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三角后发突围 成为赶超中部其他省份新的增长引擎
滨湖新区紫云路。(吴芳 摄)原标题:皖三角后发突围 核心提示:皖三角已成为安徽赶超中部其他省份新的增长引擎 台商罗新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在苏州市场前线亲自督战,但产品供应仍将面临断货的风
皖江引擎
不可否认的是,“皖三角”战略已经成为安徽经济增长新引擎。
仅在2012年一年,皖江示范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8亿美元,占安徽省的70.4%。在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3202个,实际到位资金3535.8亿元,占安徽省的67%。在2013年上半年,示范区实际到位资金2187.2亿元,占安徽省70.7%。
但皖江示范区的带动力,不仅仅体现在区域经济的拉动上。在安徽省的战略布局上,以合肥、芜湖为双核,北连蚌埠、宿州,南连宣城市,构成安徽省发展的“纵轴”,从马鞍山到安庆的沿江一线是“横轴”,两条轴线在江北产业集中区“十字交叉”。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皖江示范区规划》,在这个纵横轴相交的区域内,芜湖与马鞍山同城化发展,与江北集中区跨江联动,建设现代化组团式滨江大城市,将会构建一座拥江发展的千万人口特大城市。放在整个长江经济带来看,这座跨江联动的特大城市,将是继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之后,跨江发展的“长江第五城”。然后,再与合肥经济圈形成“双核并立”格局,共同牵动安徽发展。
从与国内其他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相比的角度来看,叶青认为,安徽设立产业转移示范区,提高产业配套能力,能够尽快实现产出。两大产业集中区的产业发展存在差异化,有利于丰富安徽的产业结构,更有利于安徽作为长三角腹地的发展。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辉做了一个对比分析后认为,近几年来,安徽的战略新兴产业呈爆发式增长趋势,其中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别增长31.8%、81.5%,安徽的后发产业优势已成为中部其他省份的标兵。
叶青表示,湖北武汉、宜昌、襄阳是“鄂三角”,是拉动湖北发展的三大引擎。“武汉市获得的中央政策投入颇多,湖北省应该尽可能地参照中央给武汉的政策,给予宜昌、襄阳支持。这也是安徽支持江北、江南集中区的原因——有重点地建设经济示范区。”他说。
不过,吕连生认为,与中部湖北、湖南省份相比,安徽省还需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一个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并不完全取决于其区位优势,自身的城市基础将发挥重要作用,这就是成都、重庆、武汉走在合肥前头的原因之一。”吕连生最后称。(支点杂志2013年9月刊)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