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襄阳那些难忘的历史记忆与光辉岁月
襄阳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全面、系统、深入研究襄阳历史,回答人们普遍关注的历史问题,襄阳市社科联(社科院)日前举办了以“襄阳,难忘的历史记忆”为主题的隆中论坛,正式发布我市社科界今年研究的十项重点
新中国60年襄阳大事回望
一、襄樊解放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年1月—1956年12月)
○1949年1月10日,随着樊城战役的胜利,襄阳、樊城重新获得解放。本来,1948年7月16日以襄樊战役的胜利为标志,襄樊即宣告解放。但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不久,国民党残余部队又复占襄樊,时间长达数月。1948年12月20日,桐柏军区部队发起樊城战役,至1949年1月10日取得胜利。史称襄樊“二次解放”。
○1949年4月,国民党残余势力分别在光化、宜城、南漳等地策动反革命暴乱,襄阳、宜城、南漳、钟祥4县的7个区12个乡人民政权被颠覆。暴乱很快被平息。
○1949年5月,中共汉南工委改建为中共襄阳地委,下辖襄阳、枣阳、洪山、宜城、光化、南漳、谷城、保康8个县委。汉南指挥部同时改建为襄阳军分区。同年7月,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正式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2日,襄阳地区各界隆重集会,庆祝新中国诞生。
○1949年10月,襄阳军分区派出独立第七团进入保康山区协助剿匪。至1950年1月15日,盘踞在保康的大股土匪被剿灭。
○1949年12月4日至21日,中共襄阳地委召开党的代表大会,贯彻省委关于剿匪反霸、减租减息的有关决议,部署全力开展剿匪反霸和减租减息工作。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建国后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全区开展宣传贯彻《婚姻法》活动,破除旧的婚姻家庭制度和习俗。
○1950年9月至1952年12月,襄阳地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贫苦农民不仅在政治上翻了身,而且在经济上也翻了身。
○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抗美援朝运动在襄阳地区兴起。各界人民通过增产捐献、拥军优属、参军参战等活动,支援志愿军作战,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1950年10月至1953年10月,襄阳地区分三个阶段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对土匪、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和反动会道门组织进行重点打击,清除了一批隐藏的反革命分子,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950年至1953年秋,襄阳地区开展禁烟禁毒运动,取得胜利。
○1951年6月,襄樊市民主改革运动开始。民主改革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行业民主改革,主要是斗争封建恶霸、把头,解除各种帮派势力,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整顿健全各种工人组织。第二步,街道民主改革,主要是打击街道封建恶霸,建立街政委员会。
○1951年12月至1952年10月,襄阳专区直属机关、国营经济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
○1951年,襄阳地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开始建立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2年2月至6月,襄樊市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打击资产阶级违法活动。
○1952年12月,郧阳地区撤销,原郧阳地区所属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均县划归襄阳地区管辖。
○1953年5月,穿越南漳、宜城,长达47.7公里的“百里长渠”竣工通水。
○1953年11月,襄阳专署宣布取缔全部560家私营粮行,对粮食、油料实行统购统销,禁止粮食私营,禁止粮食自由买卖。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襄阳专区开始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4年7月至8月,襄阳地区遭受严重洪水灾害,农田受灾面积138万亩,受灾群众达39万人,其中死亡606人。
○1954年9月,襄阳地区开始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统销,城镇居民用布实行凭票供应。11月,全区城镇居民开始按计划、凭粮票购买粮食。
○1955年3月,襄阳地区农村实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政策,对油脂、油料实行全购、全销,非农业人口和行业用油按计划凭证供应。
○1955年12月,毛泽东主编的《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出版。襄阳地委书记赵修亲手写的调查报告《襄阳县伙牌乡襄郜农业生产合作社关于喂养和使用耕牛的经验》收入该书。毛泽东为该调查报告写了按语。
○1956年1月,襄阳地区所辖15个县、市的工商业在一个月内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1956年3月,襄阳地区所辖襄樊市、随县、光化县、谷城县政协组织成立。
○1956年8月至9月,襄阳专区掀起农业生产合作社扩社升级高潮,共建立高级社8114个,97.32%的农户加入高级社。至此,襄阳地区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和“文革”十年动乱(1957年1月——1976年10月)
○1957年5月至1958年夏,襄阳地区开展整风反右运动。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全区共划右派分子6600多人(包括原郧阳地区6县),严重伤害了一批知识分子和党内外干部。1959年至1964年,全区分批为右派分子摘帽,共摘帽改正4000多人,并予以妥善安置。
○1957年12月,襄阳地委、专署召开地专直机关干部大会,传达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和湖北省党代会精神。襄阳地区的“大跃进”运动由此拉开序幕。
