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电梯惊魂"屡屡上演

襄阳一13人电梯挤进18个人 无人退电梯坠下负一楼

18个人挤入电梯,工作人员喊了半天,没人肯下来。结果,电梯直接从1楼下坠到负一楼,18人全部被困。这是昨日上午发生在樊城领秀中原写字楼的一幕。

电梯内空间狭小,十分闷热,一名年轻女子出现昏迷症状。10分钟后,维修人员拿来钥匙,打开了电梯门,特勤一中队消防官兵将昏迷的年轻女子背到大厅休息,该女子恢复正常后离开了写字楼。在该写字楼上班的杨先生称,物业每天安排值班人员引导大家排队,但常有人拼命往电梯里挤,造成超载,出现过几次下坠现象。 [详细]

KTV争乘电梯因超载起争执 深圳男子被捅身亡

死者李杰与龚某、王某前往民治街道童话音乐空间K T V喝酒唱歌。次日0时20分许,3人进电梯准备离开,一群男女约10人进入电梯,因超载发出警报,对方退出电梯却堵住门,发生口角,李杰等3人走出K T V一楼约10米,对方追上来打,李杰在打斗过程中被捅伤左胸部位,经抢救无效死亡。

目前,警方已调取事发时电梯内的监控录像,但拒绝向家属公布。派出所通知李杰家属说:李杰是在KTV内,还是KTV外大堂,还是电梯内被人捅伤,还不知道。李华君说,派出所民警告诉他,两次冲突都是对方先动手,且双方都喝了酒。[详细]

中国式拥挤:资源供给不足 挤的不仅是电梯

挤公车、挤地铁、挤电梯……中国式拥挤的多样存在,也不能单纯归咎于人们“心太急”,还与许多资源供给不足有关系。一些人也渴望悠然慢生活,但面对优质资 源紧俏,不得不先下手为强,打破头也要挤入名额有限的名校与好单位,拼了命也要早买房早立业,唯恐沦为“剩男与剩女”。面对已满员的电梯,不管三七二十一 也要挤进去,难道没有习惯性“占位”的驱使?

值得深思的是,还有人将着急并违规上升至“哲理”高度——面对交警提醒绕几百米走斑马线,横穿马路者却说“人生能有多少个几百米”?乍看下,经年累月地等 电梯或绕路走,确实会“浪费”不少人生,还与时间就是生命乃至金钱相悖。问题是,生命中的一些东西不能盲目“节省”,拿生命与时间赛跑很可能是玩命。如果 没有生命这个“1”,有再多其他的“0”,都是浮云。懂得舍与得,才是人生的真谛。[详细]

演绎:谁导演了"电梯惊魂"

电梯下坠:超载的是私欲的人心

人员超载是此次下坠事故的直接诱因。高层建筑越来越高,电梯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频繁。在人们乐于“上上下下”的享受之时,往往忽略了电梯的风险。电梯 乘坐者的安全常识非常匮乏。规定乘坐人数或重量是电梯运行的安全保障,可是一些人为了抢时间或其他原因根本不在意电梯的警示。

电梯“下坠”还缘于人心“超载”。在严重超载的电梯里,在管理员一再的呼喊下,18个人无一人退出电梯。此种窘态凸显出中华民族的礼让、彬彬有礼、讲求公 德的优良传统早已荡然无存。当每一个人都“我”字当头,私欲为先,不顾及他人,不遵守公共秩序,本想快速达到目的地,结果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详细]

“中国式挤电梯”不能全怪公众素质

从心理学讲,“18人挤电梯无人退出”属于“旁观者效应”。由于人数较多,群体中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变得很弱。每个人都在期望别人承担责任,主动退出,结果反而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这属于正常的社会心理学现象,不应给予过多的指责。

“中国式挤电梯”,不全是公众的错。同样,单纯地呼吁谦让,也无助于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讲,对于写字楼等人员较密集的公共建筑,应明确规定电梯数量和承载 效率,满足使用需求;同时,物业部门应协调业主公司,错开上下班时间,实施有效分流,避免集中出行。前不久,河南郑州一公司实行“朝十晚六”错峰上下班,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受到社会好评。[详细]

