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生态文明的乡野画卷 新一轮“三万”活动综述


来源:湖北日报

人参与 评论

湖北日报讯图为:大冶市保安镇盘茶村柯楼湾一角。(记者刘曙松摄) 原标题:生态文明的乡野画卷 新一轮“三万”活动综述 昔日垃圾围村,如今道路净,塘水清,嘉鱼县陆溪镇邱家湾村的上海媳妇陆丹不走了;

长效【篇】

垃圾清运处理模式多样

据统计,我省农村每天产生2.28万吨生活垃圾,如何处理?

运动式的清扫只能管一时,构建一整套垃圾清运的流程、体系、规则,才能管长远。

这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成系统的转运流程,处理工艺复杂、技术标准严格。

各地集思广益,大胆探索,蹚出了不少新路子。

武穴市以公共财政为引导,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建立起“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运行模式。为了给垃圾找到“最后的归宿”,该市主动出资6000万元,每年还为华新水泥公司补助800万元,引进全国第一个无害化垃圾焚烧示范项目。这种焚烧窑温达到1400摄氏度,可以基本消除致癌物二恶英排放,每两吨干化垃圾可以替代一吨煤。

黄冈市黄州区则在垃圾减量化、实现资源再利用上下功夫,探索“户分类、组收集、村归集、供销社集中收购”的回收模式。黄州利德再生资源公司望城村收购点工作人员倪金平介绍说,村里对每家每户发放3个塑料桶,分装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可堆肥垃圾,每天由各小组保洁员挨户收集,每周由收购点进行集中回收,累积到一定规模以后通知利德公司集中回收。试运行以来,村民已养成了分类存放的习惯,常规状态下每户每月可取得收入15-20元,每个小组保洁员每月可增加收入50-80元,现在垃圾拖运量已减少两成左右。

远安探索“工厂+保洁公司+农户”的产业化垃圾处理模式,该县鼓励工业企业使用生物质锅炉,已有4家企业完成锅炉改造。镇村联合成立保洁公司,建立垃圾中转站,配备保洁员和垃圾车。农户对垃圾筛选分类,不可回收类采取堆肥、填埋方式就地消化,可燃类、废品类可回收垃圾按市场价卖给保洁公司,保洁公司将可燃垃圾送往相关企业,用作锅炉原料。这4家企业每年可消耗生物质燃料2.5万多吨,节煤3.7万多吨,降低能耗成本50%以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50多吨。

鄂州市梁子湖区沼山镇各村的垃圾,由镇里的转运车统一送到镇里的垃圾压缩站,压成块后,送往黄石垃圾发电厂,转化成电能。

大悟县建立了我省首个“垃圾兑换超市”,村民们拿着废纸、废瓶、废袋,可以到超市换毛巾、牙膏、手套。

汉川市马鞍乡从福建引进垃圾焖烧技术,将棘手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餐具等白色垃圾“变”成灰砖。

公共财政提供强力支撑

“洁万家”活动不只是“大扫除”,不能刮一阵风,这样过不了一年半载,脏乱差又会卷土重来。

省委书记李鸿忠明确警醒全省上下,“洁万家”活动不仅要帮助乡村消除眼前暂时的脏乱,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乡村保洁的长效机制。

这难那难,有了钱就好办。以公共财政为主要支撑的资金保障机制,是各地探索的重点。

襄阳市财政拿出2500万元,以村为单位,每15户到20户设一个垃圾集并点,每户配大小垃圾桶各一个,每组配一辆板车、一名保洁员,每村配一辆机动农用车……

鄂州斥资600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组收集、乡镇清运、区级转运、市级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体系。耗资百万,建立了全省第一家城乡一体化环卫数字指挥调度中心,对城乡垃圾的收集、压缩、转运全过程进行监测和后台控制。该市沼山镇垃圾管理迈向市场化,镇与东洲保洁公司签订承包合同,将集镇保洁和19个村庄的垃圾清运打包,拿钱购买服务。

荆门市建立“四个一”:县(市、区)财政对每村每年安排1万元、从“一事一议”奖补资金中每村每年安排1万元用于村级环境整治、民政部门为每个村落实一名低保专职保洁员、人社部门为每个村安排一名保洁公益岗位。

