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可能在经济转型中碰壁
今年“两会”后的一系列信号显示,中国新一届政府在经济转型方面“动了真格”。即使经济重归减速,中国政府也不急于刺激,而是采取简政放权、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方式,希望兼顾长短期的发展,引导中国经济去杠杆。 这
今年“两会”后的一系列信号显示,中国新一届政府在经济转型方面“动了真格”。即使经济重归减速,中国政府也不急于刺激,而是采取简政放权、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方式,希望兼顾长短期的发展,引导中国经济去杠杆。
这种坚持转型的决心,在近期的“钱荒”中表现得格外明显。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回应相关询问时表示,此次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其积极意义在于提示银行,需要对自己的资产业务作出调整。此前,市场已基本形成共识,央行放任“钱荒”不理,旨在敲打“影子银行-地方债”的利益输送链条。结合去年年底至今年上半年的一系列监管规定看,决策层主动推进经济转型的意愿显露无遗。
诸多的监管规定,均指向了中国的地方政府。事实上,从三年前开始清理地方债算起,中国地方政府所仰赖的投融资平台,便一直是上级部门重点监管的目标。只不过,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中央政府在相关政策上一度出现摇摆,令地方寻求到了可观的套利空间。而今,随着新一届政府大幅放宽对经济放缓的容忍度,类似的监管套利面临着严惩(就像此次“钱荒”一般),中国的地方政府也将不得不展开实质的转型。
我们关注的是,中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很可能会在经济转型中碰壁。即使中央倒逼,地方政府长期倚重的增长模式也不是说变就变的。一方面,离开了过往的“项目驱动”,部分地方政府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该做些什么;另一方面,过去已经做的一些项目可能无法继续,这就会出现局部的金融风险。
典型者如治理产能过剩,这是中国经济降杠杆的重头戏。今年以来,中央部委连续发文,希望通过企业兼并重组,以及淘汰落后产能等多种方式,推进这项工作。不过,正如此前我们预期的那样,治理产能过剩的关键是治理地方政府。在行业(因过剩的产能)出现困难时,地方政府依然或明或暗地给予了不少支持。比如在钢铁行业,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出手为亏损钢企兜底。数据显示,沪深两市35家以钢铁作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中,仅去年一年,各地政府对钢企的财政补助即达到61.457亿元,为2011年的两倍。
要改变地方政府的“阳奉阴违”,改革地方官员的政绩激励是必须的。在6月底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倘若这种激励上的转变能够落到实处,对地方政府推进经济转型可谓事半功倍。但问题是,类似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等指标,殊难量化,也很难谈得上可比性。在更为根本的权力体制不作出改革,依然是由上级考核下级的前提下,激励机制的转变是无法水到渠成的,将遇到相当多的挫折。
地域差异也是地方政府转型中将要面临的困难。中国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东、中与西部地区的发展程度有着显著的差异,不可一而概之。很多被沿海地区淘汰的产业,可以在中西部地区寻找到一席之地,那这是属于“走老路”,还是也可视为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一部分呢?中央对此需要给出答案,为地方上的转型规划好方向。
在我们看来,考虑到中国的国情,经济转型应该有多种模式,因区域、城乡不同,转型模式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沿海的转型更多转向创新,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筑巢引凤,推动产业向高端形态升级;中部地区则应着眼于原有产业结构升级,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西部可能更多强调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也只有物尽其用,才可称得上提高经济质量,而不陷入同质化发展的怪圈。这需要地方政府对自身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以及清晰的规划。但目前来看,情况并不乐观。
最终分析结论:中国的经济转型“动了真格”,地方政府将被迫作出调整。可以预期,中国的部分地方政府将在转型中碰壁,经济转型也很可能遭遇到相当多的挫折。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