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根治“围观”思想道德体系和社会保障体制入手


来源:江门日报

人参与 评论

据江门日报2011年4月18日报道 “孤独老外”事件发生以后,国人再一次齐刷刷地站在了老外的一边。貌似无情或冷血的围观者被媒体口诛笔伐;围观者自知理亏,似乎也难有所辩驳。但是,如此观点一致地从道德层面

据江门日报2011年4月18日报道

“孤独老外”事件发生以后,国人再一次齐刷刷地站在了老外的一边。貌似无情或冷血的围观者被媒体口诛笔伐;围观者自知理亏,似乎也难有所辩驳。但是,如此观点一致地从道德层面指责国人冷漠,似乎还是不够的。批评别人没道德,不证明本人就极富道德;老外身边的围观者,也不见得就没道德。说不定,这群围观者回到办公室后,就有提笔讨伐围观现象的。这样的情况,毋庸讳言,现实生活中并非少见。

当然,笔者讲这些,并不是要为围观者开脱。冷漠就是冷漠,说破天,也改变不了围观者道德“哑火”的残酷现实。

发生了这样的事,我们当然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思想道德体系建设。“孤独老外”这种现象之所以会出现,与现在社会上做好事不仅不会得到好处,还可能会惹上麻烦也有关系。就拿那些批评者来说,如果当时有人在场,他会出手相助吗?我想,这个问题还真是个问题。换个角度说,即使是新闻事实中的围观者,难道都是因为不懂得“乐善好施”的道理吗?毫不客气地讲,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道德什么不道德,明白的人比不明白的人多得多!可是,能够做到知行合一的人绝对少于“知”的人。

“围观”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呢?首先,道德缺失是一个无法否认的背景,这也折射出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此外,笔者以为, 道德缺失者对道德的认知或许不会缺少,但对道德的践行往往会因受制于现实而“哑火”;这个问题就使我们对道德的拷问,进一步深入到对道德“条件”的拷问。 道德力量的发挥,也是有其基础和条件的。百姓支持解放人民的共产党而反对欺压人民的国民党反动派,这里面就包含了道德取向的条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也能看出道德的前提与基础。

明明知道某件事不该做而又偏偏做了,这样的人,这样的事,相信许多人都听说过,甚至有切身体会。为什么?因为他们道德力量的发挥,缺乏物质基础的保障。

比如许多车祸中,国人见死不敢救,这当然主要是担心被诬赖为肇事者;伤者自知不该诬赖好人,但现实的经济窘迫,让他仅剩下生与死的选择。在死亡的威胁之下,人的道德防线往往会瞬间崩塌。

类似“彭宇案”这样的无数个例,无形之中阻挡了国人见义勇为的脚步。毫无疑问,我们的制度设计出了问题,一是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缺位,二是社会保障体制不够给力。要根治“围观”,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同时下力气。

说到底,如果没有“看病难、看病贵”,如果不是谋生艰难,谁希望昧良心地诬赖救命恩人?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紧构建思想道德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发展,让人民富起来,让社会保障完善起来。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魏玮]

标签:围观者 思想道德体系 社会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