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将以人为本渗透到救灾细节


来源:楚天都市报

人参与 评论

芦山地震紧紧牵动着举国上下的目光。人们关注震区每一个村落的灾情,期待每一片废墟下生命的搜寻,全国第一时间行动起来,投入到抢救生命中,投入到千里驰援中,投入到爱心奉献中。 地震发生后,总理反复5次询问“

芦山地震紧紧牵动着举国上下的目光。人们关注震区每一个村落的灾情,期待每一片废墟下生命的搜寻,全国第一时间行动起来,投入到抢救生命中,投入到千里驰援中,投入到爱心奉献中。

地震发生后,总理反复5次询问“废墟下是否有人”;72小时黄金救援期过去依然拉网搜救;地震伤员全部免费治疗,救援官兵轮流休整……我们看到,所有救灾力量均以生命的名义集结,一切为了救人,以人为本的理念早已贯穿在抗震救灾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分明感受到,从汶川到芦山,国家、民族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升华到至上高度。

抗震救灾千头万绪,核心是以人为本,救人是第一要务,这些早已成为社会共识。在救人的同时,抗震救灾也已全面展开。从灾民安置到灾区重建,从人力分配到物资运输,乃至社会治安、后勤供应、医疗防疫——各种工作千头万绪,各样事项齐头并进,要有序、有力、有效地进行,考验着我国的应急救援能力。令人欣慰的是,相比五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此次芦山地震的救援工作不管是从响应时间还是从组织体系上,已有很大进步。施救彰显科学,信息变得更透明,舆论更加开放。

当然,灾难突然来袭,难免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一些山村不在震中,通讯不畅,交通阻塞,很容易因为信息不对称,没有第一时间得到援手;对媒体报道多的地方,志愿者蜂拥而至,又很容易忙中出乱、忙中出漏。 特别是全媒体时代,报纸、手机、网络无缝隙直播灾情,受灾地区的实际需要却容易淹没在信息喧嚣中,影响了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

应该说,无论是官方应急救援还是民间自发组织,唯有将以人为本渗透到救灾的方方面面,各司其职,才能形成有序的救援合力。以人为本,不仅是抽象的理念,更是具体的要求。比如表达善意上,不仅有一腔热血,更讲实事求是;不仅考虑给灾区捐钱捐物,更从灾区最需要的角度出发,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而在社会捐款和财政赈灾资金的使用方向上,也应统筹协调,关注到每个具体的生命,避免冷热不均。以人为本,才能科学抗灾,做到临危不乱,有条不紊,才能开诚布公、互相理解,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现场跟我们想象有差距。”不少亲历地震救灾现场的志愿者这样说。抗震救灾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有轻重缓急,而将以人为本渗透救灾始终,则是对逝者的最深祭奠,对生者的最暖抚慰。(评论员肖杨)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魏玮]

标签:生命 社会 灾区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