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首次包揽文理科第一名 襄阳五中是否将创"黄冈神话"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首次包揽今年高考全省文理科第一名 本报记者前往探访 襄阳五中是否将创造“黄冈神话” 6月30日上午8时30分,全省文科状元李卓雅准时坐在襄阳五中报告厅,身边是已被北大、清华录取的4位同学。这个

原标题:首次包揽今年高考全省文理科第一名 本报记者前往探访 襄阳五中是否将创造“黄冈神话”

6月30日上午8时30分,全省文科状元李卓雅准时坐在襄阳五中报告厅,身边是已被北大、清华录取的4位同学。这个专场报告会,由五中优秀毕业生向即将踏入高中大门的学弟学妹们分享学习经验,鼓励他们在填报中考志愿时选择这所学校。

近三年间,襄阳五中产生了三位省高考状元,作为近年高考成绩崛起的热门学校,它的名字在某种程度上已与“北大”、“清华”、“奇迹”、“状元”和“成功”等联系在了一起。

一些十堰和随州的学生坐不住了,弃故乡去襄阳。由此带来优质生源的大量流失,使各地教育部门频频“上省城告状”。然而,即便是主管部门不允许,仍浇不息家长和学生们迫切异地求学的热情。

老校区的状元桥

如今的襄阳五中位于该市樊城区邓城大道旁。这所高中始建于1902年,名为襄阳府中学堂,位于市中心,2008年迁至现址。

襄阳在春秋时期一度属于邓国的土地,历史悠久。襄阳五中在古城一条中轴线上,按照对称原则建起了新校区,所有房屋全部刷成灰白色调,显得十分低调。新校舍装修风格统一,学生宿舍安装了空调,与许多地方重点中学一样,硬件堪称一流水平。

老校区不少晚清建筑,牌楼、状元桥、杏坛和大成殿等,被一一复建于新校区中轴线上。最具标志性的一个建筑当属状元桥。一位熟悉学校情况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搬到新校区时,学校曾选出8名学生,取出老校区状元桥下的水和鱼放入新校区状元桥泮池中,意为传承,也寄寓着能出更多高考状元的希望。至今,学校都保持着高考前让学生走一遍状元桥的传统,以祈求高考大吉大利。

襄阳五中校长曹荣葆引证去年和今年的数据:2012年学校文科过重点线的人数全省第一,理科的人数是第二名,今年文理科人数加在一起达到1290人,全省第一。

他说,现在的襄阳五中已经不是“优秀”的问题了,在他眼中,优秀既成事实,现在要实现的是“卓越”。

今年6月底,该校开办的暑期衔接班已经开始,参加学生全部都是襄阳市各县区成绩最拔尖的。一些家长四处找关系托人情,希望“开后门”让孩子进班,被校方婉拒。

一位名叫赵天宇的学生坦承,五中“一有了状元,想来的人多得不得了。”

省状元不知谁是汪涵

7月1日,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邀请李卓雅去长沙录节目。行前,记者问她是否喜欢汪涵,她反问:“谁是汪涵?”李卓雅说自己没有微博,没上人人网,因为“学习不需要互动”。

她的下午、晚间自习时间被老师划分成了一个个碎片,老师随时出现在班里,一些题目老师边讲,学生边做。提到复习方法,省文科状元李卓雅想都没想,张口就说:“做题很多,训练量很大很大。”

她做过的试卷中,有来自武汉二中的,有来自华师一附中的,也有来自省内各个有名的高中的。最集中的时候,往往对方学校考试一完,李卓雅和她的同学们就能见到这些试卷,“统考”随时都在发生。

李卓雅的文科综合成绩一直不好,尤其是政治考试,往往答题不全,总是遗漏得分要点。她的班主任唐家友多次劝她,多写多答,因为目前的评分体系中,答错不扣分,但是不答肯定没有分。李卓雅不接受这一做法,唐家友又想到了另一个方法:将班上文综成绩最好同学的试卷复印下来,给她揣摩。

