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别山到中南海的“布衣将军”刘华清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1年7月27日报道在外地出差,晚上照常收看央视“新闻联播”: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逝世。节目开头的预告,给记者心底一个冷颤。 刘华清,这位出身放牛娃的“布衣将军”,13岁投身革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1年7月27日报道
刘华清,这位出身放牛娃的“布衣将军”,13岁投身革命,14岁参加红军,历经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要职,后成为军委副主席。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军歌的歌词改编就有刘华清的功劳。自22岁那年起,他和邓小平就有了“一份长达近60年的革命情谊”,而且是“小平同志一直在关注我的成长”。在海军司令员岗位离任前,刘华清进了中央顾问委员会,“本以为此生事业到此告一段落,却出乎意料走进了军委机关……”
纷飞的思绪让记者回到了9年前那次专访的情景:2002年7月3日上午10时整,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如约步入中央军委办公厅所在的办公室。他拄着拐杖,带着微笑,迎面缓缓走过来,同我们一一握手。满头银发尤为的惹眼,白衬衣衬着青色的领带,外表与着装似乎没什么特别之处,一下子拉近了与记者的心距;虽再说不上神采奕奕,但挺拔的身材仿佛让人看到当年将军挥师鏖战的英姿,脸上写满和蔼与笑容。
孤军北上,转战万里,勇当长征急先锋
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之后,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刘华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退下来时,刘华清已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出了整整70年的心血。
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孤军远征10个月,艰苦转战万余里,先期到达陕北,为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会师陕北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别具特色的光辉篇章。作为原红二十五军老战士的刘华清上将,在接受采访时在回顾了红二十五军长征的有关情况时,给了这段历史一些重要的补遗。“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约3000名指战员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了长征。长征出发前,在光山县东南的扶山寨打了一仗”,毙伤俘敌约4000余人,使尾追之敌再也不敢跟踪追击了,为召开会议研究讨论红二十五军的长征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之前,部队各级党组织向全体指战员讲形势,讲任务,进行了深入的政治动员。当时提出的口号叫‘打远游击’、‘创建新苏区’。当时我在军政治部任组织科长,这是长征出发前整编决定的。长征出发时的《宣言》是我亲自刻印的。同时还刻印了其他一些传单、张贴布告,书写标语等,对战士进行宣传动员”。
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延川县后,刘华清在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程坦的主导下,一起将毛泽东为红军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改编成歌词,填入了流行于鄂豫皖根据地的一首歌曲的曲调之中。这首军歌从红军时代一直唱到了今天,唱遍了全国。连毛泽东也十分喜欢这首歌,说过不仅要唱,还要讲解,还要按照去做。
红二十五军在西进北上过程中,途经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部队每到一地,都要调查了解社会情况,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坚决保护群众利益,赢得了沿途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1935年8月中旬,我军进入静宁县以北的单家集和兴隆镇等地。这里是回民聚居的地区,军政委吴焕先及时对全体指战员进行群众纪律和民族政策教育,专门规定了‘三大禁令’和‘四项注意’:禁止部队驻扎清真寺,禁止毁坏回族的经典文字,禁止在回民地区吃大荤;注意遵守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注意使用回民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青年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他让我用毛笔把‘三大禁令’和‘四项注意’写成大标语,贴到街上。他还亲自到清真寺拜访,召集阿訇和当地知名人士座谈,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的政策纪律。部队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助民劳动,切实做到了秋毫无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红二十五军会师后,毛泽东提起这段往事时,夸奖了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所做的群众工作,说红二十五军政策水平很高,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