○1958年1月,《人民日报》全文刊登湖北省委关于襄阳地区《依靠群众,排除万难,兴修水利》的报告,并配发了题为《一篇生动的马克思主义的报告》的社论,高度赞扬襄阳地区创造的“西瓜秧式”水利系统建设经验。在此前后,全区兴起了以兴修水利为中心的治水、治山、治土运动,1957年至1960年,共兴建大、中、小型水库46座,改田70万亩。
○1958年8月,襄阳地委将公共食堂推进到普遍推广阶段。至10月底,全区农村共建立公共食堂47000多个,90%以上的农户加入公共食堂。
○1958年,襄阳地区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撤销了所有区、乡政权组织,将之改建为188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1959年12月,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
○1960年冬,按照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襄阳地区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主要措施包括:在农村进行抗灾自救、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反“共产风”、改变以公社和大队为核算单位的体制,下放清理劳动力;在城市精简职工、压缩过快增长的城镇人口、压缩基建战线、压缩城镇粮食供应标准。
○1960年冬,襄阳地区开展“反五风”(命令风、瞎指挥风、共产风、浮夸风、特殊化)运动。
○1962年,国家开始在襄阳地区布点建设三线军工企业。经过多年的改建和调迁,至2002年,驻樊军工企事业单位达25家。
○1963年4月,中共襄阳地委成立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领导小组,在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
○1963年5月至1966年10月,全区农村分批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运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小四清”,即清理账目、清理仓库、清理财务、清理工分;第二阶段为“大四清”,即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清思想。
○1963年6月,襄樊棉织厂被国务院树为全国勤俭办企业“五面红旗”之一,《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对襄樊棉织厂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在此前后,中共湖北省委向全省发出了关于学习襄樊棉织厂的通知;省委书记王任重在《湖北日报》头版发表了题为《一面红旗》的文章,号召全省认真学习襄樊棉织厂勤俭办企业、“寸纱不落地”的艰苦创业精神。
○1965年6月,郧阳地区建制恢复,原划归襄阳地区管辖的郧阳地区6县还归郧阳地区。
○1965年至1968年,为支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襄阳地区接受丹江口库区移民12765户、62824人,分别安置在宜城、襄阳、随县、枣阳、南漳等县和襄樊市郊区。
○1966年1月,穿越襄樊市境的第一条铁路——汉丹铁路竣工通车。
○1966年6月,中共襄阳地委发出关于成立“文化革命小组”的通知,各县陆续成立“文化革命小组”,并派工作队进驻各学校。“文化大革命”运动在襄阳地区全面展开。
○1968年1月,由军队干部、地方干部和群众代表“三结合”的襄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代替地委、专署指挥协调各项工作。
○1968年7月,襄阳地区“革委会”和“支左领导小组”采取措施,制止武斗,收缴武器装备,恢复交通、邮电、通讯,有效地遏制住了全区武斗风。
○1968年10月,“斗、批、改”运动在全区展开,运动的中心环节是清理阶级队伍。
○1968年12月,襄阳地区首批千余名中学生奔赴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拉开了襄阳地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序幕。
○1969年10月至1971年5月,襄阳地区整党建党工作由点到面展开。100个区镇重建了党委,503个公社党委、6635个基层党支部在整顿中恢复,13万党员恢复了组织生活。
○1970年4月,襄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成立。
○1970年4月,连接襄阳、樊城的襄樊汉江大桥竣工通车。
○1970年7月,贯穿襄樊市境的第二条铁路——焦柳铁路建成通车。
○1970年10月,襄阳地区“农业学大寨”运动开始。
○1970年,襄阳地区开展“一打三反” 运动,即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
○1971年3月,襄阳地区召开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传达贯彻中央九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老、中、青”结合的原则选举产生了中共襄阳地区第一届委员会。
○1971年10月,“批林整风”运动在全区展开。
○1972年春,湖北化纤厂在襄阳县太平店镇建成投产。
○1972年,全区工业学大庆运动开始。
○1973年4月,共青团襄阳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和襄阳地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分别选举产生共青团襄阳地区第一届委员会和襄阳地区妇女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
○1973年8月,中共襄阳地委工交政治部、农村政治部、财贸政治部成立,与地区革委会工交办公室、农业办公室、财贸办公室合署办公。
○1973年10月,东起襄樊、西至重庆的襄渝铁路全线贯通。至此,汉丹、焦柳、襄渝3条铁路在襄樊交会,形成铁路枢纽。
○1974年春,襄阳地区“批林批孔”运动开始。
○1974年6月,引丹大渠主体工程竣工通水。大渠全长150多华里,支干渠6条,长达500华里,灌溉光化、襄阳两县北部的220万亩农田。
○1974年, 中共襄樊市委制定优惠政策,从全国各地引进科技人才。至上世纪80年代初,共引进各类科技人才2000多人。
○1975年5月,襄阳地区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襄阳地区贫下中农协会第一届委员会。
○1975年,襄阳地区撤销区建制,将部分小社合并为大社。全区共设公社122个、县辖镇11个、国营农场2个。
○1976年10月,襄阳地区330万军民举行盛大庆祝游行,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的伟大胜利。
三、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和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开创(1976年11月--1991年12月)
