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动未来——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纪实
图为:武汉市汉阳区铁桥村改造前面貌。 图为:武汉市汉阳区铁桥村改造后新貌。图为:武汉农商行2009年-2012年资产规模、存款余额、贷款投放余额增长情况。 (据湖北日报2013年5月23日报道)中国金
点燃工业倍增引擎 筑牢园区大底盘
今年初,一项排名让武汉欣喜:经济总量时隔多年重回全国前十。城市间的竞争,是产业的竞争。今天的产业,决定着明天的产出和在全国的位次。
武汉举起工业倍增的大旗。6个新城区及3个三环线周边的中心城区各建设一个工业示范园,武汉工业战场面积骤然放大。大工业发展的背后,需要银行业输送大量资金作为保障。按照今后几年工业投资年均约2000亿元计算,需要银行配套资金上千亿元。
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也是各家银行争夺的赛场。
扎堆垒大户,这是传统作法,对于资本实力相对较小的农商行而言,也并非明智。
但农商行优势也明显:与新城区多年来关系融洽,且在当地网点完备。支持的重点向园区建设倾斜,既能为工业倍增腾飞筑牢基础,又更适应银行与企业长远发展。
农商行迅速调整营销策略,将支持新城区工业园区建设、园区内企业作为工作重点,采取项目融资、工业厂房按揭、流动资金贷款等多种产品组合,为上海通用江夏生产基地、汉口北市场群、白沙洲中小企业城、长江金属交易中心、阳逻港产业园等园区项目及时解决资金问题。
东西湖、江夏、蔡甸、黄陂等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心城区相比较为薄弱,区域道路交通网络欠缺,土地开发进展缓慢、整体城镇化配套设施较为落后。
武汉农商行主动联系,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及时掌握当地招商引资情况,为当地政府制订“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支持当地基础设施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的推进,形成“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当地招商引资,扶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支持如阳逻开发区阳靠北路BT项目、蔡甸区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基础设施建设、阳逻港350万TEU集装箱码头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完善当地基础设施环境。
让“知本”成为“资本” 催化科技大裂变
创新城中村改造,支持园区大建设,武汉农商行大手笔频出。但远望未来,该行管理层认为,仅靠目前的金融增长仍不够。金融危机后,转变发展方式已成社会共识,而自主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金融必须与科技融合,在促进科技企业壮大时,伴生共长。”
一系列新举措推出:设立专营服务机构、组建专职服务团队、设立专项信贷规模、实行专属审批流程等……改革后的科技贷款,审批时间缩短一半,贷款额大幅增长。
结合武汉市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企业较多的特点,武汉农商行于2012年6月在光谷成立了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专门为示范区内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特色鲜明的金融服务,以科技金融服务为核心,以“专利权质押”、“股权质押”等创新产品的推广运用为重点,培植和拓展了一大批科技型核心企业及项目,实现“知本”向“资本”的转变。
2011年,武汉农商行为武汉全真光电公司提供贷款1亿元,其质押物就是公司的一项核心发明专利——“硅基液晶微型显示装置中的纳米碳管技术”。此项贷款创下当时全国单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最高记录。为支持该公司完成为数极少的LCOS显示技术,武汉农商行已累计向该公司发放贷款1.32亿元。
湖北一位省领导近日调研指出,高科技同时意味着高风险,武汉农商行通过考察决定支持全真光电这种站在世界前沿的创新研究及其产业化,具有战略眼光。
该行行长徐小建表示,推广科技金融,农商行还有人所未有的“特色菜”,即坚持城乡两个市场、两大业务板块。一方面积极与光谷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另一方面突出聚焦农业科技,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户以及相关农业研发机构。
采用高新技术种田的武汉广地农业,得到农商行支持后,3年内产值增长3倍,每年供应武汉上万斤叶菜,甚至抢占香港市场,同时带动千余农民就业。
金融助推城镇化打造经济“第四极”
上世纪80年代,“珠三角”率先发力,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第一极”;上世纪90年代,“长三角”迅速崛起为中国经济“第二极”;如今,“环渤海经济圈”已成为中国经济“第三极”。2月23日,长江中游四省会——武汉、长沙、合肥、南昌达成“武汉共识”,“中三角”携手冲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第四极”的逐渐明晰,使得“中三角”乃至中部地区迅速形成吸引资本、人才、信息等资源汇集、流通的强大磁场。无论是珠三角、长三角的“金角银边”还是如今“中三角”的“第四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区域经济引擎的轮番带动。
