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电商凶猛:深圳VS武汉 湖北要“放水养鱼”做强电商


来源:《支点》杂志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电商凶猛:深圳VS武汉 一个月前,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3)》显示,去年我国网上银行交易规模同比增长31.2%,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36589亿

期待下一站爆发武汉篇

“未来十年,武汉、成都等城市,肯定会是中国创新创业特别是互联网领域创新的重要地区。”德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李青在2013创新中国武汉宣讲会上说,他看好武汉在电商领域的未来。

实事求是地讲,武汉以及中部地区的电商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那么,在产业起步初期,该怎样来培育它?曾李青指出了其中的关键:“像武汉这样的城市,政府应该投入一些资源帮助新的公司,让它们能在武汉发展起来。”

起步并不晚

其实武汉电商气候起步并不晚。早在2000年左右,武汉地区的传统企业就已经纷纷通过自建网站或第三方平台开始探寻电子商务应用,其中也不乏先行者。

例如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电子商务B2B平台(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早在10年前就上线投入运营,2010年开始涉及B2C。“最初我们对电子商务的定位是对传统业务的补充,但近两年我们发现这个定位是错的,它其实是一个全新的业务,改变着人们日常工作和环境。”九州通分管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副总经理田超波说。

1999年,“武汉电子商务宽带网络平台”和“武汉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被列入当时为数不多的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项目。2000年,东风汽车公司的B2B电子商务系统投入运行,同年4月,中百集团的电子商务网上线运营,成为武汉第一家B2C大型网上商城,2001年中百电子商务网启动B2B功能。

不过,由于对刚刚兴起的互联网及发展应用前景缺乏清晰的认识,加上后来受互联网行业与电子商务低迷的大环境影响,武汉的许多企业逐渐对电子商务持审慎态度,湖北的电商业发展也不够迅猛。

根据湖北省商务厅发布的《广东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考察报告》(下简称《考察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湖北省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接近3000亿元,约占全国的3.7%,而这一数字在广东则高达1.5万亿元。全国在网上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超过500家,湖北仅有6家,无论从行业规模还是市场主体规模,都远远落后于广东、浙江、北京等地。

创业氛围正在培育

与很多刚刚来到武汉的互联网从业人员类似,习公也开始在这个城市安顿下来。“我也比较看好武汉未来几年的发展。”习公,原天猫大客户经理,负责国际客户招商,现是武汉宁美科技培训负责人。

工作之余,习公还在做另一件事——开展电商大讲堂。“我本身精力也有限,做大讲堂可能要占据20%-30%的时间,不过我还是希望能够将外面的东西先带进来。”习公说,到武汉后他深深感到武汉太缺失交流的氛围和环境。

电商大讲堂是习公发起的行业沙龙,他经常会邀请外地朋友来武汉,和武汉圈内人交流经验。

电商大讲堂,以及新的创业支持平台“去创吧”的出现,给武汉封闭的创业交流环境带来了新的希望。

“我是个资源整合者,希望能够改变武汉这种封闭的交流氛围。”在成功推出创业咖啡馆DEMO之后,“去创吧”创始人严重捷有了更长远的设想,要让“去创吧”在武汉落地,提供创业支持,引进外部资源,营造当地氛围。

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志浩也有同感:“武汉电商圈交流环境真的比较可怜,更多的只是几个人的沙龙。”

扶持政策有待细化

2011年11月,武汉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不过,不少被采访的武汉市及外地的电商企业仍表示,并不知道武汉市关于电商发展的政策,即便是本地企业涉及到某项政策制定疑问,也并不知道和哪个部门进行对接。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武汉市电子商务发展属于武汉市商务局服务处管理,之前则放在武汉市信息产业办信息化推进处。此外,还有多个部门规管领域均有涉及到电子商务领域。也就是说,武汉市并未有一个专门部门来具体跟进。

陈志浩认为,发展电子商务是系统工程,涉及商业、工商、税收、金融、法律等方面的政策和统一规范,与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密切相关。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已先后出台了指导或规范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措施或相关政策法规,而武汉在这一块还须细化。

针对电商领域,武汉市政府也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并主导建设了“华中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多个电子商务项目。武汉电子商务外贸平台、武汉市生物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等在业界也具有一定影响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武汉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大多是小微民营企业,一般都难以获得政府针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政策优惠;小额贷款、创业基金等也基本与网商无缘;针对电商的税收政策也不明确,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武汉的电子商务发展。

