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从大别山到中南海的“布衣将军”刘华清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参与 评论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1年7月27日报道在外地出差,晚上照常收看央视“新闻联播”: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逝世。节目开头的预告,给记者心底一个冷颤。 刘华清,这位出身放牛娃的“布衣将军”,13岁投身革

在刘华清办公室东北角,一座比例为1:35的长征二号LM-2E航天模型十分抢眼,足见我们首长于航天的难解情怀。这个航天器也似乎诠释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有一回,正待发射的导弹弹体被身边的一个普通技术人员及时发现焊接部位有一些焊溜与咬边。由于特殊金属材料、特殊物体的焊接,这些部位的焊接要求十分苛刻,在这紧迫的攻坚任务前,一时没人敢应接。良久之后,只见这位技工头戴焊罩、手持焊枪稳稳走过去,来到巨大弹体旁细细观察焊接部位,当即他娴熟地操起焊枪,对弹体进行整形焊接。一道刺眼焊光划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所有人齐刷刷地射向一道道刺眼飞逝的焊光,直到焊光突然停了,大家仍然盯着焊光消失的地方。经验收,焊接部位一次点焊成功,不但已焊透、焊牢,没有丝毫的气孔与夹碴,而且很美观。“啊,焊接成功了!”刘华清不由得喊了一声,惊醒的人们一下子涌到焊接的导弹旁。“同志,你立了大功,为国家挽回了数千万元的损失。”刘华清上前紧紧握住这位工人师傅沾满油腻的双手,连说感谢。从此,这位共和国的将军与一位普通的工人师傅交上了朋友。前几年,这位老师傅不幸去世,刘华清得讯后亲赴这位普通人的追悼会……

关注老区,支持建设,梦牵家乡大别山

言及家乡,这位大别山之子把思绪带到了儿时。刘华清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花桥乡刘家院子(今大悟吕王镇刘垸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3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5岁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家乡,他曾任黄安县二程区刘家院子村共青团支部书记、少共二程区委组织委员、区委书记兼少先队总队长、黄安中心县委书记,鄂东游击总司令部科长等职,家乡的山山水水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记。从他少年时期投身革命,驰骋沙场,回家的路虽离他很远很远,但他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也走不出家乡的“情圈”。他最遗憾的是自参加革命后,再也没同自己的母亲见上一面,于是他第一次回故里时只得用中国人最传统的礼节——上坟祭奠,表达个人的情愫。

1989年2月中旬,巍巍大悟山寒气袭人,滠水河面还浮着薄冰。“将军回来了!”“老将军从北京回来了!”这年2月11日,刘华清回到大悟县吕王镇刘垸村时,这个只有一百多户人家的小山村沸腾起来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纷纷涌上村头。老大娘、老大爷都含着泪花说:“好不容易盼回来,一定要多住上几天!”刘华清不停地挥动着双臂,大声喊着:“乡亲们好!我回来看望你们啦!”这个老汉要把将军拉到自己家里去坐坐,那个大娘端来了花生、瓜子……在儿童时代同刘华清一起读过书、放过牛,后来又一起扛过红缨枪的刘宏顺显得格外兴奋,拍着刘华清的肩膀直嚷着:“你在北京那么忙,哪有时间回穷山沟?”刘华清拉着他的手,风趣地说:“就是千忙万忙,也忘不了大悟山!”

在离开家乡70多个春秋里,屈指算来,他只回了4次家乡,而且由于工作的缘由每一次又是那样的短暂。然而,这位从大别山冲走出来的将军对家乡有着深深的感念,因为那是一方生命的热土,因为那里是养育他成长的山川。看到家乡还较为困难,发展较为迟缓,老将军心底里有说不出的情感。吕王镇中学校长曾请首长题写校名,刘华清很高兴:“吕王是个老苏区,反动派杀了好多人,内部肃反也杀了不少的人,把老百姓都杀怕了。解放后,怕读书,怕参加工作,所以这里很落后,跟外地差距很大。治穷,先必治愚;扶贫,必先扶科技。”关于校名的表述,开始还讨论了一番,镇长说写“大悟县吕王镇吕王中学”,县人大主任说:“就写‘吕王中学’,这样管得长远一些。”刘华清赞同后者的意见,兴致勃勃地挥笔写下了“禹王中学”4个大字。吕王镇由吕王城得名,吕王城解放前叫禹王城。把“吕”写成“禹”,足见将军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地一名均记忆犹新。其书,本来遒劲豪迈,饶有气势,但他却谦虚地说:“写得不好,你们看不中的,到北京再好好写一幅。”回到北京后,刘华清还真的另写了3幅校名。在书写时,认为繁体“学”字不好写,还特地翻了字典。

家乡要修一条马路、建水电站、修水库,投资不够,每每找他,他从不认为是给自己添麻烦,总是非常支持,乐于相助,为家乡、为老区的建设出谋划策。而后,看到家乡在改革开放中的新变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刘华清打心眼里高兴。大悟县国防教育中心需要一架退役飞机和一辆退役坦克,他在任时签字“请总参装备部在淘汰的装备中解决”。当一辆退役坦克在解放军的护送下开进大悟时,群众奔走相告:解放军送坦克来了!前几年,修京珠高速公路,地方为考虑经济发展,很企望高速路经过大悟,以带动老区经济发展。这想法,刘华清认为十分得理,也符合国家有关扶助老区发展的政策,于是立马向国家交通部反映此情况。很快,通过了新规划的方案。

