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苏富比内地授课 当代艺术不等于曾梵志岳敏君


来源:今晚报

人参与 评论

“目前中国的收藏人士,还主要是超级富豪,但在不久的将来,这一人群会不断扩大。此外,会出现一些小型的、专注于某种特定艺术形式、锁定地方市场的拍卖行。还有一些二三十岁的新富阶层会追求很‘酷’的概念艺术”

“目前中国的收藏人士,还主要是超级富豪,但在不久的将来,这一人群会不断扩大。此外,会出现一些小型的、专注于某种特定艺术形式、锁定地方市场的拍卖行。还有一些二三十岁的新富阶层会追求很‘酷’的概念艺术”

2013年9月初,杭州西子湖畔,波光潋滟,山色空濛。英国老牌艺术品拍卖行苏富比(Sotheby’s)从伦敦“空运”来讲师和工作人员,在这里开讲“中国当代艺术现况”。

这是苏富比首次来到中国内地“开坛授课”。苏富比不但经营艺术品拍卖生意,也是全球最知名的艺术教育机构之一,其旗下的苏富比艺术学院常年在伦敦、纽约和洛杉矶等地开设各种艺术门类的长短期教育课程。

在苏富比的亚洲版图上,目前的中心仍然是香港,不但拍卖在那里举行,艺术学院的亚洲课程也多在香港开班。此次杭州开课,是苏富比艺术学院有史以来第一次直接把课堂搬到中国内地。

这自然与他们对中国市场的预期有关。

随着近年来中国内地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的崛起,在艺术品收藏和对艺术教育的需求方面,将出现一块巨大的市场“处女地”。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伟大的文化传统,艺术品收藏本身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这样的渴望一旦被重新唤醒,将产生巨大的市场波及力,甚至出现人人争相拥有艺术品的情况”,苏富比艺术学院中国当代艺术讲师何凯特(Katie Hill)博士告诉记者。

一个更加耐人寻味的背景是,苏富比的老对手、另一家英国老牌拍卖行佳士得(Christie’s)于今年4月成为首个获得在中国内地拍卖资格的外资拍卖公司,并将于9月底在上海举行“首拍”。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8月获批,艺术品有望像在伦敦、纽约、香港一样公开拍卖。有国际媒体预测,上海借此红利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艺术之都”。

苏富比首次把艺术课堂搬到中国内地的举动,是否也有试水中国市场的深层意图?对此,何凯特博士谨慎表示:“我不是苏富比的发言人,但我个人觉得有往这个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苏富比和佳士得这一对200多年的老对手,看来都已瞄准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具爆发力的艺术品市场,蓄势待发。

“中国当代艺术”不等于曾梵志、岳敏君

翻开“中国当代艺术现况”5天的课程表,会让人略有些惊讶——原来“中国当代艺术”并非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只是曾梵志、岳敏君等近年来作品拍出高价的艺术家及其风格夸张的作品。

课程学员之一、南京经典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赟告诉记者,这次课程最新鲜的体验之一,就是让她学到了西方人对于中国当代艺术与中国人不同的视角。

“中国人眼中的中国当代艺术一般是从1978年以后开始的,但西方人讲授中国当代艺术时,会上溯到‘五四’和新文化[-2.16% 资金研报]运动时期,因为他们觉得这个阶段与此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我感觉西方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更宽泛。”陈赟说。

而像版画这样的传统艺术形式,也进入了苏富比的课程表,并且专门花上一天的时间来讲解。何凯特博士对记者解释说:“中国版画其实已经进入了国际收藏视野,因为版画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且相比油画来说,更易于收藏,价格也便宜很多,更容易为非超级富豪的人士收藏。”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80后”一代中国年轻艺术家及其擅长的新媒体艺术正日益获得国际性的关注和认可。“用新媒体——视频、动画、手机、iPad——展现传统艺术的‘混合媒体’是中国‘80后’一代的艺术新趋势。”何凯特说。

“与伦敦纽约完全不同的体验”

