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人们为什么要祈福? 原因全面解析


来源:凤凰湖北综合

人参与 评论

一、祈福是人类社会最原始最普遍的精神活动 人类的伟大,不仅在于不断能动地改造自然,更体现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创造着超乎自然的精神活动,正是基于这两点,人类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在人类创造文化过程中,祈福是

二、从民间信仰到国家信仰

我国的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鲜明地反映了我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认为,民间信仰是民众对待自然社会的一种精神态度,民间信仰对象广泛,大体可分为祖先信仰、神祗信仰与鬼灵信仰等。所有的民间信仰从根源上看都是维护人们生命的正常过程,以祈福求瑞与消灾避祸。尽管具体的表述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祈福文化作为泰山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可谓源远流长。

齐鲁大地的山水文化从古代就与祈福、祝福结下了不解之缘。泰山由于地处东方的特殊位置和拔地通天的气势,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国家福祉的寄托,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始终贯穿整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万景仰的神山、圣山,是世界上任何一座大山都不能相提并论的。自始祖黄帝以来,先后经过了太阳崇拜、东方崇拜、生殖崇拜、大山崇拜,乃至泰山神崇拜的嬗变,这种崇拜就是祈福的重具体表现形式。

民间信仰一般是指对自然神和职业神的崇拜。自然神是民间最为广泛的信仰。所谓自然神,指的是自然现象被人格化之后升格为神。在我国民间信仰中有许多自然神,昊天金阙、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等是比较有影响的几个自然神。道教的最高神本来是元始天尊,但在民间信仰中玉皇大帝的地位远超过了元始天尊,成为统辖天下众神的至上神,以致使原有的道教最高天神逐渐都退居玉皇大帝臣下。  

东岳大帝作为泰山之神,是道教中的重要山神。但后来东岳神却被视为冥司之主,泰山也成了治鬼之府。秦汉以前,中国没有天堂地狱的概念,只有赴黄泉的说法。汉代以来,人们认为人死后魂归泰山,泰山因而成了治鬼之府。东岳大帝也成了主管幽冥十八层地狱及世人生死贵贱的幽冥之王。唐宋之后,东岳大帝和佛教的地狱以及道教的阴曹地府,再加上民间传说,形成了中国民间信仰中的阴间地狱。这就是民间对东岳大帝信仰和崇拜的主要原因。自古以来,泰山就是历代帝王封禅之所,平民百姓膜拜之处,成为儒释道三教交汇之地,更渲染了泰山浓厚宗教信仰的文化底蕴。但后来,泰山女神(民间习称泰山奶奶、泰山老母等)与东岳大帝一并成为众多泰山神中影响最大的两大神祗。两汉以来,东岳大帝成为泰山的正统尊神,成为阴间鬼魂的最高主宰。自明清之后,碧霞元君信仰的兴起,泰山女神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东岳大帝等男性神,并走出泰山,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民间信仰的“最高女皇”。所谓登泰山、保平安,实际上是在山上祭拜泰山女神,祈求福佑,并渐成泰山一带民间千百年来的习俗。济南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代洪亮认为,碧霞元君信仰是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产生于女神兴起的宋代,明初开始经历了一个民间化、世俗化的过程;明中期以来,碧霞元君信仰在山东地区逐渐普及,泰山可以说是整个华北碧霞元君信仰的神圣中心。

对泰山的崇拜与祈福由民间信仰推崇至国家信仰的重要标志是封禅。

封禅泰山,是泰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它体现的是泰山宗教信仰的官方意识形态,也就是国家信仰。泰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和国家福祉的寄托,除了被历代帝王和民间视为江山稳固、国家昌盛、天下太平的象征,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祈福。汤贵仁先生认为,“皇帝到泰山封禅也是一种祈福,只是他祈福的内容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罢了。”帝王在岱顶设坛祈祭上天谓之“封”,在泰山下的小山筑坛祈祭大地谓之“禅”。《史记·封禅书》载,自“五帝时代”始,先后有72家帝王到泰山封禅。自始皇以来,有史可查的先后有12位皇帝21次亲自登临。《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来泰山封禅,时任洛阳太史令的司马迁之父司马炎,因故没有参加,恼愤成病,临终前哭着对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郭沫若先生对此评价,“可见(封禅)这件事在当时封建统治阶级中引起何等强烈反响。从此,儒家思想在封建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日益起着重要作用。”汉武帝当时封禅是采信的儒家主张,通过郭沫若的评价可以看出,封禅已经成为国家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融入了浓厚的政治色彩,不但正式成为国家信仰,还深深烙印在当朝官员的心中。

与崇拜东岳大帝和泰山女神的同时,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从西汉开始,人们有了一个具象的崇拜,那就是将泰山石敢当的石碣或石人立于墙根、街巷、桥头、要冲,以保平安、吉祥,达到祈福的目的。但对灵石的崇拜在经历了萌发、变异、兴盛之后,到唐朝,石敢当习俗与泰山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借助泰山的神威,加重了分量,并逐渐被人格化,用它来镇鬼驱邪、去除疾病、防止家财损失、制止饥荒发生、保佑宅主升官、平息家庭纠纷等。明末清初,石敢当习俗进入兴盛时期,与各地的民间信仰相结合,传播区域不断扩大。通过祈福,实现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对泰山石敢当习俗的信仰,以泰安地区为中心不仅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还蔓延到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日本、泰国、马来西亚乃至全球的诸多国家中,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随处可见“泰山石敢当”的石刻,立于房前屋后或者商铺庙宇。石敢当石碑,是民间信仰对文化价值的深层次认识。“这一民俗事象,在今天依然延续,说明民众从古至今渴求平安、吉祥、祈福的美好愿望是一致的,它能陶冶人们的心灵、情操,带来思想、精神和伦理道德上的净化,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大有益处。”

一如秦代以来,把对泰山的崇拜、祈福上升为国家信仰,这一民间信仰也受到同样的礼遇。众所周知,“泰山石敢当”所蕴涵的“吉祥、平安、祈福”之意,承载着华人的共同心理,上升为国家信仰的明显标志就是“履而泰,然后安” (语出《周易》,即泰山安则天下皆安或曰国泰民安)。不仅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人民大会堂基石都特意选用了泰山石,连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舍的奠基石也来自泰山。

泰山石敢当信仰,专家们认为,“石敢当信仰范围具有广泛性,从北方到南方,从汉族地区到少数民族地区,从大陆到台湾,从国内到国外,成为中华民族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在各地的传播中,它与地方文化和地方宗教相结合,使石敢当在各地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同时具国际性特征,它跨洋过海传到国外,至今日本、韩国、马来西南、菲律宾、印度地区和海外华裔居住地都有这个信仰,透出中华民族文化的亲和力和适应性。”

就这样,通过官方信仰和民间信仰的相互融合,巩固了泰山神山、圣山的崇高地位,加重了泰山历史文化的厚重意蕴,也形成了独特的泰山祈福文化,成为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余婷]

标签:祈福 人们 民间信仰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