○1976年11月至1978年12月,襄阳地区开展“揭批查”运动,深入揭露、批判“四人帮”及其在襄樊的爪牙篡党夺权、祸国殃民的罪行,清查帮派分子。
○1977年冬,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恢复。襄阳地区近2万名青年参加高考,一批有志青年通过高考走进大学校园。
○1978年4月,经中央批准,襄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在武汉大学襄阳分校的基础上重建。
○1978年10月,中共襄阳地委举办理论干部培训班,对深入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进行部署,拉开了全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序幕。
○1978年10月,襄阳地区“革委会”撤销,建立襄阳地区行政公署。
○1978年底,涉及襄阳地区2000多人的干部政治历史复查工作结束,一大批在“文革”中蒙受冤屈的干部得到平反昭雪。
○1979年6月,襄樊市由地辖市升格为省辖市,从襄阳地区分出。11月,随县城关镇从随县划出,成立随州市;老河口镇从光化县划出,成立老河口市。
○1979年12月至1980年3月,襄阳地区开展区别“三小”(把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及其他劳动者从资产阶级工商业者中区别出来)工作,共区别出“三小”人员2889人。
○1979年,襄阳地区农村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2年底,全区99.9%的生产队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年,襄阳地区行署决定,全区下乡的城镇居民,原则上由县、市全部收回并进行安置,下乡城市居民和知青开始大批返城。至1980年底,全区共安置就业人员46000人。
○1979年,根据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襄阳地区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主要内容包括:压缩基建;提高非生产性建设投资比重,提高轻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围绕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对供销、商业流通体制进行改革。
○1979年,襄阳地区全面恢复集贸市场。
○1979年,襄阳地区对6万名已改造成为劳动者的原地主、富农分子及其子女改定成分。
○1980年6月,襄樊市“革委会”决定撤销城市公社,改设街道办事处。全市共设街道办事处4个。
○1980年7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前往丹江口考察水利枢纽工程,途经老河口莫家营车站时作短暂停留,在火车上听取了襄阳地委、行署工作汇报。
○1981年3月至1982年9月,襄阳地区城乡普遍开展“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活动。
○1981年,襄阳轴承厂经国家验收投产。
○1982年9月,中共襄阳地委发出通报,批评南漳县薛坪公社三景管理区对靠种天麻等家庭多种经营致富的三景庄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张相恒点名批判的错误作法。《人民日报》、《湖北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时予以重点报道,为农民致富撑腰壮胆。
○1983年3月,襄樊市友好代表团赴日本犬山市进行友好访问,并与犬山市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
○1983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建立襄樊职业大学。同年秋,襄樊职业大学开始招生。
○1983年8月,国务院批准湖北省省、地、市行政体制改革方案。同意:撤销襄阳地区,将原襄阳地区的襄阳、枣阳、宜城、南漳、保康、谷城6县划归襄樊市管辖;随州、老河口市仍为省辖县级市,由襄樊市代管;撤销随县,并入随州市;撤销光化县,并入老河口市。10月,中共湖北省委讨论通过了地市合并后的襄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班子调整配备方案。同月,省委、省政府批复同意襄樊市市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
○1983年9月,第二汽车制造厂襄樊生产基地开工建设。
○1984年1月,省政府批准襄樊市《关于划分城市行政区域及设立区建制的请示报告》,同意设立樊东区、樊西区、襄城区和郊区。
○1984年1月至10月,襄樊市统一进行撤社建区、乡改革,将原公社改为区,管理区改建为乡,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生产小队改为村民小组。实行了近30年的人民公社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1984年3月,襄樊市计算机外部设备厂研制出全国第一部针型汉字打印机。
○1984年春,襄樊市委、市政府组织制定鄂北岗地综合开发治理方案,开始对鄂北岗地进行综合开发治理。
○1984年6月,中共襄樊市委、襄樊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内容包括: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制;改革企业人事制度;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改革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科技、教育体制等。
○1984年,襄樊市被确定为湖北省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家科技改革试点城市。同年10月,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襄樊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扩大了襄樊市在八个方面的管理权限。
○1984年12月,地市合并后的第一次党代会——中共襄樊市第六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根据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总任务、总目标,确定了襄樊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选举产生了中共襄樊市第六届委员会、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1984年,按照中央“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军品优先、保军转民”的方针,驻樊三线军工企业开始转产民品,并进行调整迁建。为此,襄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驻樊军工企业由“军”转“民”,调迁进城。
