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嘉诚旋风访武汉引商界热议:“来了就是信号”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人参与 评论

[ 湖北应在全球经济—全国经济—大区域(中部、长江经济带)经济格局中培育湖北本土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断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华人首富李嘉诚本月20日在武汉逗留8小时。

原标题: 长江之“腰”武汉:李嘉诚到访背后的投资遐想

摘要:湖北应在全球经济—全国经济—大区域(中部、长江经济带)经济格局中培育湖北本土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断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华人首富李嘉诚本月20日在武汉逗留8小时。

“来了就是信号!相信李嘉诚的眼光!”一位投行机构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如是说。此举更被解读为李嘉诚在用行动打破传言,甚至是将资金布局重心转向中部的信号。

不仅仅是李嘉诚,曾陪同美国第一夫人访华的美国泛亚公司董事长方李邦琴、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亦携50多家跨国巨头密集到武汉投资考察。

数据更胜于雄辩。今年一季度,在全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大环境下,武汉国内生产总值逆势上扬,达到2089.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唯一增速同比加快的城市。

而据武汉市经信委介绍,随着东风本田三厂整车和发动机生产项目、华星光电研发生产基地、骏达光电武汉创新基地等一批新项目的签约投产,预计2014年武汉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3000亿元。

以围棋术语来形容,武汉是中国的天元城市。面对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长江中游节点城市,地处“龙腰”位置的武汉将如何为长江经济带“壮腰”令人期待。

2万亿工业总产值目标

在国内大中城市争相发展现代服务业之际,武汉却反其道而行之。在进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时,工业倍增被列在五大计划之首——到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0亿元,五年工业投资累计超过8000亿元。2012年,武汉市上述目标又被调高,到2016年工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

“城市经济实力最核心的问题是工业。”在武汉市市长唐良智看来,工业是武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有产业,才有城市发展”。

在去年夏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唐良智直言,只有实体经济起飞了,金融、酒店、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才可能发展。而从国内城市发展轨迹来看,经济实力强的城市,工业一定强,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首先都是靠工业崛起,无一例外。武汉要跨越发展,必须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

在唐良智的力推下,近两年来,一大批单体投资超50亿元的大型项目相继落户武汉。

2012年6月,由上海通用汽车投资70亿元兴建的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厂,在武汉市江夏金口破土动工,并计划在2014年11月量产。半年之后,15家上海通用汽车的核心供应商集中签约落户武汉市江夏区,成为首批入驻合作企业,投资总额达37亿元。据估算,上海通用武汉项目整车及零部件年产值将超2000亿元。

当年10月,联想则对外宣布计划5年内在汉投资50亿元,主产手机和平板电脑。按照联想的规划,武汉基地2014年计划生产3000万部手机,实现产值300亿元;预计3~5年内年产能1亿部、年产值逾10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移动互联产业基地。

今年4月,TCL集团子公司华星光电携手湖北省科投投资160亿元,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第6代显示面板生产线,再次刷新企业在东湖高新区的投资纪录。

正如TCL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东生对本报记者说的那样,公司先后调研考察了包括深圳、惠州、合肥、西安及武汉在内的多个城市,最终将项目敲定落户武汉东湖高新区,不仅仅是基于当地的人才、科教、环境优势以及显示产业的基础,更是被当地政府主要官员的诚意和专业打动。

武汉“工业倍增计划”实施三年来,仅2011年和2012年两年时间,武汉市工业投资就达2903亿元,超过“十一五”期间武汉工业投资总和;2013年,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破万亿,达10394亿元,同比增长18%,增幅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

环保先行

建设长江经济带应环保先行。有专家指出,如果再不及时保护长江,十年内长江就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今天的武汉,正在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

4月21日,武汉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武汉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13~2027年)》,确定了治理雾霾的三期具体措施。

