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背后有“水分” 莫被高收益理财迷住双眼
原标题: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莫被高收益理财迷住双眼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余额宝搅动的
原标题: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莫被高收益理财迷住双眼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余额宝搅动的理财市场愈加风生水起。在各类理财平台上,用高收益率博眼球、吸引投资人绝对是必杀技。然而,宣传的高收益背后,投资人是否注意到其中的“水分”呢?
资深理财师表示,无论是选择哪款理财产品,都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判断收益是否有保障,对理财产品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不要被标榜的高收益误导,不少产品较长的募集期、暗含的管理费用以及按月付息的方式,都会直接影响最终实际收益,一定要仔细甄别。
管理费用
隐含在理财说明书里的“秘密”
尽管互联网“宝”类产品的收益率持续走低,但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却能保持在5%以上的收益率。细究一下,到底银行是如何做到的?
银行理财师表示,与挂钩货币基金的“宝宝”不同,理财产品投资的范围更为宽泛,以某股份制银行的一款45天理财计划为例,投资于信托计划、券商资管计划资金占比10%以上,最高可达100%,另外还会搭配债券、银行存款、资金拆解和逆回购。
近日,家住南湖的廖先生一款理财产品到期了,对账时发现银行的到账金额和预期5.75%的收益率并不相符。在仔细阅读了理财产品说明书后,他发现虽然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有5.75%,但在产品说明书里却标明,相关费用包含托管费率0.05%、销售费率0.3%,合计0.35%,需要从5.75%的收益率中扣除,实际所得的理财收益率为5.4%。“虽然0.35%的收益率差距不大,但如果是30万的投资额度,收益将减少1050元。”廖先生表示。
记者发现,不同银行对于这部分隐含费用有所差别,少的如某国有银行为0.2%,多的也有高达0.52%。但银行在宣传预期收益率时,有的会将其扣除,有些则没有。理财师提醒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需仔细阅读条款,把实际所得收益率搞清楚,再进行比较。
掐头去尾
过长募集期给收益打折
“看中一款收益5.5%的理财产品,9月5日起息,今天才8月30日,要不要买呢?不买又怕被抢光了。”时刻关注理财动态的刘小姐有些纠结。
事实上,刘小姐的纠结不无缘由。因为一旦她过早将资金打入理财账户,还要等待6天时间,才能开始计息,这6天都只能拿活期利息。平摊下来,也会拉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银率研究中心分析师牛雯表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掺水”较严重的部分,就在于过长的募集期,占用了投资资金的时间成本。换句话说,如果一款理财产品募集期仅两三天还好,一旦长达8天,而投资者又在第一天就“抢”进去,那么这8天的活期利息收益,无疑会摊薄该产品整个投资收益。
不仅如此,除了较长的募集期,理财产品到期后,2-3个工作日的到账时间,也会折损产品的收益率。投资者的理财资金在这段时间,不但没有理财收益,而且有的银行是连活期利息都没有的,完全处于“裸奔”状态。
牛雯表示,不要小看这几天的收益损失,如果某款理财产品,募集期为5天,投资期为62天,产品到期后2个工作日理财资金到账,预期收益率5.5%,投资金额5万元。到期理财收益为467.12元。
但若用这个收益反推,得到的该理财产品实际年化收益率仅为4.97%,较该产品预期收益率5.5%低了近10%。
按月付息
实际收益只有预期一半
除了上述那种一次到期还本付息的理财方式,最近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兴起一股“按月付息”热,产品年化收益率则高达8%左右,让投资者无不垂涎三尺。
记者了解到,如平安集团旗下小马BANK等一类按月付息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5%-8.4%。
一位资深理财人士则表示,每个月拿利息,只是看上去很美。以小马BANK上的一款千里马投资项目为例,预期收益率7.5%,若以1万元投资为例,投资1年,实际所得收益为410.89元,换算成年化收益率,仅4.11%,是预期收益率的一半。
记者在小马BANK平台上看到,投资贴士里建议投资者,将每月拿到的利息进行再投资,以获得高回报。“但是实际上,你拿到的这部分利息金额较小,无法产生规模效应进行投资。”上述人士表示。
牛雯建议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多读条款,为预期收益率“挤挤水”,提前算清实际取得收益,比较之后再购买。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