○1985年3月至1987年7月,全市7800多个党组织、24.29万名党员分三批进行整党。
○1985年4月,襄樊市取消实行了近30年的粮油统购制度,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并行的“双轨制”,多数农副产品价格彻底放开。
○1985年10月,全市第一个正式投产的中外合资企业——亚太磁带企业有限公司建成投产。
○1985年12月,襄樊电视机厂年产15万台彩电生产线投入批量生产。
○1985年,以襄樊北编组站和襄樊客货运站为中心的襄樊铁路枢纽工程竣工。
○1986年9月,襄樊市政府办颁布《襄樊市实施九年义务制教育规划》,提出到20世纪末在全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987年2月,襄樊市政府同意印发《关于工业企业实行租赁经营的试行办法》,决定在中小型工业企业中试行租赁制。
○1987年9月,襄樊市统一进行撤区并乡。撤并后,全区共设乡52个、镇118个、办事处9个、农林场5个。
○1988年9月, 根据中央、省委部署,全市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治理整顿。主要措施包括:控制物价涨势;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发放;整顿流通领域经济秩序。
○1988年12月,襄樊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1988年底,全市187家预算内工业企业、186户大中型商贸企业和大部分工交集体企业实行承包或租赁经营。
○1989年10月,襄樊刘集机场试飞成功,结束了襄樊市区无机场的历史。
○1989年11月,中共襄樊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襄樊市第七届委员会和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提出了“振兴襄樊、鼎足湖北”的奋斗目标。随后召开的市委七届一次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批准了新一届市纪委领导班子,通过了《中共襄樊市第七届委员会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定》。
○1990年3月至10月,襄樊市组织实施预算内国营企业二轮承包工作,全市314户预算内国营企业签订了二轮承包合同。
○1990年5月,襄樊市隆重举办纪念襄樊建城2800年经贸文化活动。
○1990年10月,襄樊市被国家计委确定为全国第二个军转民试点城市。
○1990年10月,亚洲最大的汽车试验场——二汽汽车试验场在襄樊基地竣工。
○1991年9月至1993年9月,襄樊市区进行大规模的名城建设与保护,包括古城墙修复、襄阳北街修复改造等十大工程、50个项目,共完成建筑面积65.4万平方米,总投资51731万元。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1992年1月--2002年12月)
○1992年1月和11月,湖北省襄樊汽车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别成立。
○1992年2月,襄樊市开始全面推行以企业职工工资浮动制、干部聘任制、职工参与优化劳动组合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破“三铁”改革。
○1992年5月,襄樊汉江长虹大桥建成通车。
○1992年5月,由市歌舞团创作演出的歌舞剧《洪湖的女儿》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戏剧作品奖。
○1992年9月,中法合资生产的神龙富康轿车在东汽襄樊基地下线。
○1992年,襄樊市食用油和粮食购销价格全部放开。
○1993年2月,中法合资30万辆轿车项目——襄樊机加工厂在襄樊汽车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
○1993年7月,中日共同投资建设的石台寺泵站建成,实现干渠全部通水,使襄北、枣北23万亩岗地的灌溉用水和10万人居住区的人畜饮水困难得以缓解。
○1993年10月,襄樊市成功举办‘93中国湖北襄樊隆中诸葛亮文化节,引发全市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引资高潮。
○1993年11月,中共湖北省委五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决定,把湖北省基础较好的襄樊、沙市、宜昌、黄石建成大城市。1993年12月,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向现代化大城市迈进”的号召。两年后的1996年7月,襄樊市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42座大城市之一,成为鄂豫川陕毗邻地区30万平方公里内唯一的大城市。
○1994年4月,汉江最大煤炭专用港口——余家湖港投入运行。
○1994年10月,襄樊市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中部小城镇建设试点地区之一,全市小城镇建设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1994年12月至1995年1月,中国共产党襄樊市第八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七届市委关于《推进改革开放,加速实现小康,为胜利跨入二十一世纪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和市纪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共襄樊市第八届委员会、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市委八届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批准了新一届市纪委领导班子。
○1995年9月,东风汽车公司决定将644种轻型车零部件布点在襄樊生产,在湖北“三分天下有其二”。
○1995年10月,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全市汽车工业“九五”发展目标:力争到2000年全市汽车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1996年5月,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汽车工业的若干意见》,要求抓住东风汽车公司战略东移和实施百万辆汽车工程的大好机遇,尽快把襄樊建成全国知名的汽车工业大市。
○1995年12月,湖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襄樊市市辖区调整变更的通知》,同意:撤销襄樊市襄城区、樊东区、樊西区、市郊区,设立襄城区、樊城区。