1936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抵达延川县永坪镇,与刘志丹等领导的陕甘红军胜利会师。至此,红二十五军孤军北上,历时10个月,转战万余里,成为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红二十五军和陕甘红军会师后,为统一指挥作战,两支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10月19日,党中央率陕甘支队(即中央红军主力)抵达陕北,11月初在甘泉地区与红十五军团会师。会师后,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序列。1936年10月,红十五军团随同西征红军攻克西北重镇会宁城。不久,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并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三大红军主力会师的联欢会。“这是我参加的第三次红军大会师,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红军会师。虽然时光已过去66年了,但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那欢腾雀跃的场面,那团结胜利的气氛,至今仍常常浮现在我的脑际,历历在目”。
关心部下,爱民爱兵,好一个“布衣首长”
刘华清在河北打游击时,身边有个警卫员,他家里十分困难。“抗战胜利了,我说,你回家吧,打败日本鬼子都要回家了。回去照顾你的父母,你找个老婆结个婚,种地,安居乐业”。十年后,刘华清曾专门派人看望这位警卫员,得知他娶了老婆有了孩子,还有几亩地,日子过得非常好,组成了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刘华清尤为欣慰。
20世纪70年代,刘华清的一个秘书,上海人,他的父母亲年事已高,自己家里也没人照顾。“一个儿子给我当秘书,一个女儿(他的妹妹)出嫁了。家里有困难,没人照顾,我建议他安心转业到上海”。于是,这位跟随自己多年的秘书,因为个人的特长到地方成为一家杂志的编辑,工作很得力。“其实,我舍不得离开他,他也舍不得离开我,我们是忍痛割爱呀。高兴的是,他在家乡干得不错,他的父母也很高兴”。一次,刘华清在上海考察,抽暇专门到这位昔日秘书的家看望他的父母。他的父母亲极为喜悦,说,“首长,非常感谢,感谢您的关心,儿子的工作安排得好。”刘华清却出人意料地这样应答,“我还得感谢您哩,您为国家养育了一个好孩子”。2000年5月,老将军到上海检查身体,不见这位跟自己多年的秘书来看望,不免惊诧——每次来上海他都来看望,这次没来,怎么了?一打听,他因病住院了。于是,刘华清在详细问了病情后,由于自己也抽不出时间到另一家医院看望,就让工作人员把自己个人带的钱送上4000元,以解治病之需。
中国有句俗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起工作时间长了,自然有了感情,这种感情是建立在信任、尊重、原则的基础上的。“警卫员、秘书、炊事员、司机、保健医生,我希望他们要好好学习,增长知识,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法制,不违纪,不犯法,现在市场经济,千万不能走弯路。他们风华正茂,不可能对一切问题的认识都那么正确,他们需要教育,需要帮助,需要鼓励,需要信任,需要我们不断地给予指导。我们既是上下级的关系,又是平等的同志关系,我有什么理由打人、骂人、吼人”。每每得悉过去身边的工作人员在地方干得不错,刘华清有的是说不出的高兴,他们还经常来信,来电话。有时他们来北京看看自己的首长,“我们感情非常好,我也希望他们成长、提高、发展。要干得好,学得好,为人民多做好事与实事”。
刘华清在中央领导岗位工作时,曾多次受中央委托,代表党中央参加地方一些纪念庆祝活动,也曾多次到各地考察工作。每次,刘华清都注意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生活疾苦,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不少轶事在地方传为佳话。
“正月里来是新春,赶着猪羊出了门,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亲人八路军……”1993年1月,刘华清到延安参加纪念双拥活动五十周年。在毛泽东发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旧址前听到《拥军秧歌》,老将军是那样的亲切与耳熟,当年战场上,老百姓慰问八路军的情景又重新眼前。激动之中,刘华清情不自禁地走进人群,和当地群众一起扭起秧歌来。他的舞步虽较为缓慢,但心里却年轻,歌声、笑声、掌声交织回响在杨家岭上空。在枣园,刘华清专门走访了当年的老红军、老游击队员,回忆战争年代的光荣历史,了解他们现在的生活情况。听说被称为“延河畔上不老松”、“国防教育热心人”的老红军张文清家中有困难时,当即嘱咐军分区的同志一定要想方设法帮他解决生活现状。
刘华清主持军委工作期间,尽管工作很忙,会议很多,但只要有时间,就下部队了解情况,听取基层官兵的意见。每到部队调研,刘华清总是设法争取多安排点时间下连队看看,多到基层走走。1996年4月的一天上午,他走进某部八连三班宿舍,战士们正在学习。他随机问了几个战士的姓名、籍贯、入伍时间及工作学习情况,大家回答得很爽快,他也很满意。进而,他又临时动议到炊事班看看。炊事班正在准备午餐,菜板上放着中午准备吃的土豆、青椒、猪肉。刘华清于是细问了几样蔬菜、肉类的价格,并掐着指头算起账来。从战士的伙食标准、主副食的价格、农副业生产的补贴,到全连每月的消费总量、每人每天的平均数,他了解得清清楚楚,认为司务长讲得实在没水份,令人信服。在场的干部无不为首长如此关心连队伙食管理的情景所感动。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