嘉鱼县将每个建制村聘请的两名垃圾清运工,纳入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由县人社局按照每人每年72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

垃圾处理设施建不好,管也没有用;建好了,管不好也不行。如何管总、管久、管用,各地想尽法子,妙招迭出。

京山县探索建立三种垃圾处理模式,有户出资、村补贴、集中转运的村级处理模式;有湾集中、村转运、“一事一议”运作的湾长理事模式;有户收集、湾集中、村转运的农户轮流值班模式。

安陆市辛榨乡大廖村制定村规民约,实行房前屋后卫生责任到户制,严禁垃圾乱倒,并逐户建设简易垃圾箱,由村民理事会每月开展环境卫生评比。

各地将“创建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文明新村”与“三万”活动相结合。大冶市在“十星”评选中,将“卫生星”定为基础星。家里清洁了,村民脸上才有光,才能享受种种实惠的奖补政策。

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前不久,省招投标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鲁江收到一双鞋垫,手绣的双百合花起白鹤祥云,煞是精美。

原来,阳新县浮屠镇华道村村民石从海承包十几亩山场种植景观苗木,去年销路不畅,他急白了头。张鲁江帮忙四处找销路,现已有好几家园林公司前来购苗。为表感激之情,石从海70多岁的母亲重新拿起了绣花针。

不仅送清洁,还为群众送政策、送信息、送项目、送技术、送资金、送文化、送法律……“三万”工作队担当着宣传队、播种机、帮扶组等多重职责。

省卫生厅驻竹山县宝丰镇“三万”工作队,得知喻家塔村22岁的小静患上精神抑郁症,无钱治疗,当即决定,由工作队协调,帮助治疗,免除小静所有医疗费用。

在省总工会与湖北工业大学联合工作队的撮合下,松滋市刘家场镇龙潭桥村与武汉一家农业公司签订300亩蔬菜种植的意向合同。由公司提供优质蔬菜种子和技术,负责销售,确保每亩收入5000元。

省旅游局组织专家教授送教上门,在巴东县清太平镇白沙坪村举办乡村旅游培训班,为4个驻点村进行乡村旅游发展和农家乐经营知识培训;省农业厅工作队为4个驻点村送去11台微耕机;省林业厅组织干部职工爱心捐款,募集8万余元,用于解决驻点村老党员生活困难。

“洁万家”不忘惠万家、富万家、暖万家。新一轮“三万”再次提供契机,让党员干部像鸬鹚一样沉到水底,与农民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打成一片、想到一起、融为一体。

去年除夕前一天,打算回家过年的湖北工业大学工作队员,再次被红安县高桥镇王德湾村民分别挽留。好几户村民改变多年的习俗,提前和工作队员吃起了团年饭。68岁的王德波家照全家福时,硬是把工作队员魏忠德往镜头前拉。“你们不是外人,感觉像家里人一样亲!”

即使工作队撤走了、换人了,这情感的种子,也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点评:村庄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靠打扫一次卫生、清运一下垃圾就大功告成的。要使农民持久受益,须多方探索乡村保洁的长效机制。

如何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使“讲卫生”由外在的督导,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如何保证“三万”活动中探索出的多种垃圾清运处理模式,持续有效运行?如何在公共财政提供支撑的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突破资金瓶颈?如何将城市垃圾处理的流程、规则、管理体系,向乡村延展,构建城乡一体的“大环卫”格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到“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再到“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事实一再证明,只要下真马、动真格、付真情,不断探索利民、惠民、富民的新路子,就没有破解不了的难题。

时至今日,连续开展的“三万”活动,已成为我省“三农”工作、群众工作、党建工作的靓丽品牌,中央充分肯定,社会广泛关注,广大农民群众交口称赞。

这充分说明,“三万”活动是得民心、顺民意、惠民利的德政工程,须倍加珍惜,持之以恒,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使之成为凝心聚力、联系群众、促进和谐的有力抓手,为营造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强大气场提神给力。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周艳]

标签:垃圾 村民 农村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