○1996年2月,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鱼梁洲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1997年12月,鱼梁洲旅游经济开发区被批准列为省管开发区。
○1996年3月,《襄樊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九五”规划》和《襄樊市精神文明建设“九五”重点工程实施方案》颁布实施。
○1996年10月和1997年1月,湖北金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和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分别在深圳挂牌上市,实现了襄樊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1996年11月,襄樊火电厂开工建设。
○1996年,由枣阳市曲剧团创作演出的新编历史剧《刘秀还乡》,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和全国第四届“五个一工程”奖。
○1997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推进农业产业化暨乡镇企业工作会议,对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进行全面规划部署。
○1997年,襄樊市开始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998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襄阳师专、襄樊职业大学、襄樊教育学院三校合并组建襄樊学院。
○1998年7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实现三年解困的意见》,从融资、再就业、社会保障、财政、税收、土地、经济运行等方面制定了深化国企改革与脱困的具体措施。
○1998年8月,襄樊市部分国有企业开始试行动态股权制改革。
○1998年9月,襄樊市通过省政府吨粮市验收委员会验收,成为全省第一个地市级“吨粮市”。
○1998年10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兼并襄樊钢铁(集团)公司。
○1998年12月,全市住房制度改革与住房建设工作会议宣布,从1998年底起停止任何形式的住房实物分配,从1999年起对新建住房和腾空旧房全部按新的成本价出售。
○1999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到襄樊考察。
○1999年6月,保康县顺利通过省政府“普九”验收。至此,襄樊市提前一年实现“普九”目标,“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
○1999年7月,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99年8月至2000年12月,襄樊市县级以上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分三批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学习教育活动。
○1999年8月,樊城沿江大道改造工程动工。
○1999年11月,襄樊火电厂4台30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全部建成投产。
○1999年12月,襄樊市荣获“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称号。
○1999年12月,中国共产党襄樊市第九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八届市委关于《高举旗帜,开创未来,夺取襄樊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的工作报告和市纪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共襄樊市委第九届委员会和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市委九届一次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批准了新一届市纪委领导班子。
○2000年11月至12月,市委在全市组织开展“把襄樊由兵家必争之地建成商家必争之地”大讨论。
○2000年12月,汉江王甫洲电站全面竣工投产。
○2001年1月至2002年5月,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
○2001年7月,湖北化纤集团与北京泰跃集团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泰跃集团襄樊泰跃投资有限公司收购湖北金环股份有限公司28%的国有法人股。
○2001年9月,“中国·襄樊纳米村”开工建设。
○2001年9月,襄樊市举办“2001中国湖北襄樊诸葛亮文化节暨中西部经贸洽谈会”。
○2001年12月,襄阳县撤销,设立襄阳区,并调整部分行政区划。
○2002年3月,襄樊市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第六批“国家园林城市”。
○2002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到老河口作短暂考察。2004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考察老河口市。
○2002年5月,襄樊启动农村税费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取消乡统筹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涉及农民的政府性集资,取消屠宰税;逐步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改革共同生产费征收使用办法。
○2002年7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动员大会。随后,市政府出台了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2002年9月,襄樊市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襄樊国际诸葛亮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
○2002年9月,东风汽车公司与日本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组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其中一期在襄樊投资人民币33亿元。
○2002年9月至12月,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枣阳市吴店镇境内的全国最大的战国楚墓——九连墩古墓进行发掘,发现大量珍贵文物,被列为2002年中国考古界十大发现之一。
