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执法治标 回收利用治本
图为:武汉多个建筑工地对渣土车严格管理。图为武汉绿地中心工地,一辆满载的渣土车洗净车身后,经城管队员核准才上路。 武汉渣土整治,从数字上看,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任务: 市、区两级专查渣土的城管人员,最多
图为:武汉多个建筑工地对渣土车严格管理。图为武汉绿地中心工地,一辆满载的渣土车洗净车身后,经城管队员核准才上路。
武汉渣土整治,从数字上看,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任务:
市、区两级专查渣土的城管人员,最多不过500人,再加上交警等执法队伍,要负责中心城区372平方公里、166个湖泊、年均5000万吨建筑垃圾以及2000辆渣土运输车的24小时监管。
昨日众多专家提出,城市渣土、建筑垃圾的管理,除了依靠一次次运动式执法,蹲坑死守,“堵工地、追车辆”的老办法外,亟待找到一套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科学、长效办法。
垃圾围城亟待减量
“整治渣土,不光是为眼下环境污染考虑,更是为子孙后代着想。”武汉市政府荣誉参事、中建三局名誉董事长洪可柱,与渣土打了一辈子交道,深知其中利害。
他说,渣土也叫工程弃土,再加上拆迁、装修带来的大量建筑废渣(包括砖、泥、混凝土及钢材等),统称“建筑垃圾”。据统计,2011年武汉市年产建筑垃圾约5000万吨,已占全市垃圾总量的40%。
洪可柱预计,武汉大建设还将持续15年至20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或将超过10亿吨,仅8条地铁路所生产的渣土,就超过2亿立方米。每填埋1万吨建筑垃圾需要1亩地,每年填埋5000万吨,需占地480个足球场大小,“如果不找个出路,将占用大量土地资源,造成土壤、空气、水质污染”。
他说,避免垃圾围城,必须实现资源再利用,实现减量、循环与增值,目前许昌、邯郸、唐山等地已建立起建筑垃圾“三级利用”机制。
以渣土为例,既可在建设工程间进行调配,或用作园林绿化、堆山造景,还可以通过技术处理,制成环保新型砖,重新用于城市建设。
垃圾再利用武汉已有先例
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在武汉,已有成功案例。
2004年王家墩机场搬迁,有超过7万立方米的跑道、停机坪的废弃混凝土需要处理。武汉一家掌握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的民营企业,接下了处理任务,将机场的废弃混凝土等建筑垃圾,就地破碎加工再做成道路施工基料、步砖和混凝土等产品,就地用于商务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2008年至2011年6月,工程大获成功,其再生产品,相当于节省了一个中型采石场一年采掘量,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该公司负责人给记者算了笔账,整个工地共20万吨建筑垃圾,若用8吨货车运往20公里外的城郊填埋,要25000车次,运费约350万元;填埋这些垃圾,以堆高3米算,征地费要600万元左右,通过回收再利用,这笔费用全部省下。
三镇要建建筑垃圾处理厂
去年,武汉市政府参事室提交了一份关于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联名建议,提出武汉应尽快启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采取特许经营模式,收集、处理武汉建筑垃圾,“作为国家两型社会试验区,武汉理应在全国特大城市中率先破题”。
据有关专家分析,若按3000万吨/年建筑垃圾资源化计算,可创造80余亿元价值产品。而且,一旦政府消纳场建成,渣土、建筑垃圾有处可去,私倾乱倒、填湖污染的可能性,也将随之降低。
参事们建议,还可借此机会,对整个武汉市的渣土、建筑垃圾市场,进行顶层改造。
比如,将所有工程项目的渣土运输,集中起来,进行统一招投标,项目资金统一管理。所有运输企业,必须将建筑垃圾运入指定处理厂,才能领钱,管住胡乱倾倒的“冲动”。出台《建筑垃圾收费办法》,将按车结算的模式,改变为按指定路程取费结算,堵住运输企业的超载、超速的“冲动”。
武汉市城管委表示,拟在汉阳、汉口、武昌三镇分别建设一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场,总规模达到年处理能力330万吨,力争于今年内启动建设。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