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经济的双重转型之路 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湖北落后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人参与 评论

湖北日报讯图为:18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厉以宁办公室。左、右为本报记者。            文/记者周芳戴劲松熊星星图/记者倪娜 2014,中国步入新一轮改革元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

湖北日报讯图为:18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厉以宁办公室。左、右为本报记者。

           文/记者周芳戴劲松熊星星图/记者倪娜

2014,中国步入新一轮改革元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如何推进?如何落实到位?湖北如何抢抓改革机遇,加快发展?

就这些话题,本报记者近日赴北京大学采访了毕生致力于经济改革理论的探索者、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

人物名片

厉以宁,江苏仪征人,1930年生于南京。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留校工作至今。现任北大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北大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有《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关于经济问题的通信》、《消费经济学》、《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等。

从“厉股份”、“厉民营”,到“厉土地”、“厉城镇”,再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厉以宁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警惕三大风险,以体制转型带动发展转型

记者: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2013年中国GDP增速7.7%。您如何评价总结2013年的中国经济,2014年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面临的难点和风险点在哪里?

厉以宁:2013年是很困难的一年,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容易。

实际上,没有难点大家就没有改革的风险意识,所以说有难点不是坏事,改革总是在风险中前进。

我们当前遇到了三个风险。第一,就业问题怎么解决?今年700多万大学毕业生,国外还有好几十万海归要回来,这个压力大,哪有这么多岗位?虽然说都可以创业,但创业得有门路啊,开个小店就叫创业了?

第二,在世界市场上,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如何,会不会下来?美国在搞创新,西欧的发达国家在搞创新,东南亚国家也在学,中国产品竞争力不行的话,怎能持久地发展?

第三个风险,怎么用好“金融改革”这四个字?金融改革搞不好就是风险增大了,要警惕外资的无预兆的大进大出。

这三个重要的问题,要心中有数。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了总体部署,怎样把各项部署都落到实处?

厉以宁:中国仍处于双重转型阶段。体制转型,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转型,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两种转型的结合、重叠,没有前例,传统发展经济学中也没有讨论过。

中国双重转型的任务至今尚未完成,改革需要深入,发展也需要继续。推进双重转型,要继续以体制转型带动发展转型,注重转型中的结构调整,宏观调控应以微调和预调为主。

体制转型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转型的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建立现代化社会,全国人民走向富裕,和谐社会得以实现。

打破投资冲动怪圈,须建立有效政府和有效市场

记者:您谈到体制转型,如何转?

厉以宁:体制转型要让内生力量起主要作用,外生力量起辅助性作用。尽管改革开放30多年了,但内生力量还不健全,主要靠外生力量来调控经济。

比如,我国存在一种“投资冲动怪圈”。地方政府、各个单位都希望加速发展,因此要求增加投资、项目和信贷,这样投资加大了、项目增多了、信贷扩张了,经济也就上去了,结果发生了通货膨胀;通胀后,中央政府就依靠外生力量来压抑,地方政府感到困难,财政收入下降,产值下降,企业不振,就业减少,中央政府不得已再次启动外生力量调控,刺激经济,恢复经济快速增长。这样周而复始,一会儿经济上去了,一会儿经济又紧缩了。这表明,内在机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外生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内在力量。

记者: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凡是市场能做的,就让市场做;市场做不了、或者做不好的,才由政府去做?有观点认为,政府过于强势。

厉以宁:“小政府、大市场”或是“强政府、强市场”这些表述都不太准确,我的观点是,建立有效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这才是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两者都要讲效率,都要有效。

双重转型中,时松时紧、时“死”时“乱”的现象之所以一再发生,既由于市场机制尚未完善,也由于政府职能没有正确定位。

产权界定尤为重要,中国可以探索第二次“土改”

记者:您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在当下改革全面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重新审视产权界定的重要性?

厉以宁:中国经济处于市场既不完善而又缺乏真正市场主体的状态,所以中国经济改革不应当以开放价格为主线,而应当以产权改革(包括明晰产权、界定产权、培育市场主体)为主线,企业股份制改造是明晰产权的最佳途径。

中国经济改革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通过产权改革使中国经济由第二类经济非均衡转为第一类经济非均衡。第二步,通过市场完善化措施,使得中国经济由第一类经济非均衡逐步向经济均衡靠拢。

记者:在农村,产权界定如何推进?

厉以宁:农村新一轮产权改革就在于对农民承包地、宅基地和宅基地上的房屋进行确权。目前,这项巨大工程正在逐步推开,这正是农村新变化的开端。

只有农田承包户都经过土地确权,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如果说,这是第一次土改,后面还可以探索第二次土改,在确权的基础上,走规模农场的道路。

要鼓励更多的农业企业对农业进行投资。我多次提到,要改变农民进城这种单向城乡一体化,探索双向城乡一体化:愿意来农村经营的就来农村,农民愿意进城打工的就到城里去。

第一次土改破除了城乡二元体制,第二次土改带来的将是农业本身的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农产品经营创新、农业技术创新等等。

这样,农业生产率会提高,城乡收入差距也会进一步缩小。

国企要打破“官商大于民商”的旧观念,与民企合作双赢

记者:在一些行业和领域,如何打破大型国有企业的垄断,推动市场化进程?

厉以宁:垄断形成了多年的利益关系,改革就是要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这对国家长远有利。

由于政府部门干预多,国有企业至今并未成为名副其实的市场经营主体,至多只能说是“不完全的市场经营主体”。

当前,重要的是加强国有资本配置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国资委对国有资本的配置权,负责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而不再主管一个个国有企业。

可以探索形成国资委——国家投资基金公司——国有企业的新体制。国资委是国家投资基金公司的主管,国家投资基金公司是国企的出资方。国企同其他股份制公司一样,都是市场经营主体,企业与企业之间是公平竞争关系,所有制歧视、身份歧视不再存在。

记者:现实中,有些项目和领域,民营企业往往被排斥在外,或者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如何改变?