○2002年,襄樊市市、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改革后,市委工作部门内设机构平均精简10%,市政府工作部门内设机构平均精简20%。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2003年1月--2009年9月)
○2003年1月,东风车桥股份有限公司车桥分公司、襄樊东风重型车桥股份有限公司、东风车桥轮毂厂联合成立东风车桥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3月至8月,全国发生大范围非典型性肺炎疫情。襄樊市各级政府和全市人民紧急动员,展开严密防治工作,取得抗击“非典”战役的重大胜利。
○2003年4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动员大会,拉开了以”双退“为核心内容的新一轮国企改革序幕。
○2003年5月至2005年,全市进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至2004年底,全市共精简乡镇(办事处)71个、内设机构272个,精简乡镇(办事处)机关工作人员52.8%、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1%,并且实行了乡镇机构、编制的刚性化、法定化管理。
○2003年8月至9月,汉江上游普降大雨,导致汉江襄樊段水位猛涨,沿江6个县(市)区所辖堤防、河岸发生各类险情47处。全市组织劳力13.8万人及各种物资投入抢险救灾,共安全转移灾民12600多人、畜禽6万余头(只),实现了沿江两岸不溃堤,无一人死亡。
○2003年10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服务东风、加快汽车产业发展动员大会,并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汽车产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支持东风公司发展的意见》,要求全力支持服务东风公司在襄樊的发展。
○2004年8月,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根据省委关于将襄樊市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宏观布局,审议通过了《中共襄樊市委关于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决定》,提出经过5至7年的努力,把襄樊建设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2003年12月,襄樊市境内第一条高速公路——襄十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结束了鄂西北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2004年1月,襄樊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2004年1月,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开展“项目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决定加快建成一批重点项目,引进一批外来项目,激活一批民间资本项目,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推动襄樊经济结构、行政效率和发展环境发生质的改变。
○2004年1月至3月,襄城区欧庙镇发生禽流感疫情。襄樊市、襄城区、欧庙镇三级政府采取果断措施,成功扑灭禽流感疫情。
○2004年4月至7月,襄樊市面向全市公开选拔7名市直单位“一把手”;面向全省公推公选了老河口市市长、樊城区区长推荐人选。
○2004年6月,襄(樊)荆(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2004年8月,襄樊城区遭受24年未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引起襄城南部山洪暴发,南渠决堤。市委、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全力以赴抢险救灾。灾后,襄樊市对南渠进行了整治。
○2004年9月,东风-日产合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天籁”3.5升高档轿车在东风襄樊基地下线,标志着东风襄樊基地已经具备生产国际高档轿车的能力。为迎接“天籁”轿车下线,改善东风襄樊基地环境,襄樊市建成了车城大道及邓城大道。
○2004年10月,襄樊市第一届运动会成功举办,17个代表团的近600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2004年10月,首届“中国魅力城市”评选揭晓,襄樊市荣获“2004年度中国魅力城市”称号,成为湖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2004年11月,武烟集团兼并襄樊卷烟厂。
○2004年12月,在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由襄樊市选送的京剧《襄阳米颠》荣获优秀剧目奖(银奖)第一名。这是襄樊市舞台艺术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重大艺术比赛奖项。
○2004年12月,中国共产党襄樊市第十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九届市委关于《求真务实,加快发展,为把襄樊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和市纪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共襄樊市第十届委员会和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市委十届一次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批准了市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市纪委领导班子。
○2005年2月,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襄樊汽车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组建新的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5年3月,市委下发《关于在市直单位和党员中开展“双联双促”活动的意见》,决定在市直单位和党员中开展“市直单位联系党支部、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促进襄樊和谐发展”活动。
○2005年3月,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与美国德纳公司签订协议,共同投资22亿元组建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
