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关于荆门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调查报告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荆门:中国农谷——关于荆门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调查报告 图为:绿拥荆门,城在林中长。(本报视界网张洪摄)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中国农谷”,书写在荆门跨越发展的大旗上,成为全省一

原标题:荆门:中国农谷——关于荆门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调查报告

图为:绿拥荆门,城在林中长。(本报视界网张洪摄)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中国农谷”,书写在荆门跨越发展的大旗上,成为全省一元多层次战略的组成部分。

去年2月11日,省委书记李鸿忠在荆门市三级干部动员大会上指出,农谷是一个发展平台,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这是我们中国、湖北、荆门今后几十年乃至近百年的发展道路。

省长王国生寄语,要将“中国农谷”建设成为湖北样板、全国一流;要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用工业化、市场化的理念谋划、推进农业。“四化样板、三农特区、中国高度、世界知名。”荆门市委书记万勇接受本报报道组采访时,介绍了省委为“中国农谷”的精准定位。

冠以“国字号”的农谷,能否担起沉甸甸的责任?6月下旬,本报报道组走进荆门,多方求解。

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机关干部问:别人都搞工业化,荆门搞农谷,帽子是不是戴错了——

珍视资源禀赋,守住比较优势,农工互动唱大戏

荆门,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一度,农业大市成为财政穷市的代名词,部分干部甚至视农业为包袱。“当初荆门立市,靠的是石化、热电、水泥。如今工业化浪潮汹涌,我们大抓农业,行么?”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机关干部问。

市委、市政府发起大讨论,20余万干部群众踊跃参与。

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朱根祥说,农业具有食品保障、工业原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农业抓好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就有了强力支撑。他进一步解释:“去年,荆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达804亿元,今年将突破千亿元,成为第一大产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沛的农产品作为原料,农产品加工业难以壮大。”

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赖建权说,“各种观点的交锋中,一种共识在凝聚:GDP占比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没变;从全域、全员、全产业链的高度审视,‘三农’堪为工业的补充与促进;荆门应珍视资源禀赋,守住比较优势,唱好泛农大戏。”

荆门市市长肖菊华认为,不能完全拿GDP、财税收入来衡量农业,还要考虑社会层面的效益。荆门180万农民,完全靠二三产业,还养活不了。只有先“稳农”,再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增值空间,才能富农。

万勇坦言,从构想到实施,从屈家岭到全域荆门,中国农谷战略中“农”的内涵,正在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断升华——

农谷之“农”,不再是犁耙水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而是新型耕作方式、组织方式、分工方式、分配方式下的现代农业。

农是魂,是荆门的底色,但中国农谷姓“农”不惟“农”:以工业化为支柱、信息化为路径、城镇化为载体,才能推进农业现代化。

市政府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谢继先说,“中国农谷,是特色鲜明的旗帜,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实行差异化发展;是集聚要素的平台,有利于争取政策支持,汇聚优质资源;是转型发展的抓手,有利于破除樊篱,探索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是展示形象的品牌,有利于提升城市核心价值,扩大荆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激发群众的自豪感。”

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建设农业强省。推进和支持荆门“中国农谷”建设,高水平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湖北是农业大省。如何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中国农谷先行先试、开疆拓土,将成为弥足珍贵的样本。

汇源农业集团副总裁蔡和江说:荆门地域不大、人口不多,能否扛起“中国农谷”大旗——

以发展之质量、模式、后劲取胜,担当示范与引领

“荆门这么小,扛得起‘中国农谷’?”农谷武汉招商会上,汇源农业集团副总裁蔡和江发出疑问。

作为一名老三农工作者,朱根祥说,“谷”是一个集合的概念,指多种要素在一个区域内汇聚,要素之间形成自然、内生的联系,相互激活,产生能量大爆发。扛“中国农谷”之旗,不在于地域多广,总量多大,而在于发展的质量、模式、后劲,在于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示范与引领意义。

屈家岭,“中国农谷”核心区,中国水稻人工栽培起源地之一。稻作农业,使长江中游的居民开始了定居生活,渐趋复杂的生产工具和社会关系,催生农耕文明雏形,也让荆门的农耕文化有了厚重的历史积淀。

