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千湖新记(15)]大冶湖病重:水质恶化 面临生态灾难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人参与 评论

据湖北日报2013年5月16日报道大冶湖位于东经115°5’46" 北纬30°5’25" 水域面积54.7平方公里 ○我省曾经功能最齐全的湖 ○未来可成为全国最大的城中湖 害怕终有那么一天/风止/湖竭

据湖北日报2013年5月16日报道

大冶湖位于东经115°5’46"

北纬30°5’25"

水域面积54.7平方公里

○我省曾经功能最齐全的湖

○未来可成为全国最大的城中湖

害怕终有那么一天/风止/湖竭/如果还剩有孤独的杨柳/再也不能摇曳的枝条/低垂着千万缕的悲伤/和对往昔水草丰茂的温润回忆…… ——大冶一读者

防洪调蓄、工业用水、农业灌溉、航运、休闲旅游、水产养殖……大冶湖一直被认为是我省功能最齐全的湖,在全省大湖中拥有特殊的地位。可是近年来,大冶湖生病了,重病在身。“湖泊是城市的肾,肾是用来排毒的。如果肾坏了,城市就会生病……”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侯建军一语中的。

病在何处?小疾不论,大病有三。

半个世纪面积缩减六成,调蓄功能弱化

时间是一把无情刻刀,留下忠实的时代记录。大冶湖从1960年代的25万亩,到1970年代的10万亩,再到目前的9.6万亩(地方统计)。半个世纪,大冶湖面积缩减60%。《大冶县志》记载,1960年,大冶湖自然状态下的水面,为25万亩;10年后,大冶调集劳力围垦大冶湖,至1972年, 共建成垦区27个,侵占湖面15万亩。至2012年,大冶湖仅剩9.6万亩,还因个人、村组,甚至公共机构非法填占湖滩及水域,蚕食近4000亩,一些湖面已长出一排一排的房子。

大冶湖管理处处长张国文直言:“人们把大冶湖当作了‘唐僧肉’,都想填湖渔利。”

10年中劣V类水体高达六成,水质严重恶化

清水透亮,水草飘荡,微风起时,波涌浪飞,不时惊起三五成群的水鸟……这是大冶湖曾经美好的回忆。如今,污水浑浊、死鱼漂浮、水草枯萎、水鸟难觅,大冶湖美丽不再。

根据湖北省水功能区划,大冶湖内湖为一般鱼类保护区,执行Ⅲ类标准;外湖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执行Ⅱ类标准,但目前差距甚大。大冶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大冶湖水质以劣V类为主。

4月16日,记者在阳新县玮湖口镇竹溪洲村采访,该村71岁的老支书黄咸玉感慨:“污染太严重了,水鸟少见,连螃蟹都看不到了。”

大冶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9年十年中,大冶湖没有I、II类水体,在334个监测水点中,III类水体仅占12.3%,而劣V类却高达65.7%,即大冶湖水质以劣V类为主,局部地区为III-V类。 其中,尤以大冶湖的子湖三里七湖污染最为严重。过去十年75次采样监测,均为劣V类水质。

2011年3月的一天,冬泳爱好者周松林在尹家湖游泳回家后,全身发痒,涂药膏都无济于事。

环湖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以湖水水质下降为代价。 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吴风林,大冶人,每年都会考察大冶湖。吴认为,工矿业污染、生活污染,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大冶湖水变差的主要原因。

历史数据显示,大冶湖流域一度共有343家企业排放污水,其中重点源115家,每天污水排放量3万吨至5万吨。同时,大冶湖流域产生固体废物的企业有400家以上,倾倒的固废主要有尾矿、冶炼废渣、炉渣、粉煤灰、煤矸石等。排放行业主要是有色矿采选、黑色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黑色金属冶炼、火力发电和煤矿开采。

生活污水污染是造成大冶湖水质变差的另一个原因。2007年,大冶湖流域城镇总人口接近25万,生活污水年排放总量为1547万吨,其中超过50%排入大冶湖。同时,大冶湖流域农村总人口35.82万人,年排放生活污水1046万吨,也有部分排入大冶湖。

此外,大冶湖流域的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农业,所排放出来的污染物,对大冶湖水质也造成影响。

专家报告还显示,大冶湖底泥中镉、铜、铅三种重金属超标,不仅给鱼类及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带来危害,也危及人体健康。超标最严重的镉,超标率为37.9%。其次是铜和铅,超标率分别为17.2%和13.8%。

大冶市水务局2009年的一份农村水质调查报告显示:大冶市受水源保证率不达标影响的不安全饮水人数超过4万人。其中,饮用高氟水的人数为25338人,饮用高砷水的人数7803人。

湖北大学专家指出,大冶湖上游水质已丧失饮用、养殖、灌溉功能,下游水质更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鱼类减少50种,面临生态灾难

大冶湖管理处去年5月摸底数据显示:85个单位和个人在大冶湖湖面从事围栏养殖,围栏面积达到6.2万亩,占大冶湖现有湖面面积9.6万亩的65%,远远超出省政府规定的不能超过水面面积10%的标准。

记者在阳新县玮湖口镇竹溪洲村、黄石开发区汪仁镇黄荆头村、磊山村、阳新县太子镇濒临大冶湖地带看到,湖面上竹竿、丝网林立,平坦的水面被分割成条状。

据《长江鱼类》统计,1964年以前,大冶湖鱼类不低于90种。但目前,大冶湖中鱼类不足40种,且以小鱼、杂鱼居多,银鱼、鲥鱼、鳗鱼等名贵鱼种几乎绝迹。

大冶湖之病,人为是关键,工作要从人做起,从管理入手。而目前多头管理导致职责模糊,亟待解决。

大冶湖界跨大冶市、阳新县、西塞山区和黄石开发区,包括18个乡镇街办,域内人口超过60万,各地都在围绕大冶湖“做文章”,从湖水中分“一杯羹”。同时,因大冶湖具有蓄洪、水产养殖、航运、灌溉、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直接参与大冶湖管理的有水利、水产、环保、国土、城建等10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法规去管理大冶湖,推诿现象也不免发生。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地区、部门之间尚未形成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致使大冶湖“都在管, 又都管不到位”。

黄石市水利水务局副局长张亚洲认为:“管理机构、部门不统一,职权不明,导致出现‘九龙管不好一个湖’的现象。”

大冶湖管理处是大冶湖的直接管理机构,却时常出现“小马拉大车”的尴尬局面。它现在是一个科级单位,职工10余人。张国文感慨,去协调两个乡镇的工作,“人家都懒得理睬。”面对个体,执法也难。大冶湖管理处副处长刘坤说,非法填湖人员经常与他们“躲猫猫”,“当面答应不填了,一离开又开始填。” (此文得到湖北省湖泊局大力支持)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魏玮]

标签:大冶 水质 生态灾难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