“行业的兴起离不开资本的推动。目前武汉互联网产业的积累不够,市场不够雄厚,外来资本不愿意进来,如果本地资本再不进来推动就难了。”从事互联网产品的湖北商人任毅认为,武汉本土的资本更多则是投入到国企、政府的项目中,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还不够。

跳出传统商业定式

在业界看来,湖北电商业最大的问题是把信息化等同于电子商务。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信息化可以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但这并不等于是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去解决供销存的问题。 

根据《考察报告》分析,武汉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和制造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不超过40%,针对武汉电商发展的概况介绍更多的是停留在电商网络应用或者信息化建设方面。

之所以有认识误区,在田超波看来,这与传统企业的理念不够开放有很大的关系。而这种制约并非武汉独有,在其他地方也普遍存在。

田超波认为,传统企业向电商转型是非常艰难的。首先存在认识上的障碍,传统企业认为电商是新事物,会面临很多问题,例如网上定价、组织结构等不是很清楚。另外涉足新行业,就会有成本投入,企业会去算账到底值不值得。“例如我们2010年涉及B2C,但这部分业务到2012年才真正开始盈亏持平,今年上半年才实现真正盈利,所以向电商转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湖北省电商业不够发达,在任毅看来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在武汉,很多资源主要掌握在传统行业手中。而传统行业又很少涉及互联网,所以武汉的互联网事业就难以发展起来。”

在记者的调查中,传统企业缺少对电商的理解,以为信息化就是电子商务或者销货的下水道,他们喜欢用线下渠道的销售规模比较线上销售情况,结果觉得“这算什么,连传统渠道的一个零头都不如,小打不闹,不值一提。”在他们看来,电商充其量只是摆摆台面的事情。

“这种想法缺乏长远的目光。”陈志浩认为,传统销售渠道与电商平台的比较就好像是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在较劲一样,小孩肯定会输,但如果看得更长远些,电子商务的前景会更好。

陈志浩认为,武汉要做大做强商业流通领域的电子商务,就必须跳出传统商业思维定式,以现代商业的新思维引领商业流通领域的电子商务经营活动。

“放水养鱼”做强电商

难道,武汉的电商就没有机会吗?当然不是!

按陈志浩的观点,武汉担当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重任,有非常好的基础,电商发展的机会很多,尤其近年来武汉提出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这都将为武汉发展电子商务带来新的机会。

在2012年武汉市“两会”上,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提出,武汉将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形成汽车、装备制造等九大产业集群,并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

“武汉电商发展可基于武汉市建设目标实现,围绕九大产业集群,引导和推动行业和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形成贯通生产领域与商业流通领域的全价值链电子商务模式。”陈志浩建议,武汉电子商务,尤其是个人创业和小微企业,可借鉴成熟电商企业的经验,但其发展模式并非只能拘泥于此,空间也不必仅限于商业流通业的B2C、B2B等商业模式,可依托和围绕武汉的产业优势来发展电子商务。

陈志浩提出,生产型企业可以利用O2O(离线商务)模式将其升级为服务型企业。例如,九州通在北京、武汉等地有700多家药房,未来也可将自己的药房尝试用微信以及其他SNS方式和O2O相结合的新业务。对此,田超波也表示,希望能通过O2O平台,把线上和线下、药店和消费者之间便捷地联系在一起,并形成B2B、B2C、微信和O2O联动的“医药生态圈”。

除却产业优势,武汉物流优势不言而喻。例如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在上海的1号店已初步完成武汉研发基地的建设工作,这也将成为1号店最大的研发及人才基地。

1号店为什么将物流中心设在武汉?陈志浩认为,相关研究表明,一个区域物流中心一般呈“轮毂一轮辐”网络状,其覆盖半径大约是500公里。以上海和武汉为例,两个城市相距近1000公里,因此电商企业选择在武汉设点可与上海的配送中心形成无缝衔接,实现有效覆盖。

武汉市政府也将着力培育壮大本土电子商务企业,推进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努力提高行业的覆盖率和渗透力,结合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按照错位发展的布局原则,把武汉打造成为中国电商的聚集高地。

“深圳把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战略产业,是看得比较准的。湖北地区如果真的想有所作为,就要‘放水养鱼’,一定要了解小微企业的需求。电商的门槛并不高,湖北可以多培育一些优秀的小微企业。”夏葵表示。(支点杂志2013年9月刊)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冯晶晶]

标签:深圳VS武汉 放水养鱼 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