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生意圈”红火背后问题凸显 出现纠纷维权难
原标题:有的店靠朋友捧场打开销路 有的店让朋友变疏远 微信“生意圈”让人欢喜让人愁交友、聊天
原标题:有的店靠朋友捧场打开销路 有的店让朋友变疏远 微信“生意圈”让人欢喜让人愁
交友、聊天、看新闻、分享生活趣事……越来越多的人迷上微信,当大多数人还在用微信朋友圈交友时,少数人开始做起了生意。
几张图片,加上几句简单的介绍,靠着朋友之间的信任关系,一批几乎零门槛、零成本的“微店”在以熟人为主的微信朋友圈中悄悄蔓延。但在“微店”红火的背后, 一些问题也开始凸显。有些自制产品有不合法的嫌疑,有的代理产品是假货等,也给朋友间的信任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红火
微信朋友圈打广告
熟人捧场打开销路
点开武汉姑娘张艺吉的朋友圈,不仅有她多姿多彩的生活分享,偶尔也会有一家水果店的广告。
两个月前,家中经营果行多年的张艺吉开了一家精品水果速递店。“最初只在微信朋友圈里广播了一下,希望好友们可以支持一下,没想到朋友圈帮水果店打开了市场。”
水果店开业期间也曾印发了2000多份传单,但传单吸引来的顾客只有几十位。而她在微信朋友圈中的消息,不仅吸引了许多要购买水果的朋友,很多人还帮她转发了消息,带来了更多朋友的朋友,现在水果店每个月的收入约有1万元。
辞职在家的袁子,本想做一批自己的拿手肉酱给朋友。没想到得到肉酱的好友们在朋友圈里炫耀一番,竟然吸引了众多“吃货”纷纷求购。禁不住朋友们的热情,袁子只好每隔几天做一批肉酱给朋友们解馋,并且一再叮嘱,自己的产品是三无产品,保质期放在冰箱里有一个月,靠大家的信任购买,现在袁子每个月可以有6000 多元的收入。
烦恼
产品不合意不好说
频繁刷广告招人厌
不过,朋友圈的生意靠熟人捧场,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也是朋友关系。
李女士的一名好友在朋友圈卖一些服饰和化妆品,从图片看款式新颖,配色时尚,很有吸引力,李女士挑中了一件几百元的棉袄。“衣服发来我一看简直傻眼了,她自己很时尚,也知道我的身材适合什么样的衣服,可这件衣服穿起来特别臃肿。”李女士又不好告诉好友,怕伤了和气,只好免费送给朋友,但她心里打定主意,以后肯定不会再在微信朋友圈里买衣服了。
没有产品的细节展示,没有其他顾客的评价,没有标示价格,更不方便退换货,与专业电商平台相比,微信朋友圈的购物体验不尽如人意。
记者了解到,朋友圈里做生意的大多是纯转发的“二手生意”。“别人把服装图片和文字发给我,我再发到我的朋友圈,赚一点差价。而且没有库存压力。”微信用户贝贝曾经就当过这样的一个卖家。
武汉大学在读研究生张蜀君说,一名初中同学代理了一款化妆品,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发近十条广告。“其他朋友的生活分享都被淹没了。”此外,由于彼此相熟,一些夸大的宣传她一眼就看出来了。“不胜其烦,我就屏蔽了她的消息。而且她发虚假信息,让我觉得她不真诚。”
说法
“微购物”属灰色地带
维权可参考新消法
对于微信朋友圈里衍生出来的“生意”及隐患,微信官方回复表示,微信朋友圈是同学同事的熟人分享平台,小伙伴们更喜欢在朋友圈分享美食、旅游心情以及风景。 朋友圈并非C2C(注:消费者之间的交易)电商平台,没有卖货功能。如果频繁发送信息和过度营销等破坏朋友圈的氛围,微信将会禁止这些账号或产品。
微信官方还表示,如发现个别人士利用朋友圈做假货广告,欢迎举报,微信团队会尽快处理。
“这是一个靠信任存在的熟人消费圈,存在的隐患就是买卖双方并没有构成契约关系的买卖合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法学专家陈虹认为,目前微信有着庞大的用户量,但很多应用程序不具备有效的实名制认证功能,在这种平台上进行买卖行为,也相当于处在现行消法的真空地带,一旦出现纠纷维权会很困难。
“可以参考新消法中第25条,针对网络购物的条款进行维权。”陈虹建议,此条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除了特殊情况,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消费者需要为“反悔”埋单,承担退货运费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