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痴”老李
土家男人三件宝,包巾、围裙和草鞋。而鹤峰县走马镇退休老人李万兴一辈子痴迷草鞋编织,被邻居们称为“鞋痴”。 耳濡目染初识草鞋技艺 晨光熹微,李万兴早早起床,开始了每天的“早课。” 院子里,老人跨坐在一
土家男人三件宝,包巾、围裙和草鞋。而鹤峰县走马镇退休老人李万兴一辈子痴迷草鞋编织,被邻居们称为“鞋痴”。
耳濡目染初识草鞋技艺
晨光熹微,李万兴早早起床,开始了每天的“早课。”
院子里,老人跨坐在一条木凳中间,背靠墙壁,腰间系上一个木制弓形“鞍子”,一条条搓好的草绳上下飞舞,老人手指如绣花般穿梭缠绕,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件精致的艺术品雏形渐显……
李万兴老人出生于1949年,小时候赤脚去打柴,稚嫩的小脚经常被山上的荆棘刺得伤痕累累,拥有一双属于自己的鞋成为童年梦想。
父母太忙没时间教,小万兴没事就去邻居家偷师,心灵手巧的他很快掌握了草鞋编织的初步技巧。
打草鞋的工具是草鞋耙、腰钩、木锤、榨子。
选料很关键,要选修长、韧性好的糯稻草秆做纬条,以络麻做经条,再将稻草秆晒干,撕去叶壳,喷上水雾,然后用木锤反复均匀地捶打,捶得软如布条了。
不久后,当自己亲手织就的第一双草鞋诞生时,他激动得一夜未眠。
为了抢到上好的稻草,每次村里打稻谷,李万兴总是第一个赶到草垛边悉心挑选。他的技术越来越好,编出的鞋又牢固又美观,甚至村里大人有时也来请李万兴帮着编几双草鞋出门。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李万兴编织草鞋换回食物,缓解了父母的压力,全家平稳度过了灾荒。
无法割舍的草鞋情缘
提起草鞋,平时有些寡言的李万兴顿时滔滔不绝。
“草鞋是土家汉子旧时必备的三宝之一。”李万兴介绍,平原的汉族人主要穿边耳草鞋,四排耳子,而土家族人却爱穿“满耳草鞋”,脚掌四周都是耳子,前面的耳子长,向后依次缩短,成布鞋形,前有“鼻子”后有“跟”,穿在脚上很安稳。
“穿满耳草鞋,一般配穿布袜,打裹腿,上山砍柴、打猎能保护腿脚,冬天又能御寒。”李老进行了深入研究,“这是鄂西土家男人特有的穿戴习俗。高山、半高山劳动汉子习惯穿这种草鞋。”
退休后,李万兴萌生了重新编织草鞋的想法。
“既能打发时间,又能勾起儿时回忆,还能锻炼身体。”不久,在走马镇已经绝迹多年的草鞋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其实这活儿简单易学,功夫全在手上,心灵手巧就行。”李老说到打草鞋功夫,有着一份自豪感。他说,这门手艺已成为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在实践中,李老慢慢钻研,逐渐革新了草鞋编织的技艺。他改用布条、棕榈和稻草做材料,既结实又美观,还能编织不同的色彩和图案。
打草鞋,其实很讲究。李老说,“草鞋打好了护脚,打糟了硌脚。”李老打鞋,先要量尺码,再根据性别和年纪的不同,编出双耳、边耳、满耳等不同样式,鞋里面再垫上些苞谷叶,又透气又舒服,还不打滑。
李老编织草鞋成了走马一景,许多游客慕名前来观赏,一些年轻人还拍图片发在网上满世界转载呢。
传统技艺之“核”在于传承
“现代的鞋子应有尽有,有人还愿意体验这老祖宗留下来的玩意?”草鞋编得多了,李老提着10多双去赶场,没想到引来围观,一个小时就一销而空。
李老汉的草鞋口碑相传。
老年人花钱买几双,夏天里穿着舒服又透气,仿佛回到了多年前。年轻人花钱买几双,拿去送给大都市的朋友,既时尚又特色。游客花钱买几双,这里透着土家浓浓的民族风情。不少人还专门来定做,县里一个民俗剧社一口气就订了30多双,配合土家摆手舞、傩戏等表演。李老一年卖出去的草鞋近千双,武汉、重庆、广州等都有打电话要货的。“我最担心的是老祖宗的手艺要断送到我手里。”李万兴有些小遗憾,年轻人不愿学,自己年纪大了,手艺恐要失传。
镇里正在设法弥补李万兴的遗憾。
走马镇已将草鞋制作技艺列入重点文化保护名录,制定了保护方案和扶持措施,目前,正在争取把老人列入全州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走马镇党委书记黄凤协介绍,很多旅客都兴趣浓厚,亲手体验草鞋制作将成为走马发展民俗旅游的一个亮点。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