2002年春,大悟县委书记来京看望刘老时,很感激家乡山旮旯里走出来的老革命为家乡、为老区的发展出了力。呷了几口家乡人送来的茶,轻轻咳嗽了两声,他说:“我没有忘记家乡,家乡人也没忘记我,家乡这些年来看我的可多了。”刘华清每逢从报刊、电视上看到家乡的新变化、新发展与新成就,兴奋之情总是溢于言表。晚年,关注家乡发展的他经常收到家乡人的来信,接待家乡人的来访。

戎马一生,纵横驰骋的刘华清对生活、战斗过的每一个地方同样充满了眷恋,他视自己战斗过、工作过、生活过的革命老区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晚年,刘华清不忘到革命老区走一走、看一看。他忘不了在那些艰苦的岁月,是革命老区人民用满腔的心血,支援了革命战争,养育了人民军队。

1995年8月,刘华清来到阔别多年的山西。作为一个曾经在太行山战斗过、工作过的老兵,他同样忘不了老区人民,对他们表示慰问。“百闻不如一见,山西的今天和过去根本不一样了,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大同市城关乡永宁村,刘华清看到农民盖起的新砖房鳞次栉比,感慨万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老区农村生产、生活开始了新变化。”在同村委会主任、退伍军人马守诚攀谈时,他语重心长地说:“你退伍不褪色,发扬了解放军的好传统。要多为群众办实事,带领群众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

2002年6月中旬,陕西佛坪遭受了严重的水灾,听到报道牵动了刘华清的心,“那是1935年我们红二十五军开辟的根据地,几十年我经常想到老苏区人民,这些老苏区也是我的故土”。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特大洪涝灾害,刘华清尽自己所能,为家乡湖北武汉市捐款1万元。“能为老百姓做的毕竟有限,但只要我心里装着老区与家乡,经常想到百姓,能尽微薄之力,我也心安了”。

三次“意外”解码真相,难释“小平情怀”

在海军司令员岗位离任前,刘华清进了中央顾问委员会,“本以为此生事业到此告一段落,却出乎意料走进了军委机关”。以后,刘华清又“继续被委以更多重任”,直至担任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等要职。这个“农民的儿子”、“大别山区的放牛娃”说自己在仕途中有3次“意外”。

第一次让他“意外”的,是任命他为军委副秘书长。1987年11月18日上午,时任海军司令员的刘华清被召到邓小平家里开会。会议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主持。邓小平的第一句话,就是指着刘华清和洪学智,他问杨尚昆等人:“他们两个人的命令下了没有?”杨尚昆说:“下了,都已经签了。”邓小平又问:“老帅们看了没有?”杨尚昆说,正在几个老帅那里传阅。接着,杨尚昆便对刘华清和洪学智说:“军委决定,调你们两个来,担任军委副秘书长。”对于这一重大人事变动,刘华清回忆说:“听到这个消息,我大为意外。”

11月21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兼任军委秘书长;洪学智、刘华清任军委副秘书长。”这一年,刘华清71岁。

第二次让刘华清意外的,还是对他的工作安排。1989年11月6日至9日,刘华清作为中顾委委员列席中共中央十三届五中全会。刘华清回忆说:“会议进入人事酝酿阶段时,涉及我的工作安排,让我很意外。”刘华清说,那天会上印发了邓小平9月4日上午与江泽民、李鹏、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杨尚昆、万里的谈话要点材料。这份“要点”中谈到:邓小平主动提出,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提名江泽民任军委主席,杨尚昆兼副主席,刘华清任副主席,杨白冰任秘书长。回忆时,刘华清描述了自己当时的反应:“我吃惊了:小平同志提名我当军委副主席!我感到自己能力难以胜任。于是,给小平同志办公室打电话,请他们向邓主席报告:还是选别人好。但是邓办的同志告诉我:‘邓主席已经定了,不会改变。’我不再坚持了。”

第三次“意外”,是他在1992年10月的中共中央十四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华清回忆说:“我被选进中央政治局常委,这是没有想到的事情。”在这次全会上,刘华清再次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据刘华清回忆,1992年10月6日,邓小平曾经给中央政治局写过一封信,谈到了对中央军委人事安排的意见:“今后主要由刘华清、张震两位同志在江泽民同志领导下主管军委的日常工作。将来挑选接班人的工作,需要熟悉军队的人来承担责任。”邓小平特别交代,“军队要保持团结一致,保持老红军的本色,这点十分重要”。在信中,邓小平对新一届军委领导班子有个具体方案。中央领导人完全同意邓小平的意见。刘华清回忆说,自22岁那年护送邓小平起,他和邓小平就有了“一份长达近60年的革命情谊”,而且是“小平同志一直在关注我的成长”。

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军队高级将领,刘华清说:“这是党的培养,也离不开小平同志对我的教诲和信任。”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卓]

标签:三中全会 刘华清 家乡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