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简介
荆门位于湖北中部,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西北部,北通京豫,南达湖广,东瞰吴越,西带川秦,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自商周(约公元前16世纪
荆门位于湖北中部,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西北部,北通京豫,南达湖广,东瞰吴越,西带川秦,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自商周(约公元前16世纪)以来,历代都在此设州置县,屯兵积粮,为兵家必争之地。荆门市为地级市,现辖京山县、沙洋县、东宝区、掇刀区、钟祥市,总人口300余万,版图面积1.24万平方公里。荆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在湖北实施的“一带两圈”区域发展战略中,荆门处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之内,紧邻武汉城市圈,既占“两圈"地理之便,又享“两圈”政策之利,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东经111°51′-113°29′,北纬30°32′-31°36′。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余万,东西最大横距15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31千米。面积1.24万平方千米。素有“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之称。 荆门市距武汉市217公里;南连荆州,与江陵、潜江、天门毗邻,距荆州市80公里;西扼宜昌接渝蜀,与南漳、远安、当阳交界,距宜昌市120公里;北望襄阳达中原,与宜城、随州相连,距襄阳市111公里,是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
荆门市先后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国家节水型社会试点市、国家生态示范区试点城市、全国创建创业型城市和国家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A级金融信用市。
铁路:焦柳铁路、长荆铁路、荆沙铁路(扩能改造)、蒙西华中重载铁路(建设中),辖区内设有荆门站、荆门南站(升级开往荆州的动车组)、荆门东站、钟祥站、京山站、沙洋站(建设中)。
公路:G42沪蓉高速公路(武荆段、荆宜段)、G55二广高速(襄荆段)、S49随岳高速公路、荆新一级公路等。
行政区划
京山县辖14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3520平方公里,总人口61.6万人。新市镇永兴镇曹武镇罗店镇宋河镇坪坝镇三阳镇绿林镇杨集镇孙桥镇石龙镇永隆镇雁门口镇钱场镇开发区原种场罗汉寺办事处长滩办事处何集办事处屈家岭办事处易家岭办事处。
沙洋县:辖13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2044.45平方公里,总人口58.21万人。沙洋镇五里铺镇十里铺镇纪山镇拾回桥镇后港镇毛李镇官当镇李市镇马良镇高阳镇沈集镇曾集镇钟祥市:辖15个镇,1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4488平方公里,总人口103.76万人。郢中街道文集镇洋梓镇长寿镇丰乐镇胡集镇双河镇磷矿镇冷水镇石牌镇旧口镇柴湖镇长滩镇东桥镇客店镇张集镇九里回族乡官庄湖管理区南湖原种场罗汉寺种畜场双桥原种场。
东宝区:辖6镇1乡2个街办,国土面积1645平方公里,总人口36.39万人。龙泉街道泉口街道栗溪镇子陵镇漳河镇马河镇石桥驿镇牌楼镇仙居乡。
掇刀区:辖2镇2个街办,国土面积616平方公里,总人口22.23万人。掇刀街道白庙街道团林铺镇麻城镇。 漳河新区:辖1镇1个街办,国土面积486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62000人。 屈家岭管理区:下辖5个农业办事处,全区土地面积220平方公里,人口6.4万人,职工3万人。
历史沿革
荆门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汉江、长湖、漳河三大水系就有人类集居生息。夏商时期(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十一世纪),天下为九州,荆门属荆州之域。约公元前十二世纪,商王武丁后裔于汉江西岸今沙洋县马良镇西建立权国,为“古代第一县”;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秉成王之命,封姬姓王族于长湖边今沙洋县拾回桥一带建立冉阝国(或谓作“那”)。
春秋战国时期,楚族势力渐大,楚人南移,约楚熊鄂至若敖时期,灭冉阝(即“那”);楚武王(公元前704年自称)时期,灭权,迁权于冉阝(即“那”)处;楚文王(公元前689年)都郢(今江陵纪南城),现荆门成为郢都近郊,钟祥为郊郢,系楚国陪都;秦昭王时,秦将白起拔郢(公元前278年),于楚郢都设南郡,领县十八,在今荆门南郊设当阳县,属南郡。
西汉初期,在荆门北设编县,景帝时期,在今荆门城区南郊置当阳县,仍属南郡;王莽篡汉,升编县为南顺郡。东汉初年复西汉旧制,县址仍在原处;三国时期,当阳属吴。
西晋时期沿吴旧制。东晋时期于编县置武宁郡。后又于编县故城置长宁县,属武宁郡,于长宁县置长宁郡,治长宁县,不久又徙武宁郡至乐乡县,领长宁、乐乡二县;徙当阳县址于沮漳河西,治原境。
南北朝时期,宋齐沿晋制。泰始初改长宁郡为永宁郡。后梁废编县入长宁县,于内方山(又为马良山, 今沙洋县境内)置基州,辖章山、上黄郡, 分长林县置丰乡、绿麻二县,分属章山、上黄郡;北周废当阳置平州。 隋文帝开皇七年,灭后梁,平州改玉州;九年,废玉州复置当阳县,废永宁、武宁、章山、上黄四郡;十一年废长林入长宁县;十八年,复改长宁为长林县,属南郡。
唐初,长林县属荆州,改当阳为基州,复置章山县为属县。德宗贞元21年(公元805年), 拆长林县立荆门县,废当阳县入荆门县,属南郡江陵府,荆门县名由此始。唐末,又改荆门县为长林县。
五代时期,荆门为荆南国所据。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设荆门军,领长林县。不久军废。后周废乐乡县,南境入长林县。
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复置当阳县,复置荆门军,领当阳、长林二县,属荆湖北路。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废军,划长林、当阳二县属江陵府; 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复荆门军,仍领县长林、当阳。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升荆门军为荆门府,属河南行省;天历时期,降府为州,属荆湖北道宣慰司,仍领长林、当阳二县。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降荆门州为荆门县,属荆州府,改长林县入荆门县;十年,拆当阳县入荆门县;十三年,升荆门县为荆门州,复置当阳县;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荆门州改属承天府(今钟祥),领当阳县。 清代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荆门州仍领当阳县,属安陆府。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升荆门州为直隶州,属湖北布政使,领当阳、远安二县。
1912年,降荆门直隶州为荆门县,属湖北省襄阳道;1927年废道,荆门县属湖北省;
1949年2月4日,荆门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荆门一直设县,属湖北省荆州行政区专员公署;1979年11月将原荆门县划为荆门市和荆门县,属荆州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荆门市升为地级市。撤销荆门县,将荆门县的行政区域并入荆门市。1985年,设立荆门市东宝区、沙洋区。
相关新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网罗天下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实拍日本“最美玩家”打街霸
播放数:197580
-
国行版索尼PS4主机开封仪式
播放数:125497
-
越南小哥用生命Cosplay火女
播放数:174773
-
杨幂代言手游拍广告曝光素颜脸
播放数:8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