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满5年 重工业城市转型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人参与 评论

图为:武汉市积极探索重工业城市转型,如今,光谷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聚地。图为:九宫山风力发电场为“两型”社会建设源源不断提供绿色能源。原标题:自加压力 树立发展新航标———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

共护碧水蓝天

从鄂州市梁子湖区的太和港坐船直奔湖中的梁子岛,20多分钟的行程,茫茫水面一望无际,航道两侧几乎被绿油油的水草覆盖,茂密的“水下森林”令人叹为观止。

多年生态修复,如今的梁子湖,已从四类水质变成全国水质最好的淡水湖之一。2.2平方公里的梁子岛上,还建有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压缩站,避免污染水体。

梁子湖的变化,是武汉城市圈“两型”建设的一个缩影。

废水废渣变宝贝循环经济扮靓山水

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产业大循环,武汉城市圈驶入循环经济的快车道。

用废水、废渣、废料、废气当原料,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成效初显。

在孝感,汉川电厂、黄麦岭磷化工、云应地区盐化工3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

鄂州开发区正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在这里,利用尾水落差发电,粉煤灰供不应求,鱼下脚料生产鱼蛋白肽粉,老机床经过再制造青春重现……循环经济扮靓山水。

黄冈市黄州工业园已成为鄂东地区废钢收购、加工和销售的基地,成为武钢集团及鄂钢、冶钢的废钢定点供应企业。

咸宁市赤壁银泉非金属矿物制品有限公司,以华润电力的粉煤灰为原料,年产60万方加气混凝土砌块,全年可实现产值9000万元左右,蒲圻电厂、晨鸣纸业、华新水泥均利用余热发电。

仙桃市南城新区打造国际级低碳经济示范区,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能源梯级利用。

亲水爱水护水生态保护成共识

碧水蓝天工程,成为各地“两型”建设的突破口。

黄石大冶20多年如一日,在废石场上复垦植树造林,在世界上堪称奇迹。

黄冈市实施“碧水行动”三年计划,推行河湖库长责任制,重点治理23个重点水域,城市空气、饮用水水源、声环境、重点污染源、重金属污染防治、辐射环境等各项环境监测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潜江以城市水环境修复与整治为重点,推进大灌区水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东荆河倒虹管、百里长渠及总干渠疏浚、老新泵站改造等工程相继开工。

湖光山色、鱼翔浅底的梦里水乡生活,正款款而来。

打破区划共建共享机制创新增添动力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关键在试,核心在改。

打破行政区划,圈域城市率先试水。武汉、黄石、鄂州、咸宁四市签订《保护梁子湖协议》,对建立城市圈水资源治理保护会商机制达成共识。连续16年,四市联手实施禁渔期及捕捞限额制度,使梁子湖成为国内保护最好的淡水湖之一。

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头戏”,青山、阳逻、鄂州三地跨区域循环经济示范区正加快推进。三地的污水处理厂、热电联供厂、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将共建共享,形成集约使用的供水、供电、供热、供气为一体的公用工程。

体制机制创新,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推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为重点,圈域城市在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开展了“两型企业”试点和重点产品能效达标,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淘汰了一批能耗水平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工艺和技术。

一步到位的湖北探索

本报评论员 刘章西

五年来,我省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龙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这是高度政治责任感的体现,是自我加压、追求科学发展一步到位的可贵实践。

湖北地处中部,发展不够是个突出问题。进入新世纪后,经济发展机遇从沿海地区向内陆转移,众多传统工业项目纷纷向湖北放出落地信号,这对渴望加快发展的湖北来说,无疑十分难得。如果走传统发展老路,承接其中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一时或许会发展得更快。

然而,从科学发展的大局出发,湖北主动自我加压,以武汉城市圈为载体,申报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获得国家批准,使“两型”成为引领湖北科学发展的新引擎。紧接着,又将“两型”试验效应向全省拓展。在鄂西恩施等地交通日益改善后,不走传统发展老路,而是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致力打造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相协调的科学发展圈。

湖北,老重化工业基地,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工业模式特征突出。在这样的基础上,转型发展,一步跨向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两型”之路,何其难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荆楚儿女历来就有一股开拓进取、革故鼎新的勇气和锐力。我们迎难而上,从一个老重化工业基地直接转型到绿色发展模式上来,就是要追求科学发展一步到位的效果。这既是优化湖北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支起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需要,更是为全国科学发展大局作出“湖北贡献”的应有担当。

近年来,我省“两型”试验稳步推进,“两型”理念贯穿到各项发展举措之中,一条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正在我省逐步形成和延伸。

建设美丽中国,开辟绿色路径。“两型”社会建设所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绿色新路。荆楚人民必将以更好更快地推进科学发展一步到位的“湖北实践”,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多更大的“湖北贡献”。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邓兰天]

标签:凤凰湖北 武汉城市圈 建设 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