○2005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考察襄樊,就“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调查研究。
○2005年10月,襄樊枣阳籍航天员聂海胜乘“神舟六号”成功遨游太空,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光荣称号。全市兴起学习“航天英雄”聂海胜活动热潮。
○2005年11月,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开工建设。
○2005年12月,市政府与中国瑞联公司签订协议,收回汉江长虹大桥经营权,停止征收汉江一桥、二桥过桥费。
○2005年12月,襄樊市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工作基本结束。全市87.27万户农民签订了二轮承包合同。
○2005年,襄樊市取消全部农业税。
○2005年至2006年,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分三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006年1月,襄樊市顺利通过科技部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谷城县、樊城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
○2006年2月,建国以来襄樊最大的城市综合治理工程——大李沟防洪治理工程开工建设。
○2006年3月,襄樊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是湖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2006年9月,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襄樊市“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提出了“十一五”时期襄樊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2006年10月,湖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在襄樊举行。作为主会场,襄樊市共承办7大类、27个项目的比赛,先后接待全省各地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工作人员及省内外嘉宾1万多人。襄樊代表团取得了历史上最好成绩,共获得金牌192枚、银牌133枚、铜牌119枚。
○2006年12月,著名民营企业新希望集团与保康县签订协议,共同投资35亿元开发保康磷矿。
○2006年,襄樊城区开展“四城”联创工作,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2007年1月,中共襄樊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十届市委关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为建设和谐襄樊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和市纪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共襄樊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和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2007年初,国务院批准襄樊市比照享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保康、南漳两县比照享受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7月,襄樊市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城市。
○2007年3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动员大会,并下发《关于进一步治理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对影响襄樊经济发展环境的违纪行为实行责任追究。
○2007年4月,襄樊市举办纪念诸葛亮出山1800年庆典系列活动。
○2007年7月,襄樊市全面实施农村低保生活保障制度,全市44375户、113096名农民首批纳入低保生活保障范围。
○2007年8月,襄樊市荣获“中部最佳投资魅力城市”称号。
○2007年11月,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在湖北举行。襄樊作为分会场,承办了其中6场“文华奖”精品剧目演出,2台祝贺剧目演出,以及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览。
○2008年4月,湖北深圳工业园在襄樊开工建设。湖北深圳工业园占地8.5平方公里,建设总投资17亿元。
○2008年4月至10月,市委、市政府对工业项目审批流程进行改革,打造“阳光新政”。
○2008年6月,襄樊市有史以来建设投资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城市基础设施——内外环线建设工程开工。
○2008年7月,襄樊城区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灾害。市委、市政府及时组织军民抢险排涝,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取得抗灾救灾胜利。
○2008年12月10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鼓励和扶持全民创业的意见(试行)》,对自主创业人员从资金、政策、贷款、户口、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全面扶持。
○2008年,襄樊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1000家,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2009年3月至8月,全市市县机关等开展了第一批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
○2009年4月,襄樊国际创新产业基地开工建设。
○2009年5月,襄樊汉江三桥开工建设。
○2009年8月,襄樊万达广场项目开工建设。
○2009年9月1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观摩襄南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总结交流示范区建设经验,提出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