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彩霞的幸运不是社会的幸运
距离2013年的高考已不足1月,你还记得那些命运曾经与高考紧密关联的人吗?譬如湖南邵阳女孩罗彩霞,2009年,因偶然发现身份信息在2004年高考前后被同学盗用,她一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罗彩霞案” 以
距离2013年的高考已不足1月,你还记得那些命运曾经与高考紧密关联的人吗?譬如湖南邵阳女孩罗彩霞,2009年,因偶然发现身份信息在2004年高考前后被同学盗用,她一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罗彩霞案” 以和解结束。罗彩霞这个名字,甚至成为“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的代名词。15个月后,通过复读重新考上大学的罗彩霞,如今,已是中央电视台一档经济栏目的记者。(5月6日《中国青年报》)
罗彩霞无疑是不幸的,却也是足够幸运的。冒名顶替对其个人权利的轻易掠夺,给她带来了诸多实际麻烦,让她成为悲剧性符号,但轰动一时的系列报道在给她力量,在帮她寻觅真相,也深刻地改变着她个人的命运。因为目睹舆论监督真实的存在与威力,罗彩霞在毕业之后就选择到了媒体工作。尽管此后她到中央电视台的求职之路没有被详细报道,但足够客观地来分析,此种顺利的就业未必就与其本身的名人效应没有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看似迟到“补偿”,仍然是有着遗憾色彩的。一方面,当年罗彩霞事件虽是通过司法途径来最终纠偏的,但责任人追究范围显然太狭窄,且赔偿力度较小,并无多少严厉威慑的成分;另一方面,尽管在罗彩霞事件后,教育部就数次下发通知,要求加大对高考冒名顶替入学的预防与惩治,但此类似事件依旧在不断上演。而置之于更大的社会空间,个人正当的权益因为强权和地下的交易被剥夺,正义在制度的不设防中悲情地流失,依旧不是偶发的现象。
舆论之所以会聚焦罗彩霞每一个细微的命运转变,其实不过是在追问:她的幸运如何固化为更多人的幸运?所谓群体性的权利捍卫,它固然需要罗彩霞般小人物的个体抗争与不屈服,同样更需要制度性的修复、完备的监督与切实的执行。只有这样,那些看似被严密守护的权利场,才不会被权力者所窥测,并随时可能上下其手。类似的说辞可能有失空泛,但兑现为具体的制度与作为并不难,难的是,我们是否意识到,如果保护无力,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曾经忧伤的罗彩霞?
当罗彩霞从新闻主角重新回归到寻常生活,我们的确已不必再去消费她,但不能忘记的是罗彩霞事件。不能忘记的是,我们的社会有责任去杜绝形形色色的罗彩霞事件,有责任去呵护那些最底线的信心,这是对基本正义和秩序的输送。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