苏富比中国首次开课选址在杭州,也是经过仔细考虑的。一个主要的因素是,此次开课的合作方是位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后者恰逢建院85周年。况且,“选址在本身美如画的西子湖畔,会是一次与在伦敦、纽约完全不同的体验”,何凯特说。

这次课程的学员共19人,大部分为来自新加坡、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地区的华人,其中包括两名来自香港的“90后”艺术爱好者。他们中不少人虽然会说中文,但母语仍然是英文,听中国讲师授课时需要借助同声传译。来自中国内地的学员比例略低,只有3人,另有一部分是对中国当代艺术感兴趣的西方人。

学员之一的澳大利亚籍华人威廉·刘告诉记者,选择这个课程主要是出于个人兴趣,因为从小就喜欢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尤其有兴趣——“第一次在伦敦沙奇美术馆看到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岳敏君的画时,就被强烈吸引”。此外也有一定的商业考量,因为中国当代艺术将是“未来爆炸性增长的市场”。

对于这一次的课程,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课程里解读了不少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背后的中国哲学含义”。

比如中国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教授高世强在讲授“中国文化中的‘隐逸’传统在当代影像创作中的转化”时,进行了这样的“跨文化”比照: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古人在想象中营造出的氛围,追求的是悠闲、稳定、安宁和远离人世间的喧嚣。中国如果出现《指环王》这样的魔幻大片,很有可能会发生在中国山水画的意境里。英国美术史上的田园山水画,追求残破伤感的诗意,与中国山水画在最浅表层次相似,但在最终追求上是不一样的。”

“我在西方也上过一些艺术课,但主要是讲单个作品,较少涉及艺术作品背后的哲学”,威廉说。

中国“人人皆艺术”的时代即将到来?

在多年研究中国当代艺术、讲一口流利中文的何凯特眼中,目前的中国正处在一个“人人皆艺术”时代的入口处。

“目前中国的收藏人士,还主要是超级富豪,但在不久的将来,这一人群会不断扩大。此外,会出现一些小型的、专注于某种特定艺术形式、锁定地方市场的拍卖行。还有一些二三十岁的新富阶层会追求很‘酷’的概念艺术。”

记者问,这听起来像是美国、欧洲和香港的情景,会很快在中国内地发生吗?

何凯特认为,这个现象还没有大规模出现,但已经开始发生,“艺术收藏市场上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富裕人士会开始追逐艺术品这样的‘身份象征’,会希望家里有名家的艺术作品。”为此,何凯特表示,苏富比艺术学院“希望以后每年都来中国讲课,并且聚焦不同的主题”。

“当代艺术在中国只发展了30多年,还是个‘孩子’——不成熟但非常有生命力,具有更强的当下冲击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代艺术代表了整个社会的青春期,因此也具有更大的艺术含金量。”陈赟说。

何凯特对记者说:中国当代艺术是当今国际艺术界中非常活跃、也是最重要的门类之一,包括了非常多的艺术种类。

她说,我们这一次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不同背景的业界人士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在过去20~30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一个历史性的了解。

国际收藏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趣,在金融危机之前就已经非常浓厚,危机过后更是迅速增强。

另一个重要的变化趋势是,“中国当代艺术”虽然现代,却正在回归传统。所谓“经典的中国现代艺术”,不但是中国收藏界感兴趣的东西,也是国际收藏界的新兴潮流——可以说,在这一点上,中国引导了世界收藏界的潮流。

她说:中国当代艺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起国际收藏界关注之后,形成了一股收藏热潮,中间自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但她更想强调的是,发展到如今,“中国当代艺术”已远不止是油画和雕塑,而分化成了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传统艺术形式受到更多的重视,也并非是“充满泡沫”那么简单。

此外,中国收藏家正在大量进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这使得中国当代艺术不仅仅是通过西方的视角来评判,而且市场规模也大大增加。

包括中国内地、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在内的东亚艺术品市场将大大扩容,更加自成一体,成为国际收藏界的重要一极,东亚的区域特色会更加鲜明。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杨舒鸿吉]

标签:凤凰湖北 当代 苏富比 梵志岳敏君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