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读名校”可能是忽悠 离学校近不一定是学区房
“买房就能送名校小学学籍,这靠谱吗?”随着80后生育大潮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楼盘开始打起学区房的噱头,“买房送学籍”、“买房即读名校”、“买房解决孩子所有上学问题”等各类广告层出不穷。然而,这些广告都靠
“买房就能送名校小学学籍,这靠谱吗?”随着80后生育大潮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楼盘开始打起学区房的噱头,“买房送学籍”、“买房即读名校”、“买房解决孩子所有上学问题”等各类广告层出不穷。然而,这些广告都靠谱吗?
国家规定公办学校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划定服务范围,坚持相对就近入学。但在武汉市小区对口小学最终还是得按照所在辖区教育部门的划分。每年小区对口的学校都会有一定调整,具体要咨询学校相关部门。事实上,有时候即便小区与学校仅一墙之隔、孩子却依然无法入学。
去学校咨询学区房最靠谱
将楼盘与名校“捆绑销售”是开发商常用的招数之一,为了孩子的教育,家长更加青睐拥有教育资源的楼盘项目。实际情况中,有不少家长遭遇了“伪学区房”。所谓“伪学区房”,是指距离名校近却进不了名校的楼盘。
“近”名校并非“进”名校。实际上,学区房并不是以距离学校的远近来衡量的,而是指能提供学籍的楼盘。家长遇到此类宣传,一定要去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考察一番。购房前,如果学校已建好,应先去学校咨询了解是否与开发商承诺一致,如未建好可让开发商出示学校的招生协议,并可将这些名校分校入学作为购房合同条款写入合同。
此外,教育部门每年都会依据相关政策作出调整,致使学区房对口划片每年都有变化。是否属于名校对口的小区,应以当年区教育局公布的对口信息为准。记者探访过程中,有已置业的学生家长建议,学区房不宜购买过早,最好应先确认该房源连续两年以上都被划入该学校的招生学区内才能购买,一般来说各区规定不同,提前1到3年考虑即可。
立即买房也不能立即入学
“买房即获入学通行证”,所有的开发商在宣传项目时,都铆足力地突出项目周边的资源配套优势,尤其是将学校资源当作项目的标志性特色来宣传,并且承诺买房后可立即入学。然而,城市规划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因城区改造、新楼盘建设、学校变化等因素,规划每年可能都会有些微调,今年该小区划入了名校范围,明年则可能被划入其他学校范围。
即便是楼盘确实为学区房,置业家长还应关注入学条件限制。无论是购买一手学区房,还是二手学区房,须满足三个条件:房子交付后,孩子的户口同父母的户口一起迁入; 入学要三对口,即学生户口、房管证(房屋产权证、购房正式合同)和实际居住地址三对口; 购房入住时间至少在学前一年以上。
“击鼓传花”游戏
有专家称,就近入学政策出台之前,能跨片招生的只有民办学校。就近入学看似公平,但是使公共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化,有钱的人照样购房上学,而没钱的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有钱的人上优质学校。只能一部分人享受,反而是另一种不公平。表面上维护了教育公平,实质上限制了人们选择受教育学校的自由,或者说,注意了教育公平,忽视了教育自由。
政府对此也实行了一定的相关政策,如北京等部分区域对落户、居住年限等进行了规定,即户口或房产在该校片区内的学生,需户口迁入且住满三年,才可登记入学。
这意味着,家长即使买了学区房,未住满三年,孩子也不能在该片区的学校入学。在上海,也有“区内每户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的相关规定。
为此,在教育资源好的地区,住房市场上出现的学区房成为一种炒作的商品,一方接手,一方卖出,水涨船高。每转手一次,价格就调高一次。“击鼓传花”到资源分配改革根本上制止房产入学资格为止。最后接手的,就成为游戏中的“倒霉蛋”。
就学区改革,熊丙奇对长江商报记者说,要实行按学区入学,也不能简单地划定学区,而需建立真正的学区制,具体而言,就是成立代表各方利益的学区委员会,负责整个学区的教育事务决策、监督学校依法办学,而不是所有办学事务由行政部门说了算。
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17日表示,北京将细化就近入学标准,根据学位供需情况提出具体要求,今后并非买了学区房就能就近入学。
天价“学区房”=另一种择校?
从调查情况看,天价学区房是大城市的家长们为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体系建设上的不平等来买单。
学区房的出现与建国以后的教育资源建设高度相关。1962年教育部颁发《关于有重点地办好一批全日制中、小学校的通知》,明文规定,要求各地选定一批重点中小学,这些学校的数量、规模与高一级学校的招生保持适当比例,高中应全部包括在这类学校内,与高一级学校形成“小宝塔”,并集中精力先办好一批“拔尖”学校。由于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生来源等各方面的优势,催生了择校热。
尽管后来政府推出就近入学等政策,来调整教育格局,但对于父母而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永远是最普遍的心态。学区房“高烧”也就是人之常情,甚至有人直接表示,“我们买的不是房,是孩子的明天。”
作为房地产市场的延伸产品,学区房的价格主要与区域内的教育资源挂钩。
虽然就近入学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入学问题,实现教育公平,但是如今各个学区的教育资源本就参差不齐,家长们追逐名校,将其学区房的价格节节抬升,远远高于普通商品房的价格。而这种扭曲的“择校观”反而能更加凸显当前教育资源的不公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之所以会出现天价学区房,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名校和名师过度集中,为让孩子能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拼爹”无门的情况下,家长只能走“拼房”这条路。
“应把学区房价格作为各地的义务教育不均衡指数之一。学区房价格越高,义务教育均衡程度越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按照目前教育部门推行的就近免试入学政策,择校率会大幅降低,但如果各学区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办学条件不均衡, 择校就会变为择学区,而择学区的表现就是购买学区房,这非但无法降低社会择校的焦虑,还会增加择校的负担,将择校、择学区变为“拼爹”游戏。
“拼爹”改“拼房”到底怎么破?
一些受访专家指出,“递条子”“送票子”转化为“拼房子”,是把追逐优质教育资源的方式转变并提前。
“长期来看,‘新政’有利于打破以往因教育资源的过度集中,引发的少数区域学区房价格虚高的现象。”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称,但他也表示,短期看,的确会使“新晋”学区房的业主产生涨价冲动。
专家指出,政府出台政策寄望改变“拼爹”的教育资源不公,而跟着来的是更多学区房跟风上涨的“拼房”。前门拒虎,后门来狼。这说明,教育资源分配失衡的问题提了多年,但一直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学者马光远表示,只要学校之间有差距,学区房就会有市场。
熊丙奇等专家表示,有关部门教育改革的初衷很好,但亟待多个部门综合协调,防止政策被念歪。从根本上讲,破除“拼爹”、“拼房”的关键,是要继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缩小“牛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
这里有很多学生并不是住在这边,都是买了学区房来这边上学的。
——当地一位房产中介员工
我们买的不是房,是孩子的明天。
——曾有家长表示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