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公布 湖北15个村落入围


来源:长江商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我省15村落入围第二批“传统村落” 近日,拟作为第二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已开始公示,其中我省15个村落入围,公示截止到本月14日。 昨日,省住建厅介绍,去年12月,全国共有北京市房山

传统村落是怎么评出来的?

记者从住建部了解到,传统村落的评定专门制定了一个指标体系,共分为3大类20小类分别打分,最终根据综合成绩评定出上榜名录。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刻不容缓。

传统村落的评价认定主要有三个步骤:首先由各地推荐,然后是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并公示,最后由住建部等三部门发文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根据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评定综合传统建筑、选址格局、传统文化三大方面,每部分以100分为满分,细化指标后进行打分。

村落传统建筑评价指标上,涉及久远度、稀缺度、规模、传统建筑用地面积比例等。其中规模占分最高,满分为20分,如果传统建筑占地面积5公顷以上,可得15-20分;完整性和比例占分其次,满分为15分。

第二方面是村落选址和格局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久远度、丰富度、格局完整性、科学文化价值、协调性等。

第三方面是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非遗级别的稀缺度、依存性等。其中依存性满分30分,主要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仪式、传承人、材料、工艺以及其他实践活动等与村落及其周边环境的依存程度;其次,反映活态性的传承情况满分25分。

上榜村落禁止大拆大建生产生活条件将优先改善

本报讯(记者彭为)传统村落评选出来后,将如何保护?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各级传统村落必须编制保护发展规划,保护传承文化遗产。

《意见》明确,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要划定保护范围和控制区,在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方面,要求尊重传统选址格局及与周边景观环境的依存关系,注重整体保护,禁止各类破坏活动和行为,已构成破坏的,应予以恢复。《意见》还指出,将改善村落生产生活条件,优先安排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此外,《意见》还要求,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源提出合理的利用方式和措施,纠正无序和盲目建设,禁止大拆大建。

15个入围村落简介

恩施州利川市沙溪乡张高寨村

张高寨村形成于清代,自清代末年到民国时期,穿寨而过的盐大路上做买卖的常年川流不息。好些外地人因为做生意而在张高寨安家落户。

在小集镇和盐大路旁,当年的买卖人建起了一片吊脚楼民居院落。解放后的现代交通把古盐道挤出了历史舞台,寨子里的吊脚楼群才以一种自然的状态保存下来了。

田家坝形成于清代,古街采用吊脚楼建筑风格的青瓦房屋错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前行,左右之间以青石板路为隔,两旁房屋对立,古色古香。是清代时期田氏家族所建集市。

恩施州建始县花坪镇田家坝

唐崖寺村形成于元代以前,该村最大的特色就是土司文化。

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尖山唐崖河畔,始建于元朝,明朝为鼎盛时期,形成占地1500余亩,覃氏家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18代。土司城规模宏大、气势恢弘、洋洋壮观,拥有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

恩施州咸丰县尖山乡唐崖寺村

恩施州来凤县大河镇五道水徐家寨

五道水徐家寨形成于明代,地处山谷坡面,背面背靠大山,南临山沟,东面为坡地。村落东南方的青龙山从东似一条绿色巨龙向南从上而下呈月牙形半抱村落。寨子内的小道纵横交错,高低起伏,或石板铺砌,或原始土路,连接各家各户。村里干净整洁,连户小路纵横交错,路面过半为石板路。

恩施州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湖村

舍米湖村坐落于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河东一个最大的缓坡上,形成于清代,村中多为木板房,间或有一座座吊脚楼,古色古香。村落历史久远,现存的木质建筑大多保存完好,石板路石阶连通家家户户,古井古树历经岁月,村貌古朴,民风淳朴,民俗代代相传,是一处名符其实的传统村落。

该村因近几年特色村的打造,其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村内均采用塑料管引山泉于每户家中,排水散排,已设垃圾处理设施,厕所均为旱厕。村里干净整洁,连户小路纵横交错,路面过半为石板路。

铁匠沟坐落在湖北省来凤县革勒车乡西部骨架山一个叫铁匠沟的沟壑半山坡上,村落形成于清代,四周群山环抱,沟壑纵横,村落中间一南北冲沟将其一分为二,西侧的大院坝呈月牙状,南望对门坡,村落四周较陡的坡面竹林茂密,较缓的坡面开垦为旱地,较平坦的小地开垦为水田。

村落因多年未进行资金投入,基础建设条件较差。

恩施州来凤县革勒车乡鼓架山村铁匠沟

恩施州来凤县三胡乡黄柏村下黄柏园

下黄柏园村落坐落在黄柏村山谷盆地,形成于清代,村落附近有一条古盐道,是来凤的经济大动脉。村落的中东部有一戏楼,面阔五间,上下两层。现村落整体风貌保存完好,跟农耕时期没多大变化。

村内的木质房屋因特色民居改造得到了及时修缮,给水用户均采用塑料管引山泉于家中,无垃圾处理设施,厕所均为旱厕,由于县乡两级政府对该村实施旅游名村打造,其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文婷]

标签:村落 形成 文化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