荆门农业资源富集。全市户均耕地20亩,居全省之冠。土地集约化、种植机械化,大有可为。

市农谷办副主任罗小文说,近些年,荆门市土地流转速度加快。至去年,已流转土地25%。流转中,多种模式应运而生。国宝桥米在京山县石龙镇义和村,流转5万亩耕地,打造有机稻基地,“龙头企业模式”风生水起;沙洋县官垱镇王坪村,返乡企业家郑中将全村1万亩土地全部流转,打造郑中水镇,“能人模式”以一当十;将土地先流转到村里,成立土地合作社,然后再发包给企业或承包大户,“合作社模式”化繁为简,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市农办副主任翁德政说,“荆门市耕地流转费用一般为每亩田650斤稻谷,高的达750斤,折算成货币,每亩1000多元,全省最高。如此高的流转费用,保障了农民利益,但接盘者就有经营压力,唯有发展高效农业,把加工和贸易利润回馈一部分到第一产业,才能持续经营。”

土地流转、农民转移、迁村腾地,经济社会结构悄然变动。市委、市政府顺势提出“三化三改”,欲全方位、深层次破解“三农问题”——

均等化改革农村。城乡差别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荆门市提出“1+3+4+x”、“鄂中城市群”概念,让城镇的边与角延伸到农村,实现农民与市民的“平权”。“1”就是建设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的荆门城区;“3”就是建设钟祥、京山、沙洋三个中等城市;“4”就是建设易家岭、胡集、后港、宋河四个镇级市;“x”就是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

产业化改造农业。其核心是“六化”:农业生产组织化,全市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258家,居全省首位;农民生产个体的“工厂化”,已发展家庭农场2092个;农产品的标准化,以保证其品质;农产品加工的产业化,已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09家;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从种子培育、耕、种、收、加工、销售,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农业生产信息化,打造智慧农业,灌溉、施肥、植保全程可监控,建立可追溯的“履历农业”,保障食品安全。

知识化改进农民。荆门市构建多层次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培训新型农民。6月初,中国农谷研究院挂牌,着力培养高端农业人才。荆楚理工学院设立新农村学院,培养实用型农林人才。荆门职教集团、县市职业高中,致力培训新型农民。新洋丰肥业、汇源集团、彭墩集团等涉农企业也纷纷投入培训行列。新洋丰肥业引进10名高级农艺师,并对400名营销人员进行土壤、种植、田间管理培训,为用户提供全程售后服务。

“总体上说,农谷建设,涉及荆门经济、社会、文化各层面的全面提升。这个系统工程,难!这个硬骨头,我们要啃!”万勇掷地有声。

彭墩村党委书记张德华心里没底:吃泥巴饭的能否捧上金饭碗——

客商青睐、市场追捧、政策呼应,金字招牌成色足

今年元月,荆门在武汉举办“舌尖上的中国农谷”优质农产品展销会。“刚开始,我有点犹豫。务农,打的是农字旗,吃的是泥巴饭,我村的产品进大武汉?心里没底!”彭墩村党委书记张德华直言。“没想到,会展中心快被挤爆,我们开展当天销了100万元的货。包子,小得不能再小的产品,一天卖4000多个。”民以食为天。绿色环保、营养健康、安全放心,成了金招牌,彭墩村收获订单1000多万元。

3天会展,15万武汉市民蜂拥而至,撇开零售,签约订单30.5亿元。

市委副书记周松青介绍:“中国农谷建设的推进,如一股强劲的旋风,引来客商青睐、市场追捧、政策呼应。”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省委、省政府在荆门召开现场办公会后,18条支持“中国农谷”建设的政策迅即出台。借助这面旗帜,荆门携手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院校,加强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联想控股来了,隆平高科来了,汇源集团来了,中兴集团、以色列路特斯公司、美国纽约国际、新加坡裕廊等国际企业也来农谷考察。“忙忙碌碌、紧紧张张,但苦中有乐!”屈家岭管理区党工委书记汤旺林有感而发,“平均每月要接待700多人次参观考察,屈家岭人气之旺,前所未有。”

