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楚天都市报
2019-06-01 第期
原标题:大山里的“英子姐姐”通过网络募资助学
14年筹集2000万善款资助贫困生
楚天都市报记者周萍英通讯员周欢英周威
嗓音高亮略带沙哑,楚天都市报记者电话联络“英子姐姐”刘发英数次,尽管每次联系采访时都是周末,可她仍没有空闲接电话。助学,已经成为她生命中无法停歇的事业。
“你看到也会被打动。”现在已是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花坪小学副校长的刘发英踏上助学之路,要追溯到1991年。
那年9月,刘发英主动要求到最偏远最贫瘠的黄柏山乡任教。后来,一起上山的其他几位老师都想办法调走了,她却留了下来。
刘发英告诉记者:“因为家里穷,孩子们经常没钱上学,怎么办呢?当时很多老师都会在开学前后,自己带着钱、提着米到学生家里去发动学生来上学。这在乡下不是新鲜事。”然而,她一个人微薄的工资无法挽回失学的孩子。
2005年,已调任资丘镇白沙坪小学校长的刘发英摸底全校学生的家庭情况,发现全校420名学生中有三分之一因家境困难学业难以为继。也正是那一年,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刘发英接触到了网络。她决定利用网络,来开展助学。于是便在网上注册了一个网名,叫“英子姐姐”。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想要获得素不相识的人的信任,并且希望这些素不相识的人把钱一次又一次资助给另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这个难度可想而知。第一年,英子姐姐仅仅筹集到了800元钱。
她发现,症结在于不信任。她决定信息公开。她在网上公开自己的工作单位、职务、生活照片、联系电话,公开贫困学生信息,还公开资助详细信息,每收到一笔善款都标注清对方的姓名、地址及联系方式,善款惠及贫困学生的详细情况。渐渐地,开始有人尝试通过“英子姐姐”去资助学生。
2010年11月,在网友的帮助下,建起了“英子姐姐”助学网,并成立了一个助学团队,许多志愿者也加入进来提供无偿服务。正如刘发英的期盼,不少受到资助的学生,在成年之后,又加入到了助学项目中。爱心,开始传递。
现在,刘发英有2300多个QQ和微信好友,每天与近300个网友互动。据不完全统计,“英子姐姐”共募集爱心善款2100万元,资助湖北、湖南土家族贫困学生3200名。
刘发英说:“14年的网络助学,虽然曾经受到过质疑、经历过欺骗,但我无怨无悔。因为信义无价,爱者无畏,这条助学之路我将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