本报记者注意到,其中主要措施便是淘汰各类落后产能:2014年内,淘汰产能30吨及以下电炉;完成三环线内化工企业关停或搬迁。2015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电力重点企业低氮改造和脱硝治理工程。2017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心城区水泥、平板玻璃等重污染企业环保搬迁、改造;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12年降低20%。

受此影响,一批“效益”企业将面临淘汰。据武汉当地媒体报道,鸣晨汉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厂)、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汉阳钢厂等落后产能将被淘汰;而目前华中最大玻璃企业长利玻璃厂亦将在2年内迁出武汉。

同时,在承接东部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时,武汉亦是环保先行,选择先进产能落户。

“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使垃圾资源化,这是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希望企业再接再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格林美(002340.SZ)武汉分公司时的寄语。

这家在深圳起步的国内循环经济产业龙头企业,自2010年上市以后,新增产能几乎全部转移到了湖北、江西、河南等中部地区,更是在武汉设立第二总部,并计划在武汉打造千亿元的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在格林美位于武汉的生产基地内,数以万计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电池、电视机、电冰箱等废弃电子产品在此被编号、上传送带、送进如“小铁屋”般的自动拆卸系统。

“经过一系列工序,我们将从这些废弃电子产品中提炼出铜、金和镍等贵重金属,真正做到变废为宝。”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目前,该公司年循环再造超细钴镍粉末3300吨,拥有全国一半以上市场,并成为力拓等世界矿业巨头的战略供应商。

格林美只是武汉循环产业的一个缩影。武钢、凯迪和华新水泥等纷纷发力这一领域,表现均可圈可点。

不仅在武汉,纵观整个湖北,其更是全国争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种类最全的省份。湖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根据有关规划,武汉、襄阳、宜昌、荆门和鄂东等循环产业核心聚集区,将陆续开建“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等循环产业项目,到2017年,全省资源循环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感慨说,中国循环经济做得最好的城市不在沿海,竟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地区。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认为,湖北应在“全省域两型社会建设”的新视野下,在全球经济—全国经济—大区域(中部、长江经济带)经济格局中培育湖北本土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遵循产业结构合理化(资源合理配置、产业供需结构适应、产业间协调)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高技术化、高集约化、高加工化)的产业结构优化路径,不断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千亿航运投资

在经济学家辜胜阻看来,实施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武汉还有一个先天优势——水资源。

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本月4日,武汉市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核心区建设规划及近期实施计划》(下称《计划》),计划到2025年,将武汉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从现在的百万标箱提升至千万标箱,港口吞吐能力达到5亿吨以上,将武汉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内河航运中心。

按照《计划》,在未来6年内,武汉市将投入951亿元,实施50个拓展航运枢纽能力项目,包括武汉船舶交易服务中心、华中汽车产业物流园、华中钢铁交易中心等重点项目,以此着力夯实航运中心的辐射功能、服务功能、交易功能、信息功能,进一步做实中西部地区外贸货物的“出海口”。

武汉航运如此大规模投入,在湖北省近年来极为少见。4月23日,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该省水运3年投资达189亿元,相当于“十一五”时期的1.5倍,有信心力争2015年形成以高等级航道圈为基础的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水运大通道。

目前,湖北高等级航道突破1700公里,环绕江汉平原的810公里千吨级航道圈已经建成。去年,湖北完成水陆货运量2.44亿吨,港口货物吞吐量2.6亿吨,货物周转量1791亿吨公里,集装箱吞吐量107万标箱,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56%、50%、40%、39%,特别是开通了武汉至上海洋山江海直达航线、武汉至泸汉台集装箱快班航线、三峡库区滚装运输等精品航线,助推了长江物流大通道建设。

该负责人表示,武汉港口基础设施综合规模良好,集装箱核心港区优势明显,货轮经长江可直达中国香港、台湾以及韩国、日本、越南、泰国等地,航线延伸和辐射区域居长江中上游首位。2013年,武汉新港货物吞吐量1.3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5万标箱,今年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1%。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佳利]

标签:武汉 长江 李嘉诚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