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湖北省民政厅:加快完善“三大体系”建设


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人参与 评论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我是主持人敬冉。 民政是一个关乎人们生活幸福的事业,人们生活中的结婚、养老、生活帮扶、弱势救助等等,都离不开民政工作。今年作为全面深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我是主持人敬冉。

民政是一个关乎人们生活幸福的事业,人们生活中的结婚、养老、生活帮扶、弱势救助等等,都离不开民政工作。今年作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如何进一步提升民政保障水平?如何不断完善我们的自治、福利、救助的“三大体系”来提升幸福指数?今天我们邀请到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彭军,来为网友解读相关的问题。彭厅长,欢迎您。

彭军: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在省政府门户网站与大家交流。借这个机会,我代表省民政厅,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省民政事业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

湖北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成效显著

主持人:首先我们来聊一聊“三大体系”中的社会自治体系。为了强化城乡社区的自治与服务功能,从2011年到2013年,省政府连续三年将新建、改扩建500个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纳入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请问彭厅长,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站有哪些功能?目前建设情况怎样?

彭军:社区公共服务站是政府在社区层面设立的公共服务平台,主要职责是承接政府延伸到社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相关部门确需延伸到社区的工作任务,全部纳入社区公共服务站,设立若干专门服务窗口,按照专干不单干、分工不分家的原则,统一受理或办理,相关部门不得在社区另行设立机构、招聘人员。社区公共服务站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开展工作。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关负责社区公共服务站的统一规划、经费筹措、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2011年—2013年,省政府连续三年将新建、改扩建500个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纳入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并明确规定,“十二五”期间,每年通过民政、发改委、财政部门安排省级财政资金1.1亿元,专项用于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各地都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居民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增强社区功能、推进社区建设重要抓手,通过纳入政府“十件实事”、“民生工程”等措施,采取新建、改扩建、调剂、购买等方式,建设了一批面积达标、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社区服务设施。据最新统计,全省共建立城镇社区4383个,其中面积达到300㎡以上,功能设置齐全的达标社区有3168个,面积达到1000㎡以上的达标社区有923个,仅2012年,全省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就净增面积63万多㎡,全省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达标率已经达到了72%以上,比“十一五”末期提高了30%。

同时,各地还加大社区公共服务站信息化建设力度,社区普遍建立了安保电子监控系统、电子阅览室、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键通”呼叫系统、信息服务自助终端等信息服务平台,政府相关部门延伸到社区的社会救助、就业、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政府公共服务, 已全部纳入社区公共服务站统一受理或办理。居民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社区提供的方便、快捷、优质的“一站式”服务,有效方便了居民群众,增强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大大提升了居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

发挥社区自治功能提高社区自治水平

主持人:听了刚才您的介绍,可以看出咱们湖北的城乡社区建设成效颇为显著,居民群众的幸福感也有了大幅提升,为建设“幸福湖北”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请问彭厅长,在这个基础之上,咱们下一步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的着力点是什么?

彭军: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社区治理”写进了党的纲领性文件,并明确提出,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同时,省第十次党代会也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基层政权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民主管理制度,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基层民主实践,努力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社区是基层的基层,基础的基础,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立社区治理机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核心问题就是要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功能,提高社区自治水平。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省社区建设的工作重点,就是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建立政府、社区、居民群众间的合作机制,建立健全社区治理结构,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一是充分利用三个社会要素。充分利用专业社工来沟通社情民意、利用社会组织来增强社区自治、利用社会资源来发展社区服务。二是大力培育两类社会组织。当前,重点是采取政府资金引导、建立孵化机制等措施,培育志愿性社会组织和专业性社会组织,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来完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任务。三是着力建立两大社会机制。着力建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服务项目机制、以居民参与为导向的社区民主协商机制。这两种机制是相互融合的,融入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之中。

加快推进全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主持人:我们常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而如今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使子女对老人的赡养更加困难。现在政府提倡社区居家养老,网友们很想知道民政部门有些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彭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李鸿忠书记、梁惠玲副省长等省领导多次率省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到城乡社区调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并作出了重要批示。今年初,省政府将“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600个”作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我们一直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年度重点民政工作在狠抓落实。上半年,我厅连续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示范性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关工作的通知》,将省政府十件实事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截至目前,我省共建成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47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53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加快建成了一批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建成的1047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较为普遍地具备了“五室一场一厨”的配套设施,即日间照料室、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健身康复室、心理咨询室、室外活动场所和厨房(配餐间),能够较好地满足了社区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二是积极搭建了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全省已有黄石、十堰、孝感、荆门、鄂州等5个地级市和一些县(市、区)建成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开通了居家养老服务呼叫热线,有的还为特困老年人免费发放了“一键通”设备。这项工作武汉市将在年内实现全覆盖,襄阳、荆州、宜昌、黄冈等市也正在抓紧建设。三是探索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营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社区干部、公益性岗位和志愿者协同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如武汉市通过实施“爱心银行”建立阶梯式服务机制,由低龄健康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黄石市全面推广助老服务爱心储蓄制度,为志愿者免费提供培训,颁发证书,使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第二种模式是依托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开展服务。如武汉、襄阳、荆州、宜昌、孝感、随州等地建立了政府为困难高龄老人购买养老服务的补贴制度,依托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提供服务。第三种模式是养老机构提供服务。如汉阳、樊城、鄂城等地养老机构在做好内部养老服务的同时,充分利用富余的场地、 人力、服务经验等资源开门办院,面向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和日托服务,深受老年人欢迎。第四种模式是农村互助照料养老服务。这种模式采取以农村中心户提供房屋为主,多种形式建设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依托老年协会实现老年人自我服务、互助服务、抱团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下一步,我们将以11个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和9个省级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示范单位为引领,以点带面,加强督查指导、设施建设和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机制,加快推进全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圆满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十件实事目标任务。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魏玮]

标签:建设 民政厅 体系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