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专访武汉大学教授叶永刚:通山脱贫模式可在全球推广


来源:凤凰网湖北频道

人参与 评论

在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60%以上的中国,“三农”问题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县域金融工程成为推动中国农村发展的一大创举。位于中国中部内陆的湖北省通山县通过两年多的县域金融工程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收效,成为管

图为:中国金融工程学会秘书长、武汉大学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叶永刚接受凤凰湖北专访。摄影:邓兰天

在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60%以上的中国,“三农”问题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县域金融工程成为推动中国农村发展的一大创举。位于中国中部内陆的湖北省通山县通过两年多的县域金融工程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收效,成为管窥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一个样板。

2014年7月24日,湖北通山县域金融论坛召开前夕,中国金融工程学会秘书长、武汉大学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叶永刚应邀接受了凤凰网湖北频道专访,解读通山县域金融工程的试点经验,及其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普适意义。

金融试点改革初衷:选择通山就是因为它的贫穷

2011年,在湖北农村山区调研的叶永刚教授在一个深夜突发奇想,尝试将现代金融模式融入农村经济发展,这一诞生于深山荒野中的大胆设想,成为了今天“通山模式”的雏形。

谈及自己的理论构思为何最终会在通山成为现实,叶永刚表示,自己在很早以前就构思用金融方式实现对中国农村经济的推动,但最后选择通山是出于几个原因,首先是通山的政府对金融工程非常重视,专程向专家学者取经,积极了解金融工程的模式和价值;其次是因为通山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县,这里人均年收入只有四千多元,几乎没有成规模的企业,如果能通过金融工程试点振兴通山的产业经济,那么中国的任何地方都能够实现金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我们选择通山,是希望从这个典型的贫困县的试点里找到一些对于农村贫困地区具有普遍价值的经验。

农村金融基础薄弱困境:需求是最好的大学

在通山试行金融工程之处,考虑到农村地区金融基础和金融意识薄弱,相关人才资源缺乏的困境,对于金融工程这个新兴事物,叶永刚首先从政府决策者层面推进对它的认识。对政府领导进行大力度的宣传,通过报告会的形式,让当地的领导干部理解金融工程和它的价值。

其次,对通山进行大规模的调研。通过调研,他深刻认识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阻力不是没有钱,而是“有钱用不出去”,即,银行掌握了大量的存款资金却用不出去,而企业和农户却要不到钱,其中的症结在于风险,银行担心贷款收不回,不敢贷款。而对贷款风险的顾虑,正是银行、政府、企业和农户各方面不敢贸然进行贷款资金流通的共同症结。因此,他认为,应该让以上这些机构共同协作,是完全能从流通过程和市场结果方面控制其中的风险的,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贷款有了信心,农村大量的储蓄资金就能留在农村当地,就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源动力。

通过在通山的两年多试点,当地的领导干部和主要金融机构负责人从最初不懂金融工程,到现在几乎人人都是专家,我们认为,人才和知识的欠缺都是可以克服的,因为需求才是最好的大学。

通山经验的收获:14家企业走进资本市场

两年多时间里,通山有14家企业走上了资本市场。过去,传统的思维模式是差钱就找银行,人们从来没有想过,落后农村地区的发展还可以到资本金融市场上寻求突破。由于过去资本市场结构单一,门槛较高,农村企业入驻资本市场是人们不敢想象的,而如今通过这种尝试,资金的融通模式的创新立即撬动了山区的产业发展,对通山经济面貌的改善非常显著。

另一方面,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在通山积极试行创新,与资本市场实现互动,银行也参与其中积极创新,几乎每家当地的银行都拿出了自己的创新产品。

与此同时,政府的专项资金和传统的扶贫资金也纳入到整个金融工程之中,成为金融工程的重要资金资源,并得到了更有效的配置。

通山有许多企业都通过这种模式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以通山的矿产资源为例,当地一家名为大自然石材的企业通过这种方式首先在新四板实现了挂牌上市,现在不仅获得了银行的贷款,而且即将赴香港上市,数亿资金将注入企业,整个石材产业就能盘活。再如当地著名的特产坚果香榧,一家香榧生产种植企业上市后,让这种稀有的当地坚果获得了广泛的认知,不少地方主动联系到这家企业希望能在当地引入推广种植。

因此,在金融工程的宏观结构中,企业、金融机构、银行、政府协同发挥各自作用,共同实现了通山的发展。这种发展表现在,既推动了当地GDP的增长达到20%以上,同时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百姓收入和税收都有显著增长。

通山模式特点:资本金融与政府共同协作控制风险

最大的特色和普遍性意义在于它实现了“三管齐下”,即,一是资本市场作为突破口;二是将资本市场与银行货币市场结合,鼓励丰富的创新,同时降低了银行的风险;三是将政府各个机构手中掌握的资源与金融机构结合起来,共同降低和控制风险。

如果中国的农村县域都仿造通山模式来发展金融工程,那么农村的问题就解决了,中国的经济就上去了。

通山模式的普遍意义:中国农村不差钱但留不住钱

对于中国农村的贫穷症结,叶永刚表示,中国农村其实并不差钱,根源在于银行将农村资金转入了经济发达的沿海发达城市,钱无法留在农村。他说,老百姓的血汗钱和养老资金都储蓄在当地银行里,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积蓄的存款其实是一笔非常庞大的资金。但由于担心农村贷款难以收回的普遍风险顾虑,中国几乎所有的农村储蓄资金都通过银行转入了城市、转入了沿海甚至海外等经济发达地区,所以导致当地企业和农户贷款难,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资金,产业得不到充分发展,一次失败的借贷就会把企业和农户推到贫困的边缘。

通山模式完全能在全国大规模的铺开,因为中国农村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银行占据大量存款,但将存款外流到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当地农户和企业贷不到款,得不到发展。中国的农村银行就像一台抽水机,把当地的资金抽走,输送给了大城市,导致农村长期得不到充分发展。

“我们认为,通山模式给中国农村的发展找到了一条道路,给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找到了一条出路,给中国农户的贷款找打了一条道路,给中国乃至世界的脱贫理想找到了一条崭新道路。”

面对长期以来中国农村办事难、政策难落实的局面,推进县域金融工程的当务之急是让当地政府认识到此举的价值和意义,在中国,政府不重视、特别是高层决策者不重视,就办不好事。

不仅如此,叶永刚还认为通山经验对于全球广泛的贫困地区都具有普适性的意义。他表示,前些年欧洲重视发展银行和农户间的贷款,但它并不能控制农户在市场上面临的风险。而在中国通山,将政府各个部门、金融机构、和市场共同作用,从源头上控制风险,保障了资金的安全和贷款的信心,从而真正使农村企业、农民能获得贷款。这种模式对于全球所有的农业贫困地区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山模式不仅会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范本,还有望成为全球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样本。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胡晗]

标签:湖北 通山 县域金融 叶永刚 凤凰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专访武汉大学教授叶永刚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7/29/d0ce1e0e-db9d-434d-bf23-4bb855f12ba6.jpg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