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名人与长江大桥 西林:大桥是我的“铁儿子”


来源:汉网-武汉晚报

人参与 评论

据武汉晚报2013年5月17日报道原标题:名人与长江大桥 昨天,武汉詹天佑故居纪念馆展厅,一幅规划图吸引了人们:图中用钢笔勾勒出长江大桥的正面图和侧面图,以及火车线路分布图,结构精巧,气势雄伟。 詹天

据武汉晚报2013年5月17日报道

原标题:名人与长江大桥

昨天,武汉詹天佑故居纪念馆展厅,一幅规划图吸引了人们:图中用钢笔勾勒出长江大桥的正面图和侧面图,以及火车线路分布图,结构精巧,气势雄伟。

詹天佑:最早武汉长江大桥设计者

“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武汉长江大桥设计图。”武汉詹天佑故居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主持设计的就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在长江上修桥,把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连成一体,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据史料记载,在武汉建第一座长江大桥的设想最早由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1906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而粤汉铁路也在修建当中。1912年5月,詹天佑被北洋政府聘为粤汉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来到武汉。他计划修筑武汉长江大桥,并提出设计构想,组织力量绘制了长江大桥蓝图。

这成为武汉长江大桥的首次实际规划,当时提出将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江面最狭隘处作为大桥桥址,经武昌汉阳门、宾阳门连接粤汉铁路,桥梁结构仿照当时世界上最大钢桥——英国苏格兰爱丁堡的福斯桥,桥面铺设铁路、公路、电车路和人行道各两条。

可惜的是,粤汉铁路用了整整40年,直到1936年才通车,此时,詹天佑已去世多年。不过,詹天佑规划的大桥选址,被几代桥梁专家公认为最科学最合理,以至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成为修武汉长江大桥的实际桥址。

毛泽东:大桥修建全过程都有他的身影

从大桥局提供的史料,以及第一任大桥局局长彭敏在其1958年所著《武汉长江大桥》书中,详细披露了毛泽东主席亲自实地考察龟山、蛇山一线桥址,关心长江大桥建设的情况。

1953年2月18日,雪后初晴,毛泽东沿盘山小道,登高远望,隔江相望的武汉三镇和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铁路尽收眼底。经过实地考察,毛泽东同意修建武汉长江大桥,也同意铁道部的桥址方案。

1956年5月31日,大桥正在紧张施工中,水中桥墩已全部建成。一天清晨,毛泽东来到武汉视察大桥工程,乘坐轮船,在船舱里听取汇报,发表意见。

1957 年9月6日,武汉长江大桥胜利竣工之际的一个傍晚,汉阳桥头堡,身穿灰色中山装、脚穿布鞋的毛泽东,健步走上大桥。毛泽东一面俯看武汉三镇,一面细心询问大桥工程情况,以及修复黄鹤楼的情况。到了武昌桥头堡的凉亭处休息时,一位领导将一本《武汉长江大桥工程》画册递给毛泽东,毛泽东高兴地点头收下。陪同领导又拿出纸和笔请他题词,毛泽东认真地说:“这可要好好想一想。”然后,他高兴地和大家握手告别。

几天后,毛泽东派人送来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题词。

西林:大桥是我的“铁儿子”

在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堡的四面纪念碑上,用铜字铸有28名苏联专家的名字,第一个就是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在大桥纪念馆里,前苏联桥梁专家西林的照片,也格外引人注目。

修大桥时,面对水深流急的长江,初步设计的气压沉箱桥墩建设基础方案根本行不通。关键时刻,苏联专家组组长西林大胆提出了不仅在苏联,甚至在世界桥梁史上也从未用过的全新方案——大型管柱钻孔法。正是使用了这一当时世界最先进施工方法,武汉长江大桥原计划4年零1个月完工,实际仅用2年零1个月。 

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的1957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一版同时刊登“表彰苏联专家对长江大桥的创造性贡献,国务院授予西林同志感谢状”的消息和西林的大幅照片。

大桥纪念馆里,有一张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林来武汉与大桥局专家的合影。据专家们回忆,西林把武汉长江大桥称为“铁儿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多次邀请西林来华。每当问起访华的愿望是什么时,西林总是毫不迟疑地回答:“我要去武汉看我的‘铁儿子’”。

西林去世后,他的黑色花岗墓碑上,刻着的就是雄伟的武汉长江大桥。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魏玮]

标签:武汉长江大桥 毛泽东 西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