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辛亥革命的写作成为湖北文学发展的增长点


来源:凤凰网湖北频道综合

人参与 评论

湖北是辛亥革命的故乡。多年来,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已经硕果累累,而关于辛亥革命的文学作品则似乎不多。今年是辛亥革命的百年纪念,使我想起了读过的湖北作家关于辛亥革命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早就发

湖北是辛亥革命的故乡。多年来,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已经硕果累累,而关于辛亥革命的文学作品则似乎不多。今年是辛亥革命的百年纪念,使我想起了读过的湖北作家关于辛亥革命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早就发表过,并非专门为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而作。也正因为这样,这些作品才显得分外难能可贵。

牛维佳的系列小说《十八星旗,高高的》和《武汉首义家》聚焦于当时的服装店,通过辛亥革命以后人们因为时代的巨变而匆匆换装的故事,写出了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深刻同时又令人啼笑皆非的变化:一方面是“已经有人找旗人滋事了……城里的满人携家带口东躲西藏,有的阖家服鸩自杀,一片凄风苦雨”,这当然是剧烈社会动荡中常见的人生悲剧,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另一方面则是武昌城“一忽儿变成了大戏台”,人们因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汉服而只好翻出戏装胡乱穿,这样岂不把紧张的革命化作了闹剧?还有,革命使得谦泰衣帽庄这样与时俱进的店铺生意兴隆,这一笔写出了革命与生意之间十分奇特的微妙联系新的政治力量的崛起会给某些商家和行业带来暴利。此外,谦泰衣帽庄的二掌柜洪山恩在危急中救下旗人伙计一家,是义举;又在乱世中长了见识,在战火中鼓起了豪情,最终奔赴了抗击清军的战场,迅速完成了从商人到战士的转变,则是奇迹了。这样,作家时而写得肃杀,时而写得热闹,就将辛亥革命写出了五味俱全的本色。而革命其实正与日常生活一样,是充满了血腥味也富有狂欢性的。《十八星旗,高高的》革命以后,产生了新的政治危机。洪山恩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并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遭遇了劲敌的打压,而在那打压的后面甚至好像隐隐可见政治的阴谋(因为“武汉首义家”那样密谋过“二次革命”的老兵令黎元洪头疼,他可能要打压“首义家”)。尽管洪山恩为摆脱困境,甚至不惜借用洋人大厨冒充洋人官员,试图绝地反击,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这样就又将正剧与喜剧联系在了一起),但到头来还是碰壁了。故事结局交代那场残酷的竞争与打压原来竟是革命党人麻痹黎元洪的“苦肉计”,再次写出了商界与政界的复杂关系,同时也写出了洪山恩那样的“平民商人”怎么也斗不过“官商”的严酷,还写出了世事难测的玄机,读来也是五味俱全、耐人寻思的。《武汉首义家》因为作家熟悉那一页历史,写起乱世中的种种世相,写起当年往事的种种细节来,都显得游刃有余。由此可见牛维佳打量历史的独到眼光、重新发现历史的不凡功力。

余启新发表于《芳草》2002年第1期上的中篇小说《胭脂巷轶事》也别具一格:小说描写了研究辛亥革命史的“极右分子”何雪在逆境中仍然引导中学生悄悄帮助辛亥革命志士遗孀的故事,写出了民间的历史责任感(民间有许多自觉守护历史古迹、坚持探究历史奥秘的有心人)。同时,小说也通过那位革命遗孀的回忆,成功再现了辛亥革命历史的复杂性:先烈们造炸弹,既英勇无畏,也富有童心;为了筹措革命经费,他们也干过偷金菩萨、盗亲友首饰这样“近乎儿戏”的事情。正是这些对于历史细节的生动描绘,写出了历史的复杂、革命的人间烟火气息。小说中关于革命党人因为意见分歧而用冷枪处决同志的描写,虽然只是一笔带过,也写出了革命的残酷与无奈。

上述三部小说透过历史的云烟,努力发掘、还原革命与日常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写出革命事业与人生困境的彼此纠结,写出革命者的人情味,从而启人思考:历史常常比我们从教科书里读到的要丰富得多、生动得多。历史充满偶然与机遇,历史也充满喜剧与悲剧。

最近,望见蓉的长篇小说《铁血首义路》也出版了。小说以武昌起义酝酿、发展、爆发的史实为背景,通过租界巡捕房翻译曹玉林与巡捕刘银根两个家庭的恩怨情仇与悲欢离合,写出了铁血历史与人间柔情的相辅相成,体现出一位女作家对于历史的特别关注与开拓爱情题材写作新空间的可贵努力。《铁血首义路》在写出政治风云与日常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方面,与牛维佳的《十八星旗,高高的》、《武汉首义家》和余启新的《胭脂巷轶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应该特别注意罗时汉的长篇纪实《城市英雄》,这是专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而写的用力之作。此书写得大气磅礴:前两章写武汉的历史,也写出了辛亥革命前动荡的政治风云。接下来四章记录了革命党人为革命所作的组织准备与舆论准备。从第八章才正式进入对辛亥革命历史的描画从众说纷纭谁打响了第一枪写出了历史的偶然与混沌,从对于普通士兵、下级军官在历史紧要关头发挥了伟大作用的钩沉再次验证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从各派政治力量的紧急互动写出了历史的风云变幻……看得出来,为了还原历史的复杂性,作者花了大气力,查阅了无数史料,考订了许多史实,才使这部史书显得厚重、气势恢弘。我一直觉得,湖北缺少全景式描绘湖北历史文化的纪实之作(而江西就有胡平反思江西千年历史风云的《千年沉重》,湖南也有韩作荣描绘长沙历史风物的长篇纪实《城市与人》等等),《城市英雄》的问世填补了这一空白。

就这样,关于辛亥革命的写作渐渐成为湖北文学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胡晗]

标签:辛亥革命 湖北 文学 凤凰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