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三峡工程运行10年 专家否认蓄水诱发西南大地震


来源:长江商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三峡工程八大焦点问题透视西南大旱和三峡工程真有关系吗?蓄水后库区地质灾害是增多还是减少? 从论证阶段到运行10年,三峡工程始终是舆论的焦点。 泥沙淤积情况怎样?西南大旱和三峡工程真有关系吗?…

新华社图

原标题:三峡工程八大焦点问题透视

西南大旱和三峡工程真有关系吗?蓄水后库区地质灾害是增多还是减少?

从论证阶段到运行10年,三峡工程始终是舆论的焦点。

泥沙淤积情况怎样?西南大旱和三峡工程真有关系吗?……兴建20年、枢纽成功运行10周年,暨连续4年成功实现175米蓄水之际,新华社记者走进国务院三峡办、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工程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等单位,向权威专家请教,并走访了三峡坝区、库区及下游多个地方,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试图梳理解读笼罩在“三峡工程”上的是是非非的焦点问题。

焦点1

泥沙淤积埋大坝?

面对泥沙问题,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方法,即在汛期时加大排水量使浑水出库,在枯水季节大量蓄积清水,以此减少泥沙在水库内的淤积。

近年研究表明,三峡水库泥沙入库量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根据中国工程院2013年《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评估综合报告》,自三峡水库开始蓄水以来(2003年至2012年),入库年均沙量为2.03亿吨,为1990年前均值的42%。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上游来沙持续减少,2009年至2012年年均入库悬移质输沙量为1.83亿吨,仅为1990年前均值的38%。

焦点2

地质灾害因水起?

据三峡集团副总经理张诚介绍,自2003年开始初期蓄水以来,近坝段干流、支流的天然库岸和已防护好的人工堆积库岸均未发现较大规模的滑塌等变形现象,岸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局部出现了小范围变形与调整等正常的库岸再造现象。总体情况符合初步设计结论。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9月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至2012年8月31日,三峡工程库区共发生新生地质灾害灾险情401起。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试验性蓄水第一年,占总数的83%。此后,地质灾害发生率锐减,并渐趋平缓。

焦点3

蓄水诱发大地震?

近年来,一旦我国西部地区发生强震,就有人把矛头指向三峡工程。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监测数据表明,三峡工程蓄水期间水库地震活动以微震和极微震为主,主要由岩溶、矿洞浸水引发。

专家表示,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龙门山地震带,属地下深层次板块碰撞的结果。而三峡大坝所在的黄陵背斜属于扬子准地台中部的上扬子台褶带,两者所处的区域构造条件截然不同,完全没有区域构造上的联系。

焦点4

高坝阻断环流路?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正好是库区及其周边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的时期,如2009至2010年西南地区干旱等,“三峡大坝阻断大气环流影响周边气候”的说法甚嚣尘上。

“大气环流的垂直高度为3000米,三峡大坝高度仅180多米,三峡大坝根本不可能阻挡或阻断大气环流。”中国三峡集团总经理陈飞说。

中国气象局专家表示,近年来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的极端天气气候,与东亚大气环流、海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关系密切,但与水库蓄水未发现直接联系。

焦点5

两湖喊渴伏危机?

近年来,洞庭湖、鄱阳湖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数次严重旱情,一些观点认为这与三峡蓄水有很大关系。三峡蓄水到底对洞庭、鄱阳两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工程院的评估报告对此做了详细的分析:“三峡水库调度对洞庭、鄱阳两湖水资源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汛后蓄水期间,长江干流水位下降,经荆南三口进入洞庭湖的水量减少,两湖出湖水量增加,枯水期提前,枯水位降低,对灌溉、供水及生态环境用水产生一定影响。”

焦点6

珍稀物种今安在?

三峡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从陆生生态系统来看,三峡库区陆生脊椎动物不仅可以主动迁离库区,而且在库区以外有广泛分布,不存在灭绝的危险。

中国工程院的试验性蓄水阶段性评估报告显示,长江上游干流江段的特有鱼类资源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种类减少、种群空间分布改变、种群数量变动。鱼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也有差异,如中华鲟在葛洲坝截流后迅速适应环境,在坝下形成了新的产卵场。

焦点7

黄金水道拦腰断?

在三峡工程建设前,川江航道等级低、通航条件差,制约了长江航运的发展。三峡工程蓄水后,渠化了重庆以下航道,消除了坝址至重庆之间所有滩险、单行控制河段,川江全线实现全年昼夜通航。

统计数据显示,1949年,长江干线货运量仅191万吨;葛洲坝枢纽通航后,2002年该区段的货运量达到最高值1800万吨。三峡船闸通航使得长江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以上。2011年通过船闸货运总量达到10033万吨,提前19年实现船闸年单向5000万吨的设计通过能力指标。

焦点8

坝下河势会“巨变”?

三峡工程运用后,因清水下泄,水流挟沙能力增大,长江中下游的河势是否稳定,护岸工程的“崩岸”问题是否可控,广受社会关注。

实测资料表明,三峡水库自2003年蓄水以来,坝下游河道冲刷主要发生在宜昌至城陵矶河段,全程冲刷已发展到湖口以下,冲刷的速度和范围大于论证阶段的预计,但河势总体上尚未发生巨大变化。

今后通过加强河道监测,实施荆江河段河势控制应急工程,可以保证堤防安全。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佳利]

标签:三峡 焦点 问题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