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农村产权改革 湖北省土地流转面积占比已达两成


来源:楚天金报

人参与 评论

农村土地改革,一直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最具深度的领域,也是今年湖北“两会”上的热点话题。 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这是我国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点。国内公认,这一“三权分

农村土地改革,一直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最具深度的领域,也是今年湖北“两会”上的热点话题。

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这是我国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点。国内公认,这一“三权分离”的改革发源地,就在湖北。

2009年前后开始加速的湖北农村土地流转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目前,湖北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占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1.6%,土地流转后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占流转面积的62.1%,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超过9.5万个。

撂荒土地的新市场价值

数年来,湖北推动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一系列探索已受到全国关注。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曾专门推介湖北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

1月16日,武汉“市民之家”。位于三楼的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武汉农交所”)里,来自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马畈村的村支书马家学,正忙着给老乡打电话,询问几份材料的补充情况。

马畈村是一个小村,全村人口不到800人,人均耕地两三亩。马家学说,这些年村里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了,村里真正种田的已不到百人,且多是老年人。数年前,村里大片大片撂荒的土地,一直是马家学的一块心病。

但从去年开始,马家学终于在这些撂荒的土地上重新看到了希望。

2013年,当地一养殖公司在新洲三个村一次流转土地800亩,马畈村流转了400亩。“水田是800元/亩·年,旱地350元/亩·年。每5年递增10%。”马家学说。这些土地流转的合同,一般签至2028年。

16日是马家学第四次来到武汉农交所。当日,村里一位名为马艳的农户,从二十几户农户手中流转到了147亩土地。

记者问马艳,这些土地流转到手之后准备种什么,马艳一脸笑容地回答:“要看市场行情。”她说,这次流转来的土地主要是荒地,成本并不高。

2009年4月,继成都之后,全国第二家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在武汉成立。至2013年6月,武汉农交所已办理1470宗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土地92.9万亩,抵押融资9.7亿元。

2013年7月,总书记习近平专程视察武汉农交所,了解涉农产权交易尤其是土地流转交易情况。习近平说,这是有益探索。

武汉农交所只是湖北农村土地改革的一个缩影。数年来,湖北推动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一系列探索已受到全国关注。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曾专门推介湖北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

除武汉外,鄂州、襄阳也搭建了类似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据统计,至2013年底,湖北全省的农交所共组织交易近2000宗,交易金额约100亿元,惠及农户超过16万。

“三权分离”的制度首创

我省提出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原则,即明晰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这一提法,已被国内众多专家视为全国首创。

2006年,农业税全面退出中国历史舞台之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在民间日趋活跃。2007年,土地流转的探索在湖北出现了一个分水岭。

在此之前,湖北农村的土地流转和国内其它地区一样,多属于“口头协议”或“私下协议”,即便签订了合同,也很少涉及权利界定、合同变更解除、违约责任、解决纠纷方式等内容,容易出现纠纷。

与此同时,民间自发的土地流转,受制于流转规模和融资门槛,难成大势。

2007年,武汉市开始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从这年开始,武汉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规范制度,应用了统一的合同,建立了系统的流程。

2011年底,武汉获批新一轮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在全国24个试验区中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2012年,湖北出台《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条例》,提出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原则,即明晰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这一提法已被国内众多专家视为全国首创。

清晰明了的“三权分离”原则,为湖北的农村产权制度探索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之上,武汉农交所探索出了“交易-鉴证-抵押”的农村产权交易模式。

武汉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相关人士介绍,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和抵押贷款带来的融资便利,消除了土地流转中的两大门槛:一是规模化,二是资金来源。

据了解,在武汉农交所,经管部门对土地流转进行前置审批后,农交所便可以进行信息发布,组织签约,并为受让方颁发农村产权交易鉴证书。受让方凭此鉴证书可申报财政扶持资金和申请抵押贷款。

位于武汉市新洲区的鑫凯飞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当地的水产养殖合作社联营,发展基尾虾养殖项目。该公司拿着武汉农交所出具的鉴证书向银行申请贷款,用经营权从当地农商行成功贷得900万元。

而来自相关部门的统计则显示,截至2013年上半年,仅汉口银行、武汉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就已累计向湖北100多家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社、企业发放抵押贷款5亿多元,其中单笔最高金额达5500万元。

“新农业主体”的旺盛生长

目前,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占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1.6%,土地流转后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占流转面积的62.1%,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超过9.5万个。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探索的深入,湖北农村曾经大量“闲置”的土地,正成为农业投资市场中的香饽饽。

来自武汉农交所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武汉农地产权组织交易202宗,交易金额达13.1亿元,涉及土地面积9.15万亩,农户9655户。同时期武汉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均价为500元/亩·年。上述土地2012年的交易价格是432元/亩·年。

有市场才有价格,有需求才有上涨。武汉农交所的分析显示,随着土地流转市场的日趋成熟,近郊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价格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推动这些数字上升的背后,是湖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旺盛的生长态势。来自省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占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1.6%,土地流转后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占流转面积的62.1%,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超过9.5万个。

在这些新农业的经营主体中,一些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性的经营模式正日渐成熟。龙头企业辐射群、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模式,国内瞩目。

以位于湖北监利的福娃集团为例。作为湖北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福娃与监利县23个乡镇签订了120万亩优质水稻订单,流转6万亩土地建设有机稻基地。这种大型龙头企业所形成的辐射群,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也保护了农民利益,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

位于湖北天门的“华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则是另一种模式的代表。这个合作社现有社员232人,农机装备380台,固定资产总额已达1.2亿元。社员通过带机入社、带地入社、带资入社,全部折资进行股份量化。目前,该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已达6.5万亩,横跨天门市及周边6个县市,社员人均年收入达到8万元。

家庭农场则是我省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的一种农业经营新模式。数据显示,目前湖北的家庭农场发展十分迅速,经营耕地总面积已占全省耕地的4.9%,经营规模超过500亩的超过700个。全省家庭农场年均收入已达22.6万元。

农村改革释放的红利,这一切仅仅是开始。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玉]

标签:农村 湖北 改革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