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女作家买房辛酸史:夫妻月入4万追不上疯涨的房价


来源:海南特区报

人参与 评论

现时的中国,再没有一种商品能够像房子一样牵动人心。它让无数人甘心为奴,它让无数的家庭全家动员,它不仅严重影响年轻人的生活品质,而且正在掏空父母们多年的血汗积蓄。但当我们抱怨地产商与银行的时候,不知道大

现时的中国,再没有一种商品能够像房子一样牵动人心。它让无数人甘心为奴,它让无数的家庭全家动员,它不仅严重影响年轻人的生活品质,而且正在掏空父母们多年的血汗积蓄。但当我们抱怨地产商与银行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是否关注到一个数据:2010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北京(楼盘)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很多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忙着的第一件事儿就是买房。这种急切的购房心态显然是源于疯狂的房价。

一位女作家的买房辛酸史

于琪说,房子就是她的梦。这位名校毕业、在著名公关公司做项目总监的白领,也是出版过五本书的作家。她曾在网上写了一篇“买房血泪史”,记录了自己和丈夫林庆在北京“摸爬滚打”只为求得一隅容身之所的经历。万字长文有网友看哭了,一位还在大学读书的学生留言:这就是将来要面对的一个世界吗?

但于琪和林庆是幸运的,在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后,他们最终买到了房子。

“说实话在我长到二十七岁的人生里,从没有一件事如同在北京买房一样耗尽所有心血,动用了所有努力,如果不是我们有着坚实的感情基础,这份爱情估计会被这严酷的现实打击到基本破裂。”于琪有时候不愿意回顾买房的过程。

2008年于琪在北京读完大学,当时学校旁的房价只有9000多元一平方米;2010年这个数字就翻了一番,攀升至两万元;2012年更是暴涨至5万元。说到这里,这个从广西(楼盘)来的瘦弱姑娘喘了口大气,“有一种这几年工作的钱都白挣了的挫败感”。

2012年6月,于琪和当时还是男朋友的林庆决定买房。从看二手房,到和中介打交道,最后到看新房、排号、选房、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每一步这两个年轻人都走得跌跌撞撞。直到今年5月申请贷款的时候还出了一个小插曲……最后两人追加了首付,由70万元升到100万元。每个月还贷减少到5900多元,才算解决了贷款的难题。在这100万元的首付里,林庆的父母出了70万元,剩下的30万元是两人工作以来攒下的钱,又向朋友借了几万元。“不过现在都还清了。”于琪和林庆一个月的收入有4万元,远高于去年公布的北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5223元。高薪的代价是化妆品都无法遮盖的黑眼圈。

9月最终办完了所有买房手续,在开车回家的路上,于琪放声大哭。在回家以后,林庆一个人躲在卧室里很久很久。

儿在京工作,父为房焦虑

李舒说他代表了一个群体。这群人为买房忙得晕头转向,拿着父辈的钱,随着政策调控楼市的踟蹰,等最终恍过神来,房价已经翻了番。李舒刚刚在北京工作一年,在这一年里,父亲从河北老家跑来北京六七次,专门为儿子看房子。李父说:“作为父亲,给儿子买个房子,就算完成了任务。”每一次看房之旅都同时见证了房价的攀升。最终,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买不起的房子被别人买走了。

在北京赚钱回家乡买房

还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生活在北京,但这里装不下他们买房的梦想。去年27岁的罗珍跟着来京读研的丈夫离开河南老家,在附近高校当食堂服务生“陪读”。夫妻俩所在的高校隔一条马路相望。为了省下租房子的钱,他们一个住在职工集体宿舍,一个住在学生宿舍。“一个月就挣3000块钱,要是租房子的话就全花光了,更别提买房的事儿了。”罗珍说。

尽管即将拿到理工科名校的硕士文凭,但罗珍的先生对房子和未来还是充满了担忧:“就业形势不是很好,不知道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在北京买房不太现实,可能还是会回老家发展。”有这样想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还不知道在哪儿安家呢,所以暂时没考虑买房子的问题。”

“在北京买房子?我连想都不敢想。”张庭今年三月在重庆(楼盘)垫江老家的县城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总价50万元的期房。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坚决不打算买房,他们声称:“按揭像个黑洞,我不想让自己的生活乐趣和享受都掉进去。”

返回房产频道首页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杜思思]

标签:北京 房子 林庆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