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高新3亿打造教育平等 着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来源:襄阳日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3亿元打造教育平等 高新区着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20年前,一个新城区在襄阳市东北部悄然诞生。由于辖区都是郊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教师大部分都是民师,学生不足万人…… 20年后,一

今年起,该区启动了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教师交流行动,让城区学校老师和农村学校老师交流任教,交流时间为1年。

米芾中学现有在编老师72名,按照10%的交流要求,该校和外校交流了7名老师。

现任教九年级语文的储龙生,原在四十二中任教。储老师说,虽然是一个区里的学校,差别不大,交流不仅对学生来说可以领略不同的教学方法,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提升,城里学校生源相对来说质量略高一点,米芾中学是一个寄宿制学校,有早晚自习,也要求老师必须更加耐心、细致的讲解。

同为该校交流的原三十四中老师唐峰涛也认为,一个老师在一个学校待时间长了,思想容易固化,交流不仅可以将原来学校好的教育方法带到新学校,换个环境对老师来说也可开启新的教学灵感。

今年春季开始,高新区还启动了名师、名校长的培养计划,根据老师量身定制、定向培养,用3年时间培育一批高新区教育事业的“领头雁”。

共育未来发展栋梁

年增学生千余人人数10年翻一番

在财政加大对教育领域投入的同时,高新区学生数量也年年攀升。

据介绍,2005年,高新区和汽车产业开发区“两区”合并时,全区共有14所学校,学生7000余人。如今,高新区全区共有19所学校,学生人数14855人。

10年时间,高新区学生人数增长了一倍。其中,2013年至今增长速度最快,学生人数增长3700余人,几乎是两区合并前的一半。

高新区学生人口的增长,是产业发展的结果。在所有学生中,进城务工子女占全区学生总数39%。今年秋季招生,高新区新增学生1756人,其中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达1112人,占新增人口的63%。

高新区是个产业新区,产业的发展催动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尤其是近几年高新区将第三产业作为重要产业发展,推动大量外来人员再次就业创业。

对此,高新区制定文件,划定范围,开通进城务工和企业人员子女入学就读绿色通道,保障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评优奖励、入队入团、升学考试、困难补助及课外教育活动等方面与地方城镇子女享受同等待遇。

2013年,高新区在城区率先实行所有学校均为接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读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就近入学不需缴纳借读费,凡符合就读条件的学生即可享受当地居民子女同等待遇。

此外,高新区结合自身优势,与企业结对成立“启航”、“科技”两个资助基金,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全区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生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9.9%,三类残疾少儿入学率达到100%。

据高新区社会事务办分析,未来几年,高新区学生人数还将持续增长。如四十二中招生范围内有民发天地、江山馨园、长虹名筑、长虹观邸等11个新建小区开始大量入住,三十四中招生范围内有锦绣天池香樟苑、欣欣佳园、国瑞大厦、群利广场、连山鼎府等8个新建小区大量业主入住,二十七中招生范围内有学府佳园、翰林世家、君和香山花园等小区大量业主入住。还有红星美凯龙、复兴商贸城等大批商业综合体的启用,也将推动一大批就业创业人员。

为了解决学生增长带来的入学难问题。高新区与市教育局、规划设计院等部门对高新区2013年—2030年学校布局进行了科学规划,结合当前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到2030年全区共规划普通中小学达78所,其中,完全小学40所,九年制学校16所,十二年制学校1所,单列初中16所,普通高中5所。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徐媛]

标签:教育 均衡 发展 襄阳频道 凤凰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