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正式发文:进一步开发黄金水道

继长江经济带写入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后,国务院昨日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开发长江黄金水道,加快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标志着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详细]

武汉新港:打造“黄金水道”中游航运中心

武汉新港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中游,将建设综合保税区、经济开发区、物流加工区等产业园区,形成物流、钢铁、化工、能源、造船、新型建材、光电通信和现代制造业等产业集群。并发展成为集纳高速公路、航空、铁路和水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详细]

图片名称

何为长江黄金水道?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397公里(以沱沱河为源),一般称6300公里。流域总面积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约九千六百余亿立方米。以干流长度和入海水量论,长江均居世界第三位。长江可供开发的水能总量达二亿千瓦,是中国水能最富集的河流。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达二千八百多公里,素有“黄金水道”之称。[详细]

为何建设长江黄金水道?

2011年7月14日,由交通运输部与沿江9省(市)政府共同协商制定的《“十二五”长江方案》正式对外发布,该方案明确,到2015年,要基本完成《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中提出的“2020年主要建设任务”,将黄金水道的建设周期再向前推进五年。 [详细]

图片名称

九省通衢

一是明显的区位优势

湖北位居中国的中部、长江的中游,而武汉作为中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全国性的综合交通枢纽,历来以交通便捷、航运繁盛著称,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新加坡就是利用区位优势发展起来的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航运枢纽。[详细]

图片名称

坐拥长江、汉江两条大江

二是独特的水资源优势

湖北最大的资源优势是水资源优势,坐拥长江、汉江两条大江和发达的江汉水网。水运是水资源利用最直接、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是将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重要途径。水运既古老又现代。凡是水运发达的地区,必定是经济繁荣的地区。[详细]

图片名称

后发势头强劲

三是很强的潜在优势

近几年,湖北把水运置于优先位置来发展,动力强、速度快、效果好,后发势头强劲。但由于过去历史欠账太多,在长江航运发展格局中,湖北水运仍然落后于下游的长三角和上游的重庆地区,影响和制约了湖北经济的发展。 [详细]

黄金水道:如何激活“黄金效应”

图片名称

战略谋划:串起“珍珠链”

今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重庆实地考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他指出,长江“黄金水道”及沿江各地是一串“珍珠链”,建设好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体系,不仅可以带动沿江地区发展,还能辐射带动整个流域,使“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应”。

顶层规划:布局“大网络”

长江,已超过密西西比河和莱茵河,成为世界最繁忙的内河河流。2013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19.2亿吨,同比增长6.7%,稳居世界内河货运量首位。“未来长江航运将更加繁忙。”徐光坦言,“12.5米深水航道的延伸,仅仅是第一步。”

落实细化:撬动“增长极”

《湖北省长江经济带“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目标:加快建设沿江高等级公路、铁路,建成一批过江通道,初步构建起江汉平原腹地综合交通网络。随着大交通网络的建设,所带来的不只是物流效率的提高,更让沿江区域合作、产业聚集有了新的契机。

黄金水道输送的机遇与湖北作为

航运是战略基础性产业,对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长江航运价值无可替代,也亟待提升。长江航运成本低、运量大、全天候、不封航、受战争等因素破坏小,是难得的运输大通道。它既可服务内需,又是全球物流的“最后一公里”。[详细]

湖北依托“黄金水道”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近年来,沿长江经济轴线正成为中国区域发展新的战略重心。2012年2月,湖北、湖南、江西提出合力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2012年12月,安徽加入。当前,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正努力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升级为国家级城市群,并打造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之后,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增长极。[详细]

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湖北要把握好三招

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切入点在长江,支点在湖北,着力点在开发开放。现在,我们有机遇,有优势,好比有一把好牌在手,如何把这副好牌打成胜局,需要把握好关键的三招。[详细]

揭长江经济带意义:巧布新棋局 共舞金腰带

从“一个圈”到“一条龙”

如果说,一代伟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恢宏史诗;那么,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调整战略布局,在中国腹地画的“一条线”,必将舞活“一条龙”。

从第一负担到重要抓手

站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历史新起点,重新审视这条举足轻重的经济轴线,长江流域有充分的理由担当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领头羊”。

从自然纽带到市场纽带

国家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是“四带两区”,即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撑带、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长江经济带

九十年代后 水运业“风光不再”

九十年代后,随着陆路、航空的迅猛发展,水运业“风光不再”。

 

进入新世纪,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运作为一种占地少、运量大、投资省、能耗低、污染小的低碳经济发展形态和重要交通运输方式迎来复苏机遇。有人测算,水运耗能是公路运输的1/8左右,是铁路的1/2左右;水运成本是公路的1/28,铁路的1/6,航空的1/80。[详细]

长江中上游首个亿吨港

长江中上游首个亿吨港

2008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武汉新港”的重大战略决策,将武汉和鄂州、黄冈、咸宁等4市港口统一规划建设,确立“亿吨大港、千万标箱”发展目标,提出将武汉新港打造为集现代航运物流、综合保税服务、先进港口设施和经济技术开发为一体的现代港……[详细]

迈向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迈向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2011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9月8日,湖北省出台意见,加快推进湖北水运业跨越式发展,提出“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成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目标。[详细]

新港建设夯实航运中心基础

新港建设夯实航运中心基础

2013年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冒雨视察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作出了“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微博)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的重要指示。[详细]

武汉码头三个发展阶段

内河经济时代

武汉的码头最早起源于内河。武汉有名可考的最早码头是1736年(清乾隆元年) 在汉江上修建的汉口天宝巷码头,码头停泊木船最大吨位约900吨。但在此以前,武汉就因横跨东西的长江和连通南北的汉水而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至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汉口即成为中部地区集散商货的著名码头。[详细]

大江经济时代

随着租界建立和长江近代轮船运输的日益发展,临长江沿岸开始相继拓建一批近代轮运码头。1863年,英国宝顺洋行在今天津路建宝顺栈五码头,为汉口港首座轮船码头。兴旺发达的港口码头使得武汉成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汉口码头的年货物吞吐量仅次于上海,水陆航线可达海外诸国。[详细]

海洋经济时代

在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作为中部崛起领军城市的武汉要成为国际大都市,必将向以物流、金融、高新技术及服务业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商贸金融经济格局发展,其航运主业开始由长江向海洋延伸,并由单一码头(主要是水运)向立体大码头(水运、铁路、公路、航空及信息港等)转型,其码头文化也正面临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一个全新的大码头文化格局正在中国中部重镇的武汉展开。[详细]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网湖北频道 出品 总监制:刘芮言 兰天 监制:明承友 编辑:余婷 魏玮 设计:余婷 技术:李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