中国式挤电梯频酿悲剧 时间与生命的博弈

中国已进入“陌生人社会”。机遇与挑战同在,温暖与冷静同行。社会转型必然“阵痛”。有观点认为,互不信任增加了社会运行的成本,也让人的情绪变得 负面。一方面对陌生人处处提防,另一方面抱怨“人性冷漠”;一方面指责他人“麻木不仁”,另一方面又提醒亲人朋友遇事少“出头”。

电梯承载陌生人社会的道德升降。电梯是社会的“微环境”,是陌生人之间短暂的相处,既可以伴随着道德的正能量“上升”,又可能随着无道德的负能量 “下降”。冷漠更容易在陌生人社会里产生,并且成为相当数量人的处人处事处世“习惯”,这有着主客观原因。然而,人与人之间的“陌生”不能成为社会和谐的 阻力,不能成为道德滑坡的“动力”。[详细]

闭幕:"电梯惊魂"何时不再上演

电梯惊魂天天上演 加强管理是关键

“电梯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首先在于使用单位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日常巡查不到位、故障维修不及时。”南京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工作 人员表示。如雨花台区某小区,电梯事故频发,经常发生关人等电梯事故。而好几次发生事故时,物业监控室内却没人,导致业主被关一个多小时后才被发现,属于 典型的日常巡查不到位。

电梯故障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例如,维保单位水平良莠不齐也造成了电梯故障多发现象。由于市场低价恶性竞争激烈,影响维保质量,部分维保人员未按要 求开展电梯维保。目前南京有维保单位129 家。电梯维保市场上,存在无序竞争的状态,不少维保单位的维保质量不尽如人意。很多物业公司从价格而不是质量选择维保单位。低价往往可能伴随低质维保。[详细]

终结“电梯灾难”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公布

电梯是离百姓最近也是最需要的特种设备,我们经常需要乘坐电梯,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场所,如火车站、学校、医院 等。电梯如果不安全,经常出故障,就很难说平安。今年5月,国内在一周时间里连发7起电梯事故,甚至有人称之为“电梯事故周”,事故频发所产生的恐慌情绪 不言而喻。因此制定法律,将它上升到法治化的轨道进行管理可以说是建设平安中国、保障民生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老百姓关心的社会经济生活当中的一件大事。

而此次《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出台将让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突出分类监管和重点监管原则、监管链条更加完整、各方主体责任明确且特别强调企业主体责任、安全与节能有机结合、确立可追溯制度、建立召回制度、设立报废制度、在事故的责任赔偿中体现民事优先原则、处罚力度进一步加大。[详细]

人数多承载少 看看国外为何很少出现挤电梯

在英国,电梯配备和大楼的承载人口数量有关,一般要求是5分钟之内所有电梯启动可以承载大楼总人数的13%。在澳大利亚,同一写字楼里不同的公司往往会自发采取错峰上下班甚至是错峰午餐的方法,有效缓解高峰期电梯拥挤的情况。

从根本上讲,对于写字楼等人员较密集的公共建筑,应明确规定电梯数量和承载效率,满足使用需求。同时,物业部门应协调业主公司,错开上下班时间,实施有效分流,避免集中出行。[详细]

结语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对“等待”的容忍却已越来越无法容忍。工作的压力,现实的残酷,无所不在的竞争更是将人心对于“等待”的容忍度降到了最低点。电梯超载不仅是物理意义上体重的超载,更是我们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公民意识淡薄所致的“精神超载”。但不管怎么样,生活仍在继续,哪怕我们面对着再多的困难以及挫折,我们仍然相信着人心本善,对旁人帮助也是对自己的帮助,礼让终将回到我们疲累的身体,而电梯承载的将不只是我们忙碌的身影,也是我们奔向未来的希望之舟。

官方微博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