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德仁院士:可引入遥感监测技术保障南水北调安全


来源:凤凰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图为李德仁院士发表主题演讲(摄影:刘金) 12月12日,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一周年之际,由十堰市人民政府、中国工程院二局主办、丹江口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丹江口水都论坛”在湖北丹江口市隆重举

图为李德仁院士发表主题演讲(摄影:刘金)

12月12日,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一周年之际,由十堰市人民政府、中国工程院二局主办、丹江口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丹江口水都论坛”在湖北丹江口市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发表题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演讲,主要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量、水质、移民、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阐述。

截至2015年12月4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输水25亿立方米,供水覆盖京津冀豫四省市十余个大中城市,受益人口达到3800万人。但与规划一期工程年调水95亿立方米,远期130-140亿立方米目标存在较大差距。此外,汉江及其支流不仅是南水北调中线的主要水源地,也是水电产业最为密集的能源富集区,900多座水电站密布汉江小水电站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环保和水患隐忧。

同时,众多水电站协调不力,给中线工程调度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对此,他建议要建立降低南水北调水量风险的保障机制。他说,首先要增强中线工程调度的水利部门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建立年可调水量的定期评估机制;其次要建立水源区跨省水规划协调机构,协调各地区的用水规划,在合理发展的同时,保证中线工程有水可调;三要构建中线工程调度的多流域气象预报预警与会商机制;四要建立水源区水库群联合调度机制,优化流域内整体调度过程;最后还要建立消落区监测系统,减少调水过程中伴生的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

他认为,近20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较好,水土流失呈现逐步减轻趋势,面源污染也呈下降的趋势,但仍需引入无线传感器网络、遥感等新的监测技术,构建保障南水北调安全的水质监控系统。具体做法是本着从丹江口水库流域生态水质监测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生态水质监测的发展方向,既考虑近期,又考虑长远,既要突破条块分割,又要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使方案科学合理而具有创新性的思路,成立丹江口水库流域生态水质监测综合信息管理服务中心。

为成就中国半个世纪的调水梦想,湖北、河南34万库区移民告别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水土,放弃了世代沿袭下来的生计。截至2012年9月,湖北有7.7万人被安置在库区外的省内9个市21个县市区,10.5万人在库区内安置;河南淅川县有1.9万人在县内安置,14.3万人出县安置在省内6个市25个县市区。移民搬迁后的生产资料及生活水平与当地居民仍有一定差距,生活质量并未发生大的改变,相反,在短时间内生活质量还呈下降趋势。李德仁院士建议,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移民政策法规及机构体系、建立移民合理有效保障制度、建立文化扶持,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扶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推进移民后续规划工作,实现库区长治久安等方面着手解决现阶段移民征迁问题。

李德仁院士说,随着丹江口大坝加高,库容增大,淹没范围增加,也带来了基础设施淹没、耕地面积减少、消落区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他建议,必须要建立国家级生态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夯实跨越式发展基础打“调水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特色路” ;建立招商引资暨对口支援新体制举“创新旗” ;妥善安置库区移民安“推进器”;扩大库区对外影响力铸“闪光点”。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卓]

标签:李德仁院士 监测技术 南水北调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