风险等级。这张城区内涝风险图分别绘出了武汉三镇六区一级内涝高风险区20处、二级内涝中风险区15处和三级内涝低风险区31处。
上述内涝风险区是暴雨发生时武汉城区容易发生内涝风险的具体地点,其等级越高,发生内涝的可能性越大、渍水越深。内涝风险图可为风险点附近的单位、学校、社区以及市民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也可用于指导水务和交通部门应对城市暴雨灾害,如提前疏通管网、降低排涝前池水水位、加强设施维修维护、启动交通应急响应等。
城市防涝纳入规划
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针对城市扩张、建(构)筑物增多和湖泊、湿地、公园等大容量水体减少以及城市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洪国平建议,未来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应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生态建设规划,并与城市防洪规划协调衔接。
其一,规划和设计城市防涝应充分了解该城市降水时空分布、极端降水特征;普查城市地表径流、致涝临界雨量、排水设施现状,受纳水体、湖泊、绿地、湿地、地面硬化及城市高程数据;普查近年内涝点,逐个分析其性质、原因及承灾体受灾情况,全面评估当前排水防涝能力。
其二,根据内涝风险区划和分区暴雨强度公式,科学合理制定城市分区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标准,在人口、交通密集,灾害易发,内涝风险等级高的地方,采用国家上限标准,特别重要且内涝风险等级特别高的地方,采用更高标准。
其三,城市重大项目、开发区建设应将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作为可行性研究内容,新城区的规划应尽可能实现雨污分排,或污水处理后再纳入雨水抽排管网,尽可能保留和利用自然湖泊、森林、湿地、绿地、公园等雨水渍渗、蓄纳生态设施,增加下凹式绿地、可渗路面等,降低地面径流系数。
其四,根据内涝风险等级和暴雨强度有针对性地规划旧(老)城区排水管网改造、雨污合流管网改造。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