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看尽大汉口繁华守一方落寞 眼镜修理铺擦亮心灵窗户


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人参与 评论

前进二路前进巷130号,一把色彩夺目的遮阳伞从灰旧的小巷背景中跳出来。大伞下方,一张“平价眼镜”的纸板招牌缺了3个角,“镜”字只剩下一半。但即使没有招牌,街坊们都知道,这里住着修眼镜的余丑和师傅。

前进二路前进巷130号,一把色彩夺目的遮阳伞从灰旧的小巷背景中跳出来。大伞下方,一张“平价眼镜”的纸板招牌缺了3个角,“镜”字只剩下一半。但即使没有招牌,街坊们都知道,这里住着修眼镜的余丑和师傅。

“眼镜的事,不是小事”

顾客只要站在伞底下,朝着老房子黑漆漆的门栋里,拖长声音喊一声“眼镜”,不一会儿,余师傅便应声走出来,鼻子上架着老花眼镜,他笑眯眯的目光从微微滑落的镜框上方看着来人,伸手迎上来,“我来看看。”

一位老客户来找他换镜片。余师傅用一只塑料桶接了清水,将那台用了20多年的手动磨片机插上电源,用一根导管将清水引入机器,润滑转动的磨片轮,他双手抵着镜片在磨石边缘转动,细密的水珠从机器里迸出,余师傅背上也密密地渗出汗水。

余师傅的抽屉里,放着几张精益、宝岛眼镜店的验光单,“这是别人到那边验了光,过来配眼镜的。”如果家里没有客人需要的样式,余师傅便一一记下,去眼镜批发市场找。

余师傅进货,要看工商、税务、卫生,各个部门的许可证都有的店,才能买,“眼镜的事情,不是个小事。”

“当时眼镜坏了都拿来修”

余丑和师傅是汉川人,今年57岁,从1988年到武汉那天起,修眼镜就是他谋生的活计。在汉川老家时,他是位棉农,要供3个读书的孩子,让他决心跟着修理眼镜的哥哥嫂子来武汉淘金。学成出师后,他特意从老家置办了一个木头柜台,绑在长途客车的顶上运到武汉,又给它装上了4个小轮,推着它游走在汉口的大街小巷中。

经老乡介绍,他的小推车在六渡桥商品市场的大“天棚”里找了块地方,赶上了六渡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最繁盛的时期。六渡桥百货、利济商场、工艺美术大楼……守着这些带有汉口商业兴旺烙印的地标,余师傅的小摊也曾风光无限。“那时候,一个月能挣八百块钱。”那时,眼镜是件高档的物品,价值不菲,昭示着主人的工作性质和社会地位。

“当时眼镜坏了都拿来修,很少有人经常换的。”在“天棚”里一字排开的上十家眼镜修理铺上,技师们都是朋友,哪家没有零件,哪家修不了的,自然介绍到隔壁去。

“你心太善,发不了财”

2000年前后,江汉路商圈兴起,“天棚”撤掉了,十个修理铺也只剩下余师傅一人,他将修理车推到前进街的小巷里,继续埋头修理眼镜。其间,儿子女儿都长大了,做起了服装生意,结婚生子,买房买车。

余师傅的老伴住到儿子家带孙子去了,儿子多次来请,他不愿意,“我走了,谁来修眼镜呢?”儿子说:“你心太善,发不了财。”

余师傅修眼镜确实不挣钱。拧个螺丝,添个鼻托,都不收钱,就算是改镜片,换眼镜框,他也只是说“看着给吧”,不论是3块还是5块,都笑着收下。

余师傅的顾客中,有六渡桥时期的老顾客,从武昌、汉阳、光谷由儿子女儿大老远陪着过来,花上几块钱修一副老花镜的,也有在附近住,在这里修了一辈子眼镜,又带着孩子来配眼镜的。

“我还能做几年,哪天做不动了就不做了,到时估计都没人要修眼镜了吧。”他笑笑地说,“赶上好时候了。”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曹镝]

标签:眼镜 修理铺 汉口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