厉以宁:近几年,“国进民退”的说法在社会上曾经流行,但应当指出,无论是“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都不是政府的政策目标。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企和民营企业都应该得到政策的支持,公平竞争,共同发展。“官商大于民商”,是封建社会遗留的旧观念。

国企和民企的竞争是长期存在的,这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两者之间的合作,也是长期存在的,同样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国企要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会、董事会做出决策,不再受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有这套制度在,国企才能转化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让地下金融转为正式金融,外汇储备应扩大为外汇黄金储备

记者:您前面提到了金融改革,如何直面“草根金融”、“影子银行”的现实?

厉以宁:中国金融体系最底层的是民间体系金融,通常被称为“草根金融”。其中地下的,有的还与黑社会牵连。

中国经济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民间资本相当充裕,但是没有正常途径使它们从地下金融转为正式金融,如果能转,肯定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

记者:央行公布,截至2013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3.82万亿美元,安全问题公众很关心。

厉以宁:外汇储备币种的构成是历史形成的。外汇储备的范围应该扩大为外汇黄金储备,即使黄金价格动荡,但由于黄金供给毕竟有限,所以升值仍有空间,所以增加黄金储备,把它和外汇储备放在一起,有利于保障外汇储备安全。

要建立外汇资产储备的理念。目前,外汇储备单纯由外币构成。我国外汇资产所占比重不及日本,要想办法增加我国的外汇资产。比如,在国外购买土地、矿山、那些效益好的企业股票,都是外汇资产。也要注意“藏汇于民”,只要制度齐全,利多弊少。

“只计耕耘莫问收”,年轻人要有梦想,要有坚持的力量

记者:您今年84岁了,回首过去求学、成长的岁月,能不能讲讲最让您触动的故事,能否给我们的青年读者提一点建议?

厉以宁:大学毕业时,我写了首诗,其中两句是“一生治学当如此,只计耕耘莫问收。”大学毕业后的岁月应当是人生的黄金岁月,是青年人施展才华与抱负的好时机。当时,有人认为经济学研究前途渺茫,难有什么作为。毕业后,不管是被分配在资料室工作,还是下放到农村,我从未放弃对经济学的研究和对经济问题的探索。在资料室整理资料的那些年间,做了大量的卡片,当时也没人会想到以后这些卡片会派上用场。

1960年11月,正值我30岁生日,那时我屡遭批判,备受冷落,加上两地分居,妻子远在东北,生日那天独自一人骑车游圆明园,填了一首《鹊桥仙》:“茫茫人生,漫长苦旅,一生如同弈局。荣枯顺逆俱寻常,总难免弯弯曲曲。”

什么样的挫折都想得开,什么样的打击都置之度外,艰难的日子不就度过了么?

我最大的心愿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轻人要记得:第一,要有自己的梦想;第二,要有坚持的力量,不能半途而废。

湖北要站得高看得远,发展的脚步要稳,稳扎稳打,稳步前进

记者:您曾经多次到湖北调研,对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建议和期望?

厉以宁:我跟湖北还有点血缘关系,我母亲是湖北武昌人,以前在家里都讲湖北话。我跟湖北的第二个关系,就是1964年到1965年,我在湖北荆州江陵县的农村劳动生活了一年。当时,那里的乡亲们以种棉花、种粮食为主,很苦。我跟湖北的第三个关系,我夫人是在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电力系学习和毕业的。

在解放前,湖北就已经是很重要的区域,但多年以来被忽略了,所以湖北后来就显得落后,这是计划经济造成的,计划体制下没有利用市场的力量。湖北过去落后了、耽误了,现在一定要赶上去。

对湖北的期望,我就用两句话来说,一是要站得高,看得远;二是脚步要稳,稳扎稳打,稳步前进。

链接

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采访得知,厉老还是“厉诗人”。他笔耕不辍,创作诗词千余首,编入《厉以宁诗词选集》的就达666首。但他说,“我不是诗人,也不想做一个诗人,只是从小就喜爱诗歌。”

谈改革,“陈规当变终须变,留与儿孙评短长”;悟人生,“从来意境周边静,知否心宽道也宽”;看逆境,“春风伴我走天涯”。

“诗情不绝,岂是闲吟风与月。”或解悟人生,或观察改革,字里行间,传递家国情怀,闪烁思想光芒。

附诗词三首

鹧鸪天

溪水清清下石沟,千弯百折不回头。兼容并蓄终宽阔,若谷虚怀鱼自游。心寂寂,念休休,沉沙无意却成洲。一生治学当如此,只计耕耘莫问收。

注:1955年,厉以宁大学毕业时写下的这首词,成了他一生治学的座右铭。

时隔两年重到襄樊

双桥争跨汉江流,一路鲜花伴客游。车队延绵通巴蜀,商家忙碌下荆州。垂柳广植城中静,古迹重修四野幽。燕子归来应不识,旧街今又建新楼。

注:1997年,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厉以宁再度调研湖北襄樊(今襄阳),描述这座古老城市的新貌。

贵州山区

隔宿无粮实可哀,空馀景色逐人来。但求遍野花齐放,不信青山不聚财。

注:1994年,厉以宁考察贵州山区时,对中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有了更深的体会。他认为,只要坚持改革、深入改革,使投资主体多元化,使非公经济摆脱不合理的束缚,贫困地区致富有望。

标签:三中全会 经济 转型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