2012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跨过2万亿大关,金融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全省金融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上升至9.25%,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血液和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越来越深地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之中。而随着区域经济的逐渐发展与成熟,将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具有经济、金融、区位和人才等优势,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龙头作用已经显现。金融业也将趁势发展,进一步推动武汉建成区域金融中心。“城镇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列宁语),城镇化过程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作为深植于武汉的区域本土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率先介入“城中村”改造,不断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帮助村民就业创业,真正让“村民变市民”,更可作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典型。
像武汉农商行这样立足区域中心,发挥自身优势,投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机构,在借势武汉复兴“金融梦”的同时,必将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越来越强劲的动能,助力打造湖北经济升级版。
以“如烹小鲜”的态度做好“小”文章
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是中国银监会批准组建的全国第一家副省级城市农村商业银行,以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为己任,从成立之初就肩负着维护金融秩序、化解金融风险、服务经济繁荣的重要使命。3年多来,武汉农商行用脚踏实地的行动服务地方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2012年被武汉市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奖”。
针对该行发展之道,武汉市金融办副主任、经济学博士方洁表示主要在几个方面,一、做小,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做到“小而有为”,将服务小微作出了武农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二、做专,瞄准“三农”、小微企业,作出专业标准;三、做精,以“如烹小鲜”的态度,精耕细作;四、做特,针对性的开发信贷产品,跳出同质化的局限,打造核心竞争力;五、做新,不断进行体制、服务创新和流程再造,不断开发新的产品以满足变化的市场需求。
银行业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而实体经济也是银行业发展的基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利共赢。如果实体经济不能健康发展,银行经营就必然不稳健;如果银行脱离实体经济而自我循环和发展,必然是本末倒置、不可持续。作为在汉的一级法人机构,武农商已浑然融入武汉市经济主脉之中。方洁表示,武汉市政府希望依靠自身人才、区域位置、产业结构等优势,对其“高看一眼,厚待一点”,通过政策扶持、资源配置,支持武农商做大做强,为武汉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增强话语权和金融实体支持,反过来,武农商依托总部优势,反哺武汉“农村金融领域”、小微企业等方面的持续发展,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的资金、信贷难题,增加经济发展正能量。
为社会提供方便之道——武汉农商行快速成长的经济逻辑
经济学博士 李高产
世界营销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坚称:我心中伟大的企业是那些致力于挣钱并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
实际上,任何组织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能够解决社会问题,或给社会带来节约。只是,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多了一项“挣钱”功能。
企业不挣钱,就存在不下去,更谈不上去解决社会问题。反之,一个眼里只有利润的企业,也不可能基业长青。因为,挣钱是企业存在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从这个视角来理解武汉农商行近年来取得的成就,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倍增计划,武汉农商行就紧跟政策的步伐,通过改变自己的服务流程,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采取项目融资、工业厂房按揭、流动资金贷款等多种产品,支持园区建设及园区内中小企业的发展。
武汉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型、科技型产业,武汉农商行针对新型产业和科技型企业的特点,创新产品和服务流程,把金融触角延伸到科技型企业扎堆的光谷,推出“专利权质押”、“股权质押”等产品,更加贴心、贴近客户,为企业成长带来力量和营养。
武汉要进行“城中村”改造,根除这些“城市的疮疤”,武汉农商行针对“城中村”改造的复杂性,提供了一揽子、全方位、综合化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除为“城中村”改建基础设施提供贷款外,还发放还建贷款、提供个人创业贷款、提供拆迁补偿贷款等,让任何利益相关方的生产、生活都能平稳进行。
任何企业都需要政策和市场的“滋养”。武汉农商行紧跟政府的战略、政策,从政府、企业、居民需求中找到服务点,然后提供针对性强的系统解决方案,其实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
商业的本质,并非参与竞争和厮杀,而是提供方便之道。武汉农商行的成功,看起来是提供了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实际上是他们正在努力用行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