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截至9月底襄国资监管企业资产达552亿 同比增17.9%


来源:襄阳日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奋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 服务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 截至2015年9月底,全市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552亿元,同比增加83.7亿元,增长17.9%;所有者权益301.3亿元,同比增加42.9亿

原标题:奋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 服务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

截至2015年9月底,全市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552亿元,同比增加83.7亿元,增长17.9%;所有者权益301.3亿元,同比增加42.9亿元,增长16.6%;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6.6%。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国资监管机构和国有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二届九次、十次全会重要部署,围绕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战略目标,主动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有作为、在全国全省国资系统中争位置、在社会群众中赢好评,努力实现国资监管有新加强、国企改革有新进展、国企党建有新作为、央企合作有新局面。

襄阳市被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全国地方国资监管工作13个联系点城市之一,先后在全国国资委系统指导监督工作会议和全国地市级国资委主要负责人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国资监管工作经验向全国推广。市国资委连续多年被省国资委评为“全省国资监管工作先进单位”。

国资监管有新加强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新要求,襄阳市国资委切实转变监管理念,优化监管职能,改进监管方式,推进国资监管实现“四个转变”。

在监管理念上,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找准国资委作为政府层面出资人代表的职责定位,建立以公司章程为指引、资本为纽带,按治理结构履行股东权利的监管新机制。通过改组组建若干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将国资监管架构由“国资委——国有企业”的二级架构逐步转变为“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三级架构。

在监管方式上,由粗放型监管向精细化监管转变。整合监督资源,综合发挥产权监督、监事会监督、财务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的职能作用,建立“四位一体”的监督模式。稳步推进分类监管,根据公共服务类、功能类、竞争类等企业不同的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差异化的监管办法。进一步突出监管重点,将监管关口前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做到监管全过程、全方位,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在监管模式上,由行政化监管向法治化监管转变。摆脱原有工作经验、方法习惯的束缚,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强化法治理念和法律思维,把中央依法治国的精神落实到国资监管各个环节之中,全面推进法治国资建设,做到有限监管、法治监管、阳光监管。

在监管手段上,由重激励向激励与约束并重转变。针对业绩考核的科学性、精准性不够,薪酬与贡献、责任匹配度不高,相关规定执行不严等问题,完善企业领导人员激励约束机制,既做到强激励,又做到硬约束。

国企改革有新进展

国资监管体制和国企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市国资委出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市国资委出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办法》,修订完善了《市国资委出资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按照《市国资委出资企业改革指引》所确定的改革方向、目标和路径,坚持顶层设计,一企一策,积极指导出资企业做好深化企业改革总体方案的设计、编制工作。

企业战略重组联合取得突破。围绕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提高产业集中度,能源集团和燃气公司重组整合工作顺利推进。

混合所有制经济稳妥发展。研究起草了《市国资委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积极引进民营资本,通过股权合作,市燃气热力公司、市国益公司与重庆山城燃气设备公司合资项目即将进入实质性落地建厂阶段。

国有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围绕激发企业活力和增强市场竞争力,指导各企业制定了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完成了制度清理、修订、完善和“定编、定员、定岗”设置等工作。8家出资企业开展了竞争上岗,员工能进不能出、管理人员能上不能下、收入能增不能减的问题有了新突破。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优化完善董事会、董事年度考核评价细则,积极加强对出资企业董事会和董事的年度考核、任期考核,为促进出资企业董事会规范运作、董事认真履职打下良好基础。启动授权董事会经理层的选聘权、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权试点工作,科学制定授权试点工作方案和验收标准,指导企业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运作,推进董事会建设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刘照云]

标签:国资 汉江流域中心城市 襄阳频道 凤凰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