这个没有娱乐的学生,还是尽可能在题海之中偷空来放松一下自己。考上北大的薛静茹说,李卓雅的英语非常好,上课时经常看她“开小差”阅读英语杂志,有些小说也是她的必备读物,跟老师“对着干”。

毕业生:培养与伤害并存

从襄阳五中毕业已经快十年的小王至今都会对母校百感交集:培养与伤害并存。

“那个时候学校开始设置奥赛班,将整个年级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实行严格的末位淘汰制。”小王回忆。

高一时,小王虽然和同学们一样按照高三的要求紧抓学习,但是最终没能“站住脚”。他至今还记得被当众宣布必须离开那个班时,“老师在讲台上一个个念名字,教室里安静到掉根针都能听到。之后,教室里发出整齐的叹气声。”

随后,他和其他几位同学收拾好东西,连课桌一起,从一楼搬往三楼。路上遇到熟人都不好意思抬头。即使将近十年过去了,现在回忆这些往事,他还是反复说,那三层楼的路程是他活到现在走过的最沉重、最漫长的一段距离。

“现在学校已经没有这样的制度了。我个人也认为这样的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对学生造成较大心理冲击。”校长曹荣葆说。他介绍,目前学校一般设置四个理科奥赛班,两个文科实验班,若干平行班,学生如果觉得学业跟不上,可主动提出申请更换班级。

有老师承认,目前不再坚持执行这一规定的原因在于外部压力过大,学校为了发展必须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淘汰不下去了”。

休假,最奢侈的事

如何平衡学生学习和放松的时间,也是襄阳五中着重关心的问题。校长曹荣葆说,体育课是学校坚持开设的科目,不论是否涉及高考成绩,不论高一高二,还是忙于备考的高三,他们都未曾挤压这部分时间,这是明显不同于省内其他学校的做法。

周末对于襄阳五中的学生来说是稀缺资源。毕业于这所学校的学生都知道一个词:月假。这种假期每月一次,一次一天,而这种假期是仅次于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之后的最长假期。到高三时,“月假”也会取消,每周只有一晚的“假”——这天晚上不需上自习。高三的晚自习一直会持续到10时30分,比高一、高二长半小时。

一位毕业生告诉记者,比如下午和晚上的课间有50分钟,他要在这个时间做很多事情:跑步、洗澡、吃饭、奔向教室,“上课铃响,我肯定准时坐在位子上。”

这位毕业生说:每天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学习生活,的确感到疲倦,但是进入高中阶段,考上一所名牌大学是很多人的梦想,为了梦想咬咬牙也能坚持下去。

襄阳五中提前在高一和高二时做几件学生期盼很久的事情:每年春夏之交,学校都会举办数月的体育节,现在又新增野外拓展项目,各类文艺展演和健美操比赛,“这样可以保证毕业时,多数女生都会打排球,男生基本都会打篮球或者踢足球”。

链接>>>

三分之一老师拥有研究生学历

“我们的教师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和知识化特点显著,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00多人,是教师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校长曹荣葆向记者说起这个数字时非常骄傲。

但在十多年前,襄阳五中还在为襄阳市高考状元苦苦努力时,招揽人才屡遇窘境。一位时任该校主要领导回忆:当年学校去华中师范大学招聘老师,对方一问校名和工作地点,转身就走人。

“当时很多本科生都愿意留武汉,我们招不到人。”这位当事人回忆说,看到这样的场景,负责人甚至赌气说:“以后你们都得后悔。”

当时,原襄阳县一中“统治”着襄阳地区的高考地位,当时的校长就是现任襄阳五中校长曹荣葆。他说,当年一中能在高考中取得佳绩是综合性因素造就的,当然师资力量相对强大,管理严格,学生们乐于吃苦。

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该校老师的收入虽然远超当地科级公务员,但工作强度相对要大很多。比如对高三年级教师的考核,以新校区首届(2011年)高考成绩为参考,以北大、清华14人,重点大学1027人为基数,根据高考成绩予以奖励。该校2012届高三年级共获得195万元奖励,并由20多个班级分成。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潘高峰]

标签:襄阳 学校 学生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