记者来到联想下属佳沃公司在建的2万亩蓝莓、猕猴桃种植基地。移栽的蓝莓苗已有半米高,今年挂果刚采摘过,寻到几粒采漏的蓝莓果,蓝莹莹、甜津津。山东籍技术员王月勇全身晒得黝黑。他说,这里土好水好,苗木成活率出奇的高。

联想控股高级副总裁、佳沃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绍鹏说,“屈家岭最适合做我们的现代农业示范点。公司一期投资5亿至10亿元,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形成10万亩种植规模,综合产值可做到30亿元。”

隆平高科去年在屈家岭完成300亩超级稻试验,核心示范片单产达910公斤,今年将扩大超级稻种子培育基地面积。隆平高科党委副书记王德纯说,“农谷倡导‘创新之谷’,正好契合我们的企业精神,我们签约与荆门共同打造中国农谷超级稻产业联盟。”

6月13日,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一行专程到荆门考察,当下,他豪掷142亿元建设的中国农谷·汇源生态产业园,正昂然崛起在农谷核心区。朱新礼说,“农谷项目是集团投入心血最多的一个项目,农业板块人才全部集结荆门,目的就是打造农业产业标杆项目。”

汇源的蓝图也是荆门的追求,建设中国农谷,做强农谷制造,打造农谷标准,让消费者只要提及农谷品牌,就有绿色、安全、营养的印象。

荆门是全省粮、棉、油、小麦的收购价格高地,原因就是加工企业多。去年,荆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387元,仅次于武汉市。

这么多“巨无霸”企业深耕农谷,农民收入肯定还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网友“千山暮雪”等担心:“中国农谷”的大旗能扛多久——

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梦圆终有时

“中国农谷”建设,无任何现成经验可循。为加强顶层设计,荆门市请来国内外学界、业界“大腕”,如美国科特勒公司、中视金桥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编制中国农谷战略发展理念、中国农谷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农谷核心区总体规划及各县市区发展规划等三类总规划。

依规划,中国农谷概念涵盖荆门全域,分为屈家岭中国农谷核心区、“荆三角”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杨竹流域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核心区搭平台,县市区建基地,形成众多“千亩有机农庄、万亩有机农场”等现代农业建设模式。

在社区论坛上,网友“千山暮雪”等人发出疑问:从蓝图到现实,前路漫漫。荆门人追梦的脚步,会不会被时间阻断?“中国农谷”大旗到底能扛多久?

京山峥嵘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若峥,毕业于河南农大,远离家乡来到京山,目前承包、流转的耕作土地已过万亩。他也不讳言:“中国农谷”好是好,就怕哪天一变丢掉了。

荆门市委常委、市农谷办主任李涛,副市长郑中华等分管领导铿锵作答:只要梳理中国农谷建设历程,就会发现,从荆门市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现代农业强市”战略,到第七次党代会高举“中国农谷”旗帜。8年过去,换了三任书记、市长,不变的,是对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矢志不渝的坚持。

中国农谷,大旗高扬!

6月24日,报道组从武荆高速太子山出口下,直奔农谷核心区屈家岭,一级旅游公路蜿蜒在森林和丘陵之间,两旁不时掠过水墨画般的田园景色。

古色古香的步行街开街了,农博城快封顶了,开发区又落户几家企业……记者慨叹,每一次来屈家岭,都触摸到她的日新月异;每一次进核心区,都感受到她的如火如荼。

2013年,农谷建设好戏连台:中国农谷建设43个重点项目,均按计划有序推进。6月20日,省联合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与荆门市签订框架协议,共同出资组建“湖北省中国农谷新区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百亿元在屈家岭建设中国农谷生态新区。

中国农谷战略,为国家作贡献,使地方得发展,让群众增收益。

农谷梦,小康梦。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梦圆有时!

(报道组成员:蔡华东 陈剑文 刘长松 张晓峰 杨富春 特约记者欧晓平)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余婷